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诊断标准的演变20xx(20xx—20xx指南意见)内容摘要:
坏死心电图改变 】 (新出现异常 Q波标准) ST段再次抬高(相邻两个导联) ≥ 新出现病理 Q波 特别是伴缺血症状 ≥20min 应想到再梗诊断 【 再梗死心电图改变 】 (注: ST段再抬高亦可见于心脏破裂) • PCI :(术中、术后) 同自发 AMI(标志物> 3倍) ( 5倍 ) • CABG: 新出现病理 Q波或 LBBB (标志物> 5倍) ( 10倍 ) 【 冠脉重建有意义心电图改变 】 三、 NSTE— ACS我国和欧美新指南 定义与分类 表现和标准 风险的评估 ( 2020) ( 2020) 定义和分类 STEMI NSTEACS NSTEMI 不稳定心绞痛 STEMI:冠脉急全阻塞 — 尽快开通( PCI、溶) NSTEACS:冠脉严窄、有血小板血栓致不全阻塞 依标记物是否升高 NSTEMI 不稳定心绞痛 ACS依胸痛 ECG NSTE— ACS心电图表现与标准 ST缺血型 ↓ ≥ ( 中 20 美 2020), ≥ ( 欧 20 美 2020) [一过性 ST↑ ≥ ,< 20min( 欧 2020,> 20min → STEMI ) ] T波 ()≥ ,胸导对称深倒 (≥ mv )示前降支严重狭窄 倒 T一过性“伪正常化” — 示急性缺血,冠脉病变严重 正常或临界改变 :不能排除( 时间、部位 ) △ :应以间隔 1530分复查 △ :加做 V3R、 V4R和 V7V9导联 注 :出现在 2个以上 相邻 导联;伴症状一过性出现(有 动态 变化) NSTEMI:ST↓ 和 T()更明显 、 更长 ; T波 演变 ; 部分出现 Q。 标记物 ↑ 是二者鉴别关键 ( 24h) (R为主 ) 风险的评估 ( 欧 2020) ● ECG正常 T() ST↓ ● ST↓ 导联数 和 幅度 与缺血程度、范围预后相关 ST↓ , MI后 1年死亡率 11%, 6倍 ● ST↓ 并 一过性 ↑ 风险更高 四、 2020AHA/ACCF/HRS科学声明 (6)。急性心肌梗死诊断标准的演变20xx(20xx—20xx指南意见)
相关推荐
PTE的诊断 ⑤ 放射性核素肺通气 /灌注扫描 敏感性及特异性均85%,可呈现通气显像正常而肺动脉灌注缺损。 PTE的诊断 ⑥核磁共振(MRI) 敏感度高达100%,特异度为 95%。 PTE的诊断 ⑦ 超声心动图能直接或间接显示 PTE征象,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 80%~90%。 PTE的诊断 ⑧ 肺动脉造影检查 是诊断PTE的金标准,敏感性约 98%,特异性为 95%~ 98%。 但相关并发症
0~ 1 中等风险 2~ 6 高风险 ≥7 PE可能性评估( 2级) 总分 PE可能性小 0~ 4 PE可能性大 4 临床诊断可能性 Geneva 评分 变量 分值 危险因素 年龄大于 65岁 既往 DVT或 PE病史 +1 +3 近期的手术史或卧床病史 +2 恶性肿瘤活动期 +2 症 状 单侧下肢疼痛 +3 咯血 +2 体 征 下肢深静脉触疼和单侧下肢水肿 +4 心率 ≥ 95次 /分 +5
由于国内、外仍缺乏较大样本的临床对照研究,目前各个权威机构推荐或建议的急性心肌梗死心电图诊断标准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尚不清楚。 • 如何正确地理解和很好地协调各个心电图指南关于 AMI心电图诊断标准的差异是我国 AMI心电图诊断标准规范化面临的挑战 挑战 • 我国的 AMI心电图诊断的规范化应与国际 标准接轨,反映现代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 的新理念,同时应尽可能简洁实用,具有 临床可操作性
t . NS48ml+思他宁 6mg 持续 24小时泵入。 5%GS500ml+加贝酯 ivgtt。 补液纠正水电解质失衡。 抗感染等治疗 20200511(第六天) 患者呼吸困难较前明显缓解,仍有上腹部疼痛较剧烈难忍,有明显的恶 心呕吐。 心电 监护: BP: 136/92mmHg, P: 95次 /分 , R: 25次 /分, 指脉 SaO2 : 99%, 神清语明,查体合作
级 有心衰,两肺中下部有湿 啰 音,占肺野下 1/2, 可闻及 S3 III 级 严重心衰,有肺水肿,细湿 啰 音遍布两肺 (超过肺野下 1/2) IV 级 心 原 性休克 Forrester法分级 23 急性左心衰的 Forrester 法分级 分级 PCWP( mmHg) CI( L min1 m2) 组织灌注状态 I 级 ≤18 无肺淤血,无组织灌注不良 II 级 18 有肺淤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