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合作心理探讨内容摘要:
焦虑 厌倦 冷漠 教师自述一 每天从早上一睁开眼开始,我的脑子里就都是学生、教学、上课、家长等字眼,一直要到晚上上床睡觉,我的脑海才会稍微安静一些。 晚上倒是倒头就睡,可睡眠质量不好,常常半夜就醒过来,然后整小时整小时的睡不着,脑海里走马灯似的转着乱七八糟的事情,只好起来看书做事。 我知道这是压力大的反应,可我有什么办法,除非没有这么多的事情,但这可能吗。 教师自述二 我就是觉得累,除了上课,我一般是能不讲话就不讲话,甚至有时候很累很累,但是就是不想去洗漱睡觉,情愿傻坐着发呆。 有时人家跟我说什么,我也无法及时作出反应,脑子好像生了锈的机器。 有时还有想象力枯竭的情况,太疲惫了就啥也想不出了,感觉得了老年痴呆,可我才奔三啊。 我也没什么其它的压力,就是课太多,每天都是四五节课,下巴都快掉下来了。 香港教师压力最大的 前十项压力源 学生缺乏学习动机; 把工作带回家; 缺少时间来指导学生; 工作负担过重; 非教学性的事务工作; 班级学生人数太多; 没有时间批改作业; 责任太多; 学生能力参差不齐; 学生能力低。 上海教师前十项压力源 学生学习态度差 应付学校和教育部门的各种检查、评比 学生学习动机不强 非教学性的会议、事务性工作太多 花很多时间准备公开课 缺少必需的教学资料和资 升学率 收入低 教师的社会地位不高 社会对教师的期望和要求太高 职业倦怠的涵义 职业倦怠 是指个体在长期的工作压力之下身心疲惫、厌弃工作的感受,是一种身心能量被工作耗尽的感觉,也称之为心理枯竭。 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 ( 1)情绪衰竭,是个体对压力的评估,表现为个体情绪和情感处于极端疲劳状态,工作热情完全丧失; ( 2)非人性化,涉及个体对他人的评估,表现为个体以消极否定、麻木不仁的态度对待服务对象; ( 3)低个人成就感,涉及个体对自我的评估,表现为个体对自己工作的意义与价值的评价降低。 职业倦怠的原因分析 个人因素 期望过高、完美主义 超负荷的工作量 社会变迁带来的适应不良 家庭与职场的角色冲突 环境因素 职业特点引起精神透支,出现职业倦怠高危人群 领导没有认同其工作绩效,缺乏成就感 任务要求与个人应付资源失衡 没有得到组织和其他成员的认同,成为边缘人物 经常发生与顾客的冲突 Cherniss职业倦怠 模型 超负荷任 务 刺激 与顾客接触 自主权 组织目标 工作环境 从工作以外 获得支持 /需求 个体 自信心不足 与顾客产生问题 上级干预过多 缺乏激鼓励和 成就感 缺乏参与管理权 对工作结果的 个体责任感 理想 /现实 情感疏远 工作疏远 应激源 态度转变 三、促进教师合作的若干建议 学会知识分享 强化教师研习风气 激发教师合作动机 优化学校支持系统 学会知识分享 知识分享的重要性 阻碍知识分享的因素 促进教师知识分享的策略 教师知。教师合作心理探讨
相关推荐
有耐心与毅力。 14.对事物犹豫不决。 15.不安,容易生气。 16.偶有“活着没意思”的念头。 17.对今后缺乏自信。 18.不能轻松地与人会面。 记分方法 : 回答 ”有 ”记 1分 ,回答 ”没有 ” 为 0分,然后将总分加起来。 结果解释 : 10分以上 ,为压力较为严重 ,处于精疲力竭阶段 ,需要通过心理咨询的帮助 ,进行缓解 . 9分 — 5分,为轻微程度
学生。 老师不仅是学生良师,而且是慈爱的长者,更是学生的知心朋友,老师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也要关心学生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更要把学生的喜怒哀乐、寒暑冷暖放在心间。 李淑荣 通过远程教育学习,使我在教学中不断成长。 学习过程中会自觉的联系自己的实际,哪一点我应该改正,哪一点我应该继续发扬,做到心中有数,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少走弯路。 新一轮课程改革轰轰烈烈地开展了几年,对这场改革的看法褒贬不一
3\师生互动的心理机制 教师的期望问题 “皮格马利翁效应” (罗森塔尔效应 ):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在儿童发展的预测实验中发现:只要教师真正“爱”学生,对孩子寄予期望,这些孩子(包括差生)都会取得较大的进步。 于是教师的期望效应问题成为教师心理学中的一个引人注目的研究课题。 所谓教师的期望,是指教师对学生所作的关于当前与未来学业成绩和行为表现的推断和预测。 它通过教师的话语、暗示等表现出来
〈 Role play〉 • 遊戲競賽及模仿 〈 Game and Simulations〉 • 辯論法 〈 Debate〉 • 說故事 〈 Telling story〉 討論法 ( Discussion instruction) • 以討論人數來區分:( 1)全班討論 〈 class discussion〉 ( 2)小組討論 〈 small group〉 ( 3)陪席式討論 〈 pan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