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硒红茶推广项目项目建议书(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模呈迅速上升态势,在 国 内红茶市场 所占 份额日益扩大,包括 湖北采花毛尖茶业集团有限公司 、 湖北萧氏集团 、 宜昌市青山茶叶有限公司 、 宣安茶叶有限公司 、 利川市硒源茶业有限公司 等比较知名的红茶生产企业将构成主要竞争对手。 以上公司均具有多年生产加工茶叶经验,特别是 20xx 年 6 月 湖北 萧氏集团 从日本引进的 首条 可日产 1500 公斤红茶 国际顶级红茶生产线投产运行 ,将促使本地区的红茶生产加工竞争更加激烈。 三、 产业政策 扶持的优势 该项目 符合 农业产业化中农民增收、农业增产、农村致富的方向。 符合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 20xx 年本)》允许发展项目。 符合湖北省人民政府《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茶叶产业发展的意见》 文件精神以及恩施、巴东加快茶叶产业发展的精神。 湖北省 “ 十二五 ” 茶叶产业 发展目标(摘要): —— 面积和产量目标:到 20xx 年,全省茶园总面积控制在 350 万亩;茶叶产量达 到20 万吨,其中名优茶产量 10 万吨,占总量 50%左右。 第 10 页 —— 精深开发和规模效益目标:到 20xx 年,着力构建现代茶产业加工体系,突出精深加工综合利用,配套开发茶市场、茶文化、茶旅游等二、三产业,力争全省茶产业综合效益大幅提升,茶叶工农业系列产值达到 300 亿元,其中农业产值 90 亿元,精深系列加工和二、三产业产值 210 亿元。 —— 龙头企业和产业化经营目标:到 20xx 年,力争全省年产值和年销额达到 10 亿元以上的茶叶龙头企业 2 家以上。 年产值和年销售额 1 亿元以上的企业达到 12 家,年产值和年销售额突破 1000 万元以上的企业过 50 家。 —— 出口创汇目标:到 20xx 年,实现茶叶年出口 3000 吨,创汇 20xx 万美元左右。 符合省领导指示精神 ( 1) 湖北省委常委张昌尔 —— 用现代工业理念谋划茶产业的发展 中国是茶的故乡,制茶、饮茶已有几千年的历史。 茶叶产业是一项经济功能与文化功能高度结合的高效特色产业,产业链条长,关联度大,带动力强,在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保护生态环境等方面占有重要地位。 茶叶产业是大农业的重要组成 部分,是湖北重要的优势特色产业。 我们要用现代工业的理念来谋划茶产业的发展、提升茶产业水平。 要做好三篇文章:一是培植龙头企业。 通过整合资源,发挥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作用,培育茶叶知名品牌,提高茶农市场化、组织化程度。 二是保证质量安全。 按照无公害茶、有机茶的标准要求,以规范化种植为重点,建立稳定可靠原料生产基地和质量管理体系等认证步伐,建立健全茶叶质量安全可追溯制度,不断完善茶叶生产质量安全技术标准体系,提高质量安全水平。 三是精深加工。 要以科技创新为支撑,运用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加快对传统制茶业的改造提升,大力 开发茶多酚、茶饮料、多糖等,延长茶产业链条,提高茶原料利用率和附加值,在茶叶综合开发上取得新突破。 ( 2)富硒红茶 产业符合有利于增进国民身体健康的政策 现代科学研究发现,茶叶中含有多种有益于人体健康的化学成分,诸如茶多酚(包括儿茶素、黄酮类物质)、茶氨酸、茶多糖、多种维生素等。 这些成分有的是茶叶特有的,有的是茶叶中含量高于其他植物的。 