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金寨县联坪铅锌矿详查实施方案(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5 300 五、坑 探 六 、钻 探 0300m,岩石硬度Ⅷ m/孔 1600/6 900 700 七 、岩矿试验 (一 )岩矿分析 1. 基本分析样 10 3cm 件 250 150 100 2. 基岩光谱样 Ⅳ级 件 100 50 50 (二 )样品加工 化学样 化学样加工 样 250 150 100 光谱样加工 样 100 50 50 (三 )岩矿鉴定与试验 一般 片 20 20 一般 片 10 10 一般 件 40 40 八 、其它地质工作 (一)地质勘查工作测量 点 30 20 10 (二 )专题论证编写 矿产详查 份 1 1 (三 )综合研究编写报告 矿产详查 份 1 1 (四 )报告印刷出版 矿产详查 份 1 1 13 第五章、主要工作方法手段及技术要求 (一)测量工作 ( 1)平面坐标和高程系统的确定 采用 西安 80 坐标系,高程坐标系统 用国家高程系。 利用查区内 国家 D级控制点,作为首级控制点。 ( 2)控制测量 在首级控制点基础上,利用三角网(锁)布设次级控制网。 控制点为一级小三角点 ,高程测量用全站仪测量。 ( 3)地质工程测量 地质测量: 1: 5千地质填图 采用经过校正的 GPS 定位。 (二)地质测量 目的:通过填图,基本查明区内地层、构造、岩浆岩以及物探异常、矿化带及矿体之间的相互关系;围岩蚀变及分 布;主要控矿因素。 研究地表矿体的产状、走向变化;对采矿遗迹 进行调查,收集矿体、矿化体的资料。 (一) 1: 5 千地质简测 重点在于更进一步查明 查区 地表地质现象,对有意义的地质体进行详细追索,必要时结合使用地表工程,以便查明其形态、产状、规模等地质特征。 基本查明本区的地层、构造、岩浆岩、围岩蚀变等特 征,基本查明区内地层、构造、侵入岩与矿化的关系,圈定矿化带范围和与矿化有关的蚀变、构造及侵入体;了解区内矿化(体)的赋存部位、数量、规模、形态、产状、蚀变特征。 首先在测区范围内 1: 500 的实测地质剖面,以确定地质填图单元。 依 14 据各测点用半仪器法(皮尺、罗盘)对地质点的进行实际定位,在对罗盘影响大的地段,可先定位,再用全站仪确定位置。 具体工作以穿越法为主,追索法为辅,所定地质点都要用红布条进行标识。 每个地质点要求测量地层产状,认真研究小褶曲和断裂构造对矿化带、蚀变带、岩体及有特殊意义的地质现象,重要的地质点 需用探槽揭露。 研究程度及精度要求 : ( 1)基本查明矿体、矿化体、蚀变带与侵入体、地层及地质构造的空间关系和成因联系,阐明成矿控制条件。 ( 2)填图记录内容原则上参照剖面记录要求进行,界线点两侧的记录描述同等重要,同时要加强接触关系的观察描述。 ( 3)宽度小于 1米的有意义地质体应放大表示,一般情况下,地质体宽度≥ 1 米、蚀变带宽度≥ 1 米,各种构造形迹或线状地质体长度 10 米者均需定点控制并标示于图上。 ( 4)矿化体界线的允许误差为小于 1 米,一般地质体 1- 2 米。 点位误差在图上小于 1 毫米,转点误差小于。 ( 5)地质点均布置在地层界线、构造线或矿化(矿体)带界线上,剖面端点用 GPS 定位,半仪器法,用罗盘打方向,测绳测距,矿化蚀变带或矿体界线应充分利用工程实地勾绘,并认真观察描述,必要时可拍照为今后的报告编写提供资料。 室内整理及填图总结 : ( 1)整理各类标本、样品并及时登记送出。 ( 2)检查素描图,按规定填绘花纹图例和各种代号注记,发现问题及时检查校正,进一步检查修改后及时着墨。 ( 3)文图对照,核对野外记录和图件是否一致,若发现问题应回到现场及时查校,任何情况下不能凭臆断修改原始记录,不允许涂改或擦掉, 15 有 问题只能进行批注。 ( 4)认真整理野外草图,清绘地质清图和实际材料图,野外地质填图的各种地质体或矿化蚀变现象都必须用规定花纹表示,填图记录本应编制目录,重要数据、地层产状、素描图等应着墨。 ( 5)所有原始资料全部完成质量自检互检后,提交项目质检人员检查。 ( 6)野外工作结束后应及时提交文字总结,内容包括目的任务、以往地质工作评述、完成实物工作量、工作方法及质量评述、测区地质矿产(地层、构造、变质作用、岩浆活动、围岩蚀变、矿体)特征总结、取得主要成果、存在问题和进一步工作建议等。 ( 三 )槽探 地质填图中发现矿 化蚀变时,垂直矿化蚀变体走向适当布置探槽工程进行揭露追索;或当物探测量发现明显异常,经综合研究认为可能是矿至异常时,垂直异常走向适当布置探槽工程进行揭露追索。 槽探主要用于地表矿化带、矿体的追索控制、异常的揭露。 以能控制矿化带、矿体为准,垂直矿化带、矿体走向或构造线方向布置。 槽探(剥土)工程为满足地质填图控制重要地质界线的需要,亦可适当布置。 高精度磁测圈定的异常带,可在异常综合研究后视需要进行布置。 探槽工程布置时,须由地质及工程技术人员到现场定位,明确施工目的要求。 探槽应垂直矿脉、矿化体走向布置,并根据矿 体的走向进行追踪布置。 施工按《地质勘查坑探规程》( DZ 01494)要求执行。 布置要求 探槽布置一般垂直矿化体走向,探槽长度贯穿矿(化)体或蚀变带。 施工要求 槽底宽应不小于 米,深度不宜大于 3 米,槽长以揭穿目的层后进 16 入两端围岩 1 米以上为下限。 并要求槽底、槽壁平整、规则。 一般要求揭露到基岩露头下 米,岩石出露清晰,符合编录要求。 编录要求 原始地质记录采用统一的表格进行。 观察描述内容参照《地质观察描述作业》操作标准执行。 探槽一般编录西壁和槽底,文字以 米为最小单位,对矿化段进 行详细描述。 与矿化有关的地质现象如石英脉、强褐铁矿化细脉必须在大层中用小层记录位置,并作特征描述。 矿化体内部不能仅是简单的岩性、破碎带分层等。 探槽素描图均按统一要求采用相同图式图例。 素描图要如实反映地质情况,如宽度小于 米的重要脉体的标绘、脉体分杈或弯曲拐弯、倾角陡缓变化,都必须有准确表示。 探槽编录比例尺一般采用 1∶ 100。 探槽编录应在工程完工后及时进行。 编录结束后应及时布置和采取有关样品。 原则上只布置主元素基本分析样和光谱样。 如发现目前 查区 少见且难以确认的特殊类型岩矿石可采取少量岩矿鉴定样。 基本 分析样以刻槽法采取。 样段布设于槽底或素描壁一侧。 ( 四 )钻探工程施工方法技术及质量要求 岩芯钻探严格执行《岩芯钻探规程》,根据铜矿床的特点强调必须达到以下要求∶ 矿 化 体及其顶底板的矿心、岩心平均采取率不低于 80%,厚大矿体内部矿心采取率低于 80%的连续长度不能超过 5米,否则应采取补救措施。 围岩岩心的分层平均采取率一般不得低于 75%。 17 孔斜度与孔深测定∶ 天顶角与方位角每 50 米测一次,开孔应加密 1- 2个测点,见矿和终孔要进行孔深测定。 如钻孔偏斜与设计出入较大时,应及时采取补救措施。 孔深校正每百米进行一次,孔深百米误差小于 1‰,孔斜测定每 50 米进行一次,孔斜度每百米不得大于 3176。 金刚石钻探采用的口径大小,一般开孔孔径 110 毫米,终孔 75 毫米。 有关简易水文地质观察、原始报表填写、钻孔弯曲度测定、钻孔的封闭与检验,均应按照《岩芯钻探规程》执行。 (一)钻探编录质量要求 施工前编制钻孔地质技术设计书,按设计填写对钻孔施工的要求,并注明钻进中应注意的事 项。 施工前现场检查,由地质、测量、钻探等技术人员、机长等其它有关人员同时到机场检查安装质量(包括孔位、方位、倾角)是否合乎设计要求,并检查所需之岩芯箱、岩芯牌、简易水文观测工具、油漆及各种所需之表格是否齐全,检查合格后填写施工通知书,通知开工。 