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合作心理探讨内容摘要:

焦虑 厌倦 冷漠 教师自述一  每天从早上一睁开眼开始,我的脑子里就都是学生、教学、上课、家长等字眼,一直要到晚上上床睡觉,我的脑海才会稍微安静一些。 晚上倒是倒头就睡,可睡眠质量不好,常常半夜就醒过来,然后整小时整小时的睡不着,脑海里走马灯似的转着乱七八糟的事情,只好起来看书做事。 我知道这是压力大的反应,可我有什么办法,除非没有这么多的事情,但这可能吗。 教师自述二  我就是觉得累,除了上课,我一般是能不讲话就不讲话,甚至有时候很累很累,但是就是不想去洗漱睡觉,情愿傻坐着发呆。 有时人家跟我说什么,我也无法及时作出反应,脑子好像生了锈的机器。 有时还有想象力枯竭的情况,太疲惫了就啥也想不出了,感觉得了老年痴呆,可我才奔三啊。 我也没什么其它的压力,就是课太多,每天都是四五节课,下巴都快掉下来了。 香港教师压力最大的 前十项压力源  学生缺乏学习动机;  把工作带回家;  缺少时间来指导学生;  工作负担过重;  非教学性的事务工作;  班级学生人数太多;  没有时间批改作业;  责任太多;  学生能力参差不齐;  学生能力低。 上海教师前十项压力源 学生学习态度差 应付学校和教育部门的各种检查、评比 学生学习动机不强 非教学性的会议、事务性工作太多 花很多时间准备公开课 缺少必需的教学资料和资 升学率 收入低 教师的社会地位不高 社会对教师的期望和要求太高 职业倦怠的涵义  职业倦怠  是指个体在长期的工作压力之下身心疲惫、厌弃工作的感受,是一种身心能量被工作耗尽的感觉,也称之为心理枯竭。  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  ( 1)情绪衰竭,是个体对压力的评估,表现为个体情绪和情感处于极端疲劳状态,工作热情完全丧失;  ( 2)非人性化,涉及个体对他人的评估,表现为个体以消极否定、麻木不仁的态度对待服务对象;  ( 3)低个人成就感,涉及个体对自我的评估,表现为个体对自己工作的意义与价值的评价降低。 职业倦怠的原因分析  个人因素  期望过高、完美主义  超负荷的工作量  社会变迁带来的适应不良  家庭与职场的角色冲突  环境因素  职业特点引起精神透支,出现职业倦怠高危人群  领导没有认同其工作绩效,缺乏成就感  任务要求与个人应付资源失衡  没有得到组织和其他成员的认同,成为边缘人物  经常发生与顾客的冲突 Cherniss职业倦怠 模型 超负荷任 务 刺激 与顾客接触 自主权 组织目标 工作环境 从工作以外 获得支持 /需求 个体 自信心不足 与顾客产生问题 上级干预过多 缺乏激鼓励和 成就感 缺乏参与管理权 对工作结果的 个体责任感 理想 /现实 情感疏远 工作疏远 应激源 态度转变 三、促进教师合作的若干建议  学会知识分享  强化教师研习风气  激发教师合作动机  优化学校支持系统 学会知识分享  知识分享的重要性  阻碍知识分享的因素  促进教师知识分享的策略 教师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