茶叶中的儿茶素具有抗癌、增强免疫力、抵制爱滋病毒的入侵、降血脂、抑菌、解毒等多种功效。 茶叶中特有的茶氨酸,具有调节神经传达物质、镇静等多种功效,所以饮茶能使人心情舒畅、使大脑处 于放松、平静状态。 茶多糖具有非特异免疫功效,茶叶中富含多种维生素,对维护人体健康都是十分有益的。 第 11 页 有利于密切人际关系,促进国际交流 历史事实表明,茶是人际交往的桥梁和纽带。 社会生活中无论是朋友相会、亲人团聚、走亲访友,还是接见元首、招待贵宾、高级商谈,一般都能以茶招待。 “清茶一杯”象征着礼诚、纯洁和热情,因此茶的亲和力具有公众的普遍意义。 有利于茶产业的发展与山区农民的致富 近十多年来,在大力弘扬茶文化、广泛开展茶文化活动、普及茶文化知识、发展名优茶、提倡“多喝茶、喝好茶”的推动下,对促进茶叶的生产 和茶经济的发展,效果十分明显。 首先是引导更多的人参与饮茶,从而大大促进了茶叶的多元化消费。 城市茶馆业的蓬勃发展和茶饮料的开发,使传统的茶产业变成了现代大茶业。 可见茶文化的兴起与普及,促进了茶叶的多元化消费,推动了茶产业的发展。 弘扬茶文化,提倡“茶为国饮”,必将进一步拉动茶消费,其深远意义还在于必将有力地促进产茶山区经济的发展。 喝名优茶的人多了,名优茶获得快速发展,茶叶产值迅速增长,这对山区茶农的致富无疑是十分有益的。 积极推进“茶为国饮”的倡导工作 确立茶为国饮,是历史的必然,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是人民 生活的需求,是小康社会的内容。 它事关国人身体和道德素质,弘扬民族精神和传承民族文化的大事。 为了进一步弘扬中华茶文化,使茶和茶文化在物质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道德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必须积极提倡“茶为国饮”: 符合鄂茶跻身全国“第一集团”的产业化方针 湖北是“茶圣”陆羽的故乡,茶叶生产历史悠久,茶文化底蕴十分丰厚。 近年来,湖北茶产业发展步伐加快,在全国的地位逐步提升,全省茶叶面积产量跃居全国第四位,产值居全国第三位,规模效益居中部六省第一位。 当前,湖北茶叶产业基本形成了以鄂东大别山区、鄂西南武陵山区 、鄂西北的秦巴山区以及鄂南幕阜山区四大集中产区。 四大集中产区栽种茶叶的环境较好。 为尽快把绿茶资源利用好、把茶文化历史资源发掘好、把绿茶产业发展好,湖北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茶叶产业发展的意见》。 茶叶产业的发展是一个综合性资源利用过程。 它必须力争在茶树良种化、生产机械化、加工现代化、营销市场化、茶叶品牌化、品牌故事化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带动资源升值和人民致富。 第 12 页 第 二 节 产业发展前景 一、 湖北省茶产业发展现状与主要特点 生产规模大扩张。 20xx 年全省茶园总面积 322 万亩,其中采摘面积 234 万亩,茶叶产 量 万吨,茶叶的农业产值 52 亿元,系列产值 102 亿元。 茶园面积、产量和产值在全国 20 个产茶省中分别居第三、第四和第三位,茶叶大省的地位进一步提升 , 超过安徽、湖南、四川等产茶大省,是全国产茶大省,茶叶已成为我省山区农村经济和农民增收致富持续稳定的支柱产业。 板块基地建设大发展。 近几年,在全省优质茶板块基地建设项目推动下,各地茶产业迈向布局区域化、基地规模化、生产专业化和经营品牌化发展之路,一批茶叶大县市、大乡镇和大基地逐步建成,优势区域逐步形成。 茶叶板块基地建设大发展。 近几年,全省优质茶板块基地建 设项目顺利实施,促进了茶产业迈向布局区域化、基地规模化、生产专业化和经营品牌化发展之路,一大批茶叶大县市、大乡镇和大基地逐步形成。 全省茶园面积 5 万亩以上的县市(区)有 20 个,其中:英山、恩施、竹溪、竹山、夷陵、五峰、鹤峰、大悟、谷城等 13 个县市的茶园面积超过 10 万亩。 