教师的问题心理及其调适内容摘要:

学生基本情况摸底调查”后的种种不正常的行为。 ( 2)排斥家长。 有的教师认为与家长的联系增加了自己的工作量,或者认为家长素质低,不懂教育,会干扰自己对学生教育的。 ( 3)变家长为助教。 给家长布置过多的任务,改作、督促孩子背课文、英文单词、数学公式、监考、签字等。 2020/11/4 14 ( 4)指责家长或向家长告状。 当师生冲突严重时,有些教师会“金蝉脱壳” —转移矛盾。 “你的孩子屡教不改,你领回去吧,我们没法教啦”或“你是怎么教育孩子的,让孩子变成这样。 好好管教管教吧。 ”。 这样,家长会觉得教师无能,同时会把教师的家访或与家长的正常联系看作是不祥之兆。 家长和学生都会远离教师。 教师与家长关系的调适( 2): ( 1)端正交往动机 ( 2)主动、经常与家长建立联系互通情况,共商教育对策,协调教育步骤。 2020/11/4 15 (二)、教育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心理与行为 认识和态度的偏差 1)、教育警察 — 扼杀个性 有位教育家说过:“在今天中国的教室里,坐着的是学生,站着的是先生;而在精神上,这种局面恰恰被颠倒了,站着的先生始终占据着至尊的地位,而学生们坐着的躯体里掩藏着的却是一个个战战兢兢的站着乃至跪着的灵魂” 2)、厌恶学生提问 — 扼杀天性:学生的提问有时是幼稚可笑甚至荒谬的,然而却闪耀着思维的主动性、灵活性、批判性的光芒。 一个好的老师,应该做到:“课堂上高悬着的应该是问号而不是句号。 要让学生的沉思留在教师讲课的句号之后。 ” 3)、不懂装懂 — 虚伪的自尊 2020/11/4 16 情绪情感不良 教师的情绪情感会感染、影响学生的学习动机。 列宁说过:“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 ”积极、乐观豁达的情绪有助于教师正确对待困难和挫折,完成教育教学任务。 1)、把个人不良情绪带进课堂。 教学活动是一种人际交流活动。 而人际交流具有三种功能:信息沟通、情感沟通和行为调节。 如果教师将社会、学校、家庭中所受的委屈而造成的不良情绪带进课堂,不仅会使其思维混乱、反应迟钝,方法死板,而且会牢骚满腹,怨气冲天,易发脾气,无故训斥学生。 从而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 2020/11/4 17 2)、鄙视“差生”。 1995年 3月 18日 《 中国教育报 》 刊登了湖南新田县一中学生谢旋的文章 《 一个差生的心声 》。 原因是受升学率及竞争的影响。 陶行知先生说:“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 ”国内如杨福家。 差生的原因是复杂的,教师要分析“差”的原因,耐心教育帮助,给他们以爱心(罗森塔尔效应)。 3)、宠爱“优生”(包括家长有地位的学生)。 开小灶、提问、班干部。 精神分析学家阿德勒在 《 自卑与超越 》一书中写道:“孩子的丧气(自卑)几乎都是因为他觉得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