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肺血栓栓塞症防治策略内容摘要:
PTE的诊断 ⑤ 放射性核素肺通气 /灌注扫描 敏感性及特异性均85%,可呈现通气显像正常而肺动脉灌注缺损。 PTE的诊断 ⑥核磁共振(MRI) 敏感度高达100%,特异度为 95%。 PTE的诊断 ⑦ 超声心动图能直接或间接显示 PTE征象,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 80%~90%。 PTE的诊断 ⑧ 肺动脉造影检查 是诊断PTE的金标准,敏感性约 98%,特异性为 95%~ 98%。 但相关并发症 2%~ 5%,死亡率 1%。 PTE的诊断 ⑨ CT 确诊率为 14%~ 44%,CT对于肺段水平的 PTE有更高的准确性。 PTE的诊断 ⑩螺旋 CT 敏感度 57%~ 100%,特异性 78%~ 100%。 PTE的诊断 大面积 PTE( massive PTE) o SBP< 90mmHg 或较平时下降 ≥40mmHg,持续时间>15min。 排除其它致血压下降原因。 非大面积 PTE( nonmassive PTE) o出现右心衰竭表现: 颈 V充盈,肝大,外周与中心静脉压 ↑ o超声心动图标准: 右室壁运动幅度< 5mm; RV横径 /LV横径> ,三尖瓣反流速度 PTE的诊断 PTE的预防 大约 80%PTE没有症状,致死性和非致死性 PTE在发病之前即被察觉者仅占少数 PTE有 2/3的死亡者死在发病后 1至 2h内 PTE治疗费用高昂 PTE发病后一年内,复发率 1/10 对 PTE的预防 远远重于治疗 PTE的预防 一般措施: 早期活动、纠正易患因素 改善生活方式,如避免肥胖、戒烟、降压、规律运动等 药物预防 肝素( LDH)、低分子肝素( LMWH) 、华法林 机械预防 加压弹力袜、序贯充气加压泵( IPC) 分级预防措施 低危患者 内科:无活动障碍 , 住院时间短 外科:手术时间 30 min, 可以活动,无其他危险因素 推荐的预防措施 无特殊预防治疗 活动 中危患者 内科:卧床 /病重 外科: 大型普外手术、 泌尿及妇科手术 推荐的预防措施 可供选择的预防方法 : LDH、 LMWH、 IPC 预防开始时间: 越早越好 预防持续时间: 出院 (而不是 “ 可以活动 ” ) 分级预防措施 高危患者 接受大型骨科手术的患者 推荐的预防措施 可供选择的预防方法: LMWH、 LDH 华法令 (保持 INR 23) 预防开始时间: 术后 预防持续时间: 10d (24 周 ) 分级预防措施 机械性预防主要用于 有高出血危险因素的患者 抗凝为基础的预防治疗的辅助 为保证正确使用和最佳依从性,应谨慎使用。急性肺血栓栓塞症防治策略
相关推荐
0~ 1 中等风险 2~ 6 高风险 ≥7 PE可能性评估( 2级) 总分 PE可能性小 0~ 4 PE可能性大 4 临床诊断可能性 Geneva 评分 变量 分值 危险因素 年龄大于 65岁 既往 DVT或 PE病史 +1 +3 近期的手术史或卧床病史 +2 恶性肿瘤活动期 +2 症 状 单侧下肢疼痛 +3 咯血 +2 体 征 下肢深静脉触疼和单侧下肢水肿 +4 心率 ≥ 95次 /分 +5
期再灌注是 AMI救治成功的关键 ,1小时成功再灌注死亡率 %,6小时死亡率 6% UA/NSTEMI的诊治 关键是早期诊断 ,准确危险分层 ,早期识别高危病人 ,按危险分层给予不同的治疗方案 明确的 ACS救治流程 胸痛或心前区不适疑似 ACS 呼叫 EMS或直接急诊就诊 10分钟完成 12导联 ECG,心肌标志物检查;监测血压 ,心率;吸氧 ,建立静脉通路;嚼服ASP300mg,明确
97%, 特异性 99100% 超声 minutes, 放射线 minutes 锐性心脏外伤 急诊医生应用超声检查组与以往无超声组对照: 超声组 100% 存活。 到手术室时间 15 min 对照组 57% 存活。 到手术室时间 42 min 2020/11/4 26 PUMCH Emergency Department 急诊病情评估 之床旁监护 生命体征监护: ECG、
坏死心电图改变 】 (新出现异常 Q波标准) ST段再次抬高(相邻两个导联) ≥ 新出现病理 Q波 特别是伴缺血症状 ≥20min 应想到再梗诊断 【 再梗死心电图改变 】 (注: ST段再抬高亦可见于心脏破裂) • PCI :(术中、术后) 同自发 AMI(标志物> 3倍) ( 5倍 ) • CABG: 新出现病理 Q波或 LBBB (标志物> 5倍) ( 10倍 ) 【
由于国内、外仍缺乏较大样本的临床对照研究,目前各个权威机构推荐或建议的急性心肌梗死心电图诊断标准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尚不清楚。 • 如何正确地理解和很好地协调各个心电图指南关于 AMI心电图诊断标准的差异是我国 AMI心电图诊断标准规范化面临的挑战 挑战 • 我国的 AMI心电图诊断的规范化应与国际 标准接轨,反映现代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 的新理念,同时应尽可能简洁实用,具有 临床可操作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