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学习评价促进学生发展内容摘要:
析 《 数学课程标准 》 第一学段评价建议指出:“评价的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评价也是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利手段。 ”根据“课标”要求,我们组织全市三年级学生参加了泉州市省级课改实验区数学第一学段教学质量测查,现将抽查的部分乡镇(街道)中心小学、市直小学的基本情况综合分析如下: 一 、 总体情况 ( 一 ) 、 考察目标 根据 《 数学课程标准 》 要求 , 本学段主要应考察学生学习万以内的数、 简单的分数和小数 、 常见的量 , 体会数和运算的意义 , 掌握数的基本运算, 探索并理解简单的数量关系情况;考察学生认识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 ,感受平移 、 旋转 、 对称现象 , 学习描述物体相对位置的一些方法 , 进行简单的测量活动 , 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的情况;考察学生对数据统计过程体验 ,以及学习一些简单的收集 、 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 , 根据统计结果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 感受时间发生的不确定性和可能性的情况;考察学生通过实践活动 , 初步获得一些数学活动的经验 , 了解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简单应用 ,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 , 获得积极的数学情感情况。 本次测查的试卷基本按照 “ 课标 ” 要求命题 , 试卷覆盖了学生三年来所学的主要数学知识技能和思考方法等内容 , 试卷信息量大 , 试题有一定难度 , 颇具综合性 、 灵活性和挑战性。 试卷各部份分数比例比较合理 , 把重点放在考察学生对数与代数的认识 、 数的计算掌握情况 , 凸显测查学生的空间观念 、 数学思考 、 解决问题等能力。 试卷满分 100分 , 数与代数占 54%;空间与图形占 27%;统计与概率占 10%;实践活动占 9%。 ( 二 ) 、 抽查情况 我市共有 36个乡镇 ( 街道 ) 中心小学 , 共有学生 24142人 , 下面是抽查 18个单位 11272名三年级学生 ( 占全市三年级学生的 %) 的情况 , 抽样的学生平均 , 及格率占 %, 优秀率占 %( 详见下表 )。 2020年南安市数学第一学段教学质量笔试抽查成绩统计表 7月 15日 学 校 100/90 89/80 79/70 69/60 59 以下 总分数 总人数 平均分 及格率 优秀率 市直小学 559 539 163 61 26 3 1348 % % 中心小学 342 564 405 145 102 2 1558 % % 一般小学 1682 2815 2315 975 543 6 8330 % % 合计 2583 3918 2883 1181 671 1 11272 % % 二 、 掌握情况 ( 一 ) 、 数与代数 数的认识 ( 11分 ) : 从卷面上看 , 学生较好地掌握这部分知识。 学生能够用万以内的数准确表达和交流信息 , 能在具体的环境中体会和把握数的大小关系 , 根据数的大小对具体问题作出判断 , 初步认识了分数和小数。 填空题第 1题是有关整数的读 、 写和数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的知识 , 学生掌握比较牢固。 第 2题是分数的初步意义和十以内同分母分数大小的比较 , 正确率均在 90%以上。 第 5题 “ 按规律填数 ” 第 ( 1) 小题正确率较高 , 第 ( 2) 小题正确率较低。 选择题第 2题 “ 下面图中阴影部分可以表示哪一个小数 ” , 由于学生没学过用长方形表示小数意义 , 难度过大 , 因此本题出错率达 98%以上。 第 3题学生估算能力强 , 正确率较高 , 但 30% 的学生没考虑到本题实际情景 , 把两个乘数都看成整十数来估算 , 出现了错选 “ 500”这个答案。 数的运算 ( 25分 ) : 从卷面上看 , 大多数学生能熟练地口算 20以内的加减法和表内乘除法 , 会口算百以内的加减法 , 能计算三位数的加减法 , 会计算同分母分数 ( 分母小于 10) 的加减运算以及一位小数的加减运算;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 , 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还有较多的同学没能很好地掌握。 计算题第 1题 “ 直接填上得数 ”。 学生的口算能力较强 , 本题正确率达 95%以上 , 只有个别学生因粗心大意 , 出现看错运算符号 、 漏题等现象。 第 2题 “ 列竖式计算 ” 和第 3题 “ 用递等式计算 ” , 学生对运算顺序和运算方法掌握较好 , 正确率达 90%以上。 部分学生在计算时不够认真细心 , 对为什么相同数位要对齐的忘记进位或者退位等情况。 如把第 ( 2) 小题中的 “ 7”写在百位上造成计算错误。 道理没有理解,出现了列竖式计算中数位没有对齐,商的书写位置写错,计算时出错。 常见的量( 16分): 大部分学生对常见的量都有了一定的认识,并了解了它们之间的关系,也能解决与常见的量有关的简单问题。 填空题第 3题 , 学生基本上能分别弄清人民币 、 时间 、 重量单位之间的进率关系 , 能正确比较大小。 但还有部分学生对常用计量单位的观念较弱 , 把 1时等同于 100分 , 错填 “ 3时 ( =) 300分 ”。 第 6题是计算经过时间的知识 , 因为比较抽象 , 学生没能把 1时化成 60分后进行计算 , 致使正确率仅在 40%以下。 第 8题由于学生缺乏做饭的生活经验 , 未能合理安排时间 , 较多学生错算为 21分 、 37分 , 正确率仅占 18%。 学生基本能掌握选择题第 4题中有关年 、 月 、 日和闰年的有关知识。改革学习评价促进学生发展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