形成了鄂东大别山、鄂西武陵山及宜昌三峡,鄂西北秦巴山和鄂南幕阜山四大优势产区,其茶园面积和茶叶产量占全省茶园总面积的 90%以上。 茶叶产品质量大提高。 近几年来,我省高度重视无公害茶叶生产,大力推广无公害生产技术,加强了源头控管和全 程监管,使我省的无公害茶、有机茶生产发展很快,茶叶质量的安全水平大提高。 目前全省达到无公害要求的投产茶园 227 万亩,占投产茶园面积的 97%,有 87 家企业获得国内外有机茶认证,认证数量仅次于浙江位居全国第二位。 20xx年全省名优茶产量达到 万吨,产值 亿元,分别占全省茶叶总产量的 45%和总产值的 76%。 茶叶品牌建设大突破。 按照省委、省政府 “ 打造知名品牌,增值龙头企业 ” 的要求,省农业厅把整合茶叶品牌作为全省农业的重点工作来抓,在专家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先后推出了湖北名茶第一品牌采花毛尖,湖 北历史第一名茶恩施玉露,湖北第一文化名茶武当道茶和萧氏茗茶、鹤峰翠泉茶、英山云雾茶、大悟绿茶等知名品牌,并推出了湖北绿茶整体形象和湖北绿茶第一方阵品牌企业, 20xx 年以来 “ 采花 ” 、 “ 萧氏 ” 等 3 个商标先后被国家工商总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进一步提高了湖北名茶品牌的知名度和竞争力。 第 13 页 产业化经营大提升。 近几年来,我省茶叶产业龙头企业不断发展壮大。 目前,年产值和年销售额超过亿元以上的茶叶企业有 11 家,超千万以上的企业有 30 多家,其中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 3 家,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 24 家,通过ISO9001— 20xx 国家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企业有 40 多家。 特别是宜昌萧氏茶叶集团和湖北采花茶业有限公司及竹溪梅子贡茶业公司等发展势头强劲,实现了由传统茶业向现化茶业加工的转变,成为我省现代农业发展和品牌建设的一面旗帜。 茶叶科技大进步。 近几年我省茶树无性系良种繁育推广步伐加快,农业部先后在我省投资建设了 5 个茶树良种项目,重点产茶县市建设了一批茶树良种繁育基地,已建茶树良种母本园 3 万亩,年出园无性系良种茶苗 2 亿多株;高效标准茶园建设快速发展,全省已建成高效标准茶园 50 多万亩,年亩平产值在 4000 元 左右;名优茶机械化加工大普及,全省名优茶产量的 90%实现了机械化加工,改变了我省名优茶加工长期靠手工加工的格局,茶叶加工质量和效率大提高,促进了名优生产上规模、上档次、上效益。 二、湖北省 做大做强茶产业的主要措施 调整优化生产布局,加强优势茶区建设 重点建设四大优势茶叶板块基地 330 万亩:鄂东大别山名优绿茶 60 万亩、鄂西武陵山及宜昌三峡名优茶和宜红茶 150万亩、鄂西北秦巴山高香绿茶及随州大洪山名优绿茶 100万亩和鄂南幕阜山名优绿茶及边销茶 20 万亩。 促进茶产业的发展向四大优势产区集中。 通过 调整和优化区域布局,推动全省茶叶经济由分散型向集中型转变,茶叶生产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茶叶产品由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 力争经过 5 年的努力,把我省四大优势茶叶板块建设成为全国闻名的名优茶、无公害茶和有机茶生产示范基地和出口安全示范区。 推进科技创新,加强标准茶园建设 按照农业部茶叶标准园创建方案的要求,重点强化以下四项工作:一是加强园内水、电、路等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加强茶园栽培管理和加工厂配套,加强质量安全体系建设。 