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计划经济体制建立于“一五计划”末期,随着三大改内容摘要:

住房(宅基地换住房,承包地换社保)、股份合作(农户以土地经营权为股份共同组建合作社) 启示: 必须实事求是,遵循经济规律;生产关系的变革或调整必须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 (背景、内容、意义) ( 1)背景 :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推动。 ( 1984年以后全面展开) ( 2)内容 : 中心环节:增强企业活力,把企业搞活。 管理体制:政企分开,简政放权。 所有制形式: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分配制度: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 3)意义 :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企业有了竞争机制,增强了活力,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 20世纪 70年代以来,世界范围内兴起了经济调整之风。 概括指出 20世纪 70年代西方发达国家经济政策进行了怎样的调整;简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表现。 ( 8分) 答:西方 :适当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2分 ) 中国 :农村首先进行改革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分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 (2分 )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2分 ) 重难点突破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经济体制经历了哪些重大改变。 • (1)新中国成立初期到 1956年后: 由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为主体 、 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局面向单一的高度集中统一管理的 计划经济体制 转变。 • (2)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由单一的公有制经济转变 为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成分并存 的经济 , 从计划经济转变为 以计划经济为主 、 市场调节为辅的经济。 • (3)20世纪 90年代以来: 向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转变 , 由粗放式经营向集约式经营转变。 背景 :( 1)必要性: 20世纪 80年代末 90年代初,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遭遇重大搓折 ——国内:改革遇到重重阻力。 国际:东欧剧变,苏联解体。 ( 2)可能性: 改革开放经济发展;邓小平“ 南方谈话 ” 思想解放 三、深化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三)深化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 1)成为世界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 ( 2)生产力发展, 综合国力得到提高; ( 3)生活水平提高, 朝着全面小康社会的新目标迈进。 1992年十四大 --确立目标 1993年十四届三中全会--基本框架 1997年十五大--进一步理论完善 21世纪初--基本建立 邓小平 “ 南方谈话 ” 知识拓展(选讲) 从邓小平讲话中,你怎样认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 认为计划与市场都经济手段,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 材料 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 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 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 请结合世界现代史的史实说明“资本主义也有计划”、“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这一观点。 (1)美国罗斯福新政采取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方法解决经济危机,即计划的方式,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二战后被西方国家广泛采用。 (2)苏联曾经实行新经济政策,利用市场机制发展经济并取得极大地成功。 因此,资本主义也有计划,社会主义也有市场。 ▼ II 聚焦重点 解读考纲 ABC 邓小平 “ 南方谈话 ” 知识拓展(选讲) 从理论上解决了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的根本问题,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推进到一个新阶段,标志着邓小平理论的成熟并形成体系。 从而对处于关键时期的中国改革开放事业,对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 有人认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是一样的,两者没有本质区别。 想一想,这种说法是否正确,为什么。 不正确。 市场经济是一种自主经济、平等经济、竞争经济、开放经济。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把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制度相结合,它不仅具有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定和特征,同时又。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