施工过程中地质情况若有变化,孔深需加深或减少,需下达任务变更通知书。 钻孔达到设计要求并满足地质需要时,下达终孔通知书,然后封孔,并组织有关部门进行质量验收,填写钻孔质量验收表。 岩芯处理∶岩芯箱上应标明 查区 名称、钻孔编号、钻孔起止标高、孔深、岩芯 编号 、岩芯箱编号,最后一箱写上“终孔”二字,然后填写“岩芯移交清单”,并护送入岩芯库,如岩芯不需要保留,需报批缩减或掩埋,并作好实地标志,以便需要时寻找;矿芯必须保留。 (二)原始地质编录要求 首先检查班报表填写是否完整、准确,是否按照规定作了孔深、孔 18 斜及简易水文观测登记。 然后检查岩芯箱、岩芯牌、岩芯编号是否齐全正确。 凡长度大于 5 厘米、且较完整的岩、矿芯要用油漆编号(回次岩芯顺序号) /(该回次岩芯总块数),每个回次再用岩芯牌隔开。 若是专门捞取岩芯,应再填写岩芯牌,并在岩牌背面加以说明。 按回次检查 每回次的岩芯采取率是否正确,若发现不正确时要予以修正。 对岩、矿芯进行观察描述,记录要用专用的“钻孔地质记录表”,主要内容有∶岩矿石的名称、结构、构造、矿物成分、构造破碎情况及蚀变特征等,对有意义的地质现象要作大比例尺的素描或照相。 对采集的标本、样品应注明采样位置、长度、对采集样品的方法、样量要注明。 标志层与岩芯轴夹角是了解地质构造、地层、矿层的产状,是编制地质剖面和计算地层、矿层厚度的基础数据,要准确测量。 检查孔斜测量情况∶是否按设计间距测量,如超差应采取防斜措施。 及时进行各种 数据计算,如换层深度等。 钻孔验收∶每一个钻孔完工后,要根据钻孔开孔位置、岩芯采取率、钻孔弯曲度、孔深验证、简易水文观测、原始记录报表、封孔等指标,按规范和设计要求验收,对施工质量进行评述。 并报请院进行验收。 室内整理∶根据钻孔野外记录内容,按统一格式编制钻孔柱状图,比例尺 1∶ 200。 (三)采样要求 在编录过程中,如发现矿化蚀变应及时取样,采用岩矿芯、岩矿屑、岩矿粉三种采样方法相结合取样。 样长 1— 2米,以不大于矿体的可采厚度为宜,矿化层顶、底板必须有 2 个样品的控制。 当岩矿芯完整采取率高时,采用劈 芯法采样,劈芯法对剩余岩矿芯要 19 妥善保管,以备观察研究、检查时用。 当岩芯长度小于。 样品划分原则: 不同岩性段要分开采集、矿化强弱不同时也应分开采集。 同一矿化段不同回次的岩芯采取率相差过大时也应分开采集。 注意事项∶不同回次的岩矿芯、岩矿粉分不清时不能作为样品。 回次虽能分开,但该回次钻进中既有岩芯又有矿芯时,不能用岩矿屑、岩矿粉作为样品,当钻孔中井壁坍塌掉块严重时,不能用岩矿屑、岩矿粉作为样品。 ( 五 )采样测试 本次设计采取刻槽样、岩芯样、基岩光谱样及岩(矿)鉴定样等。 设计样品数根据 野外实际情况,以达到地质目的为原则,可根据实际情况作适当调整。 采样和加工质量按《金属非金属矿产地质普查勘探采样规定及方法》执行。 测试:由具有国家认可的实验室进行分析,在收到样品后 30日内报出测试结果。 基本分析的内验:分期分批按不同矿石类型,及时由副样中按原分析样品总数的 10%抽取,编密码送原分析试验室进行试验,以检查化验的偶然误差。 基本分析的外验:外检样品由原实验室从正样中按原分析样品总数的5%抽取,由项目组整批送往有资质的测试中心进行分析化验,外检总合格率要大于 90%。 化学分析质量及内外检查分析 结果误差处理办法按 DZ/T013094《地质矿产实验室测试质量管理规范》执行。 ( 1) 基本分析样:主要采自槽探工程内,目的是查明矿化情况,用于圈定矿体。 样品布置以能有效控制矿化蚀变体 (带 )为原则。 槽探样品在槽 20 帮与槽底交汇处刻槽采取。 样长一般 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