制定和完善相关质量技术标准,加强质量规范管理,重点建设恩施、五峰、英山、夷 陵等15 个标准化生产示范县市和 50 个 1000 亩标准化示范茶园。 二是加快良种引繁推广步伐。 要坚持发展新茶园必须是无性系良种的科学发展观。 重点在四大优势茶区兴建一批国家级、省级茶树良种繁育基地,搞好苗圃、母本园和示范园配套建设,大力引进和选育适合本省 第 14 页 发展的名特优新品种,新发展标准化良种园 40 万亩。 三是启动 100 万亩中低产茶园改造工程。 突出依靠科技提高。富硒红茶推广项目项目建议书(编辑修改稿)
相关推荐
— SSFDC— 12 管理人员制服 的材料建议, 制作稿发布, 管理人员制服 的制作监制; 员工制服 : 包含 员工制服 的文案及设计, 员工制服的材料建议, 制作稿发布, 员工制服 的制作监制; 广告 衫 : 包含广告 衫 的文案及设计,广告 衫 的材料建议, 制作稿发布, 广告 衫 的制作监制; 胸卡 : 包含 胸卡 的文案及设计, 胸卡 的材料及工艺建议, 制作稿发布, 胸卡 的制作监制
的内外部瓶颈问题及其原因,结合实际分析海事执法面临的挑战,并从管理体制、法制建设、装备改善、素质提高及政府支持等方面提出加强地方海事行政执法的具体对策。 随着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推进,内河航运在上海国民经济发展和城市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本处将以 邓小平理论和 “ 三个代表 ” 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抓住机遇,迎接挑战,遵循 “ 依法行政、科学管理
达到设计厚度的松铺厚度,用张紧钢丝引导法控制标高、层厚、横坡。 碾压过程中安排一个测量小组进行跟踪测量检测。 如果能保证上下基层混合料的初凝时间均不超过规范要求,基层可采用紧跟连铺的方式增加层间结合,提高 整体强度。 每个摊铺作业面采用两台同型号的摊铺机呈梯队式联合作业摊铺。 摊铺机尽可能连续、匀速作业。 摊铺速度控制在 ~ ,防止过快造成混合料离析,并与拌和站的能力保持匹配。 摊铺后
( 2) 一般项目 1)模板安装应满足下列要求: 模板的接缝不应漏浆;在浇筑混凝土前,木模板 应浇水湿润,但模板内不应有积水;模板与混凝土的接触面应清理干净并涂刷隔离剂;浇筑混凝土前,模板内的杂物应清理干净;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 2)对跨度不小于 4m 的现浇钢筋混凝土梁、板,其模板应按要求起拱。 检查数量:按规范要求的检验批(在同一检验批内,对梁,应抽 查构件数量的 10%
人力资源管理(培训发展)员工抚恤申请表 员工抚恤申请表申请人 姓名 年龄 性别 籍贯 职业或职务 与死亡员工关系 住 址死亡员工 姓名 年龄 性别 籍贯到职(工)时间 工资及津贴总数伤亡经过适用条文请发抚恤款数抚恤金 个月 总计 元扣除劳保给付计 实付 元 死亡证书保证姓名保证职业与人申关请系身字份证号地址辅保商号店东与人申关请系字营业号证地址总经理签 章服务单位主管人事部门财务部门 签章9 请
限 公 司 电话: 028— 84554566 网 址 : w w w . c d l i n d o n g . c o m 10 动工仪式各阶段背景音乐确认 4 月 15 日前确认 4 月 20 日前准备完毕 灵动提供 迎宾音乐,开场音乐,领导讲话前音乐,剪彩音乐,奠基音乐,送宾音乐 工作证及记者证设计及数量确认 4 月 15 日前确认 4 月 20 日准备完毕 灵动制作 工作人员胸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