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骤停后综合征的应对策略内容摘要:
20 Apr。 159(4): 加拿大一项研究 复苏后综合症 无论是在院外现场还是院内,心脏骤停后的治疗必须争分夺秒、有条不紊。 最好配备一支训练有素的专业抢救队伍,能最大限度利用周围所有的资源,并能对不同严重程度猝死进行治疗。 治疗中应着重于尽早逆转复苏后综合症的病理生理学表现 :缺血及恢复自主循环后的再灌注损伤是导致多脏器功能障碍是主要原因,主要病理生理改变包括心脏骤停后脑损伤、心肌功能异常、系统性缺血/再灌注反应及并发疾病等。 复苏后综合症的治疗 ( Treatment)具体措施 •监测 •改善血流动力学 •氧疗 •通气 •循环支持 •急性冠脉综合征 亚低温治疗 镇静剂 预防癫痫发作 感染 肾功能衰竭 控制血糖 一、监测 监测重点 呼吸 呼吸机参数 血氧饱和度 动脉血气 中枢神经 BIS 循环 PICCO 呼吸功能监测指标 通气功能监测 (潮气量、每分通气量) 呼吸动力监测 (气道阻力、顺应性) 换气功能监测 ( P( Aa)O2) 动脉血气监测 循环监测 脉波指示剂连续心排血量监测( PICCO) 参数 正常值 单位 CI L/min/m2 EVLW ml/kg CFI l/min HR 6090 b/min CVP 210 mmHg MAP 7090 mmHg SVRI 12002020 SVI 4060 ml/m2 SVV ≤ 10 % PiCCO技术的临床应用 —— 诊断治疗树 全心舒张末容积 或胸腔内血容积 血管外肺水 每搏量变异 中枢神经系统监测 脑电双频指数监测( BIS) BIS是脑电双频谱,一种数字量化的脑电,其值从 0~100. 能准确反映大脑皮质功能状况及麻醉药效应,被公认为是评估意识状态、镇静深度最敏感、准确的客观指标。 二、氧疗和通气 氧疗: 应避免过度吸氧所致的高氧血症,尤其在猝死后复苏的早期。 通过调整吸 入 氧浓度 (FIO2)将血氧饱和度维持于 94% ~96%。 通气: 大量证据表明高通气能产生气道压力,引起颅内压力增加,导致脑血流减少,加重脑缺血。 所以应监测动脉血气维持正常碳酸血症 ,潮气量至 ≥ 6 mL/kg。 心脏骤停后心肺复苏患者 Pa O2 ≥ 300 mmHg 死亡风险高 Association Between Arterial Hyperoxia Following Resuscitation From Cardiac Arrest and InHospital Mortality JAMA. 2020。 303(21):21652171 三、 血流动力学 的优化和循环支持 : ※ 平均动脉压应维持于 65mmHg~ 100mmHg, ※ 中心静脉压应维持五 8mmHg~ 12mmHg。 ※ 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 70%, ※ 每小时尿量 1mL/ Kg体重, ※ 血乳酸水平不应高于正常水平 ※ 血红蛋白浓度的研究报告建议是 9~10 g/dL 复苏后血流动力学不稳主要表现为发生 心律失常 、低血压 及 低心输出量。 ◎ 心律失常 药物、起搏器或植入 ICD治疗。 ◎ 低血压 、 低心输出量 补液 收缩性药物及血管升压药 机械循环辅助装置 ( ECMO) • 冠心病患者在 CPR后常发生顽固性、恶性 心律失常 ,心脏的血液供应未改善 , 扩大 心脏骤停患者的 “ 救治窗 口 ” 即。心脏骤停后综合征的应对策略
相关推荐
精制碳水化吅物食物,保证蔬菜水果摄入 中度限制钠盐,盐摄入丌超过 6g/d。 少量多餐,避免过饱,忌烟和浓茶 适量饮酒应因人而异,幵取得医师的同意 适量身体活动 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营养治疗基本要素 要素 建议 减少使 LDLC增加的营养素 饱和脂肪酸 < 7%总热量 膳食胆固醇 < 200mg/d 反式脂肪酸 0或< 1%总热量 增加能降低 LDLC膳食成分 植物甾醇 2g/d
ωr 必修 2 第五章 第四节 线速度、角速度与周期的关系(简单) —— 物理教研组课程资源(孙波提供) 关于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的线速度、角
肾功能不全病人 – BNP可能会更好 Ray P, Arthaud M, Birolleau S, et al. Comparison of 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 and 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 in the diagnosis of cardiogenic pulmonary edema in patients aged 65
稳定后于 9月11日全麻下行感染清创,胸骨部分切除术,胸大肌肌瓣转移术。 术后切口 I期愈合。 心脏术后纵膈感染胸骨骨髓炎视频 病例介绍 :吴 XX、女、 70岁。 患者於 2020年 7月 5日在外院行主动脉瓣膜置换术,术后一周切口感染, 7月 16日在外院全麻下行清创术,术后切口再次裂开,伤口严重感染、高热、菌血症等,血培养 热带假丝酵母菌和溶血性葡萄球菌。 于 2020年 7月
间期 • 长 QT间期综合征是心性猝死的常见病因,学者们建议无论有无症状,都应长期监测 QTc,一旦发现 QTc500ms, 常导致严重高危的室性心律失常。 • LQT1型、 LQT2型 ,两型发生室性心律失常的机理可能不同,应用 β受体阻滞剂 对 LQT1型有效,可见其 T顶峰至 T终端的时限缩短,其波幅的相关比值也减小。 作者认为,这是代表复极离散及心室早期后除极的减轻,这也是
性肺动脉高压、肺动脉栓塞、肺梗死等。 • 7. 其他 先天性心脏病、心肌桥、左房粘液瘤等。 心脏性猝死的早期检测 21 四、心脏性猝死的诱因 心脏性猝死的早期检测 22 • 1. 半数以上无明显诱因。 • 2. 外界诱因: 过度劳累、精神刺激、情绪异常活动如忧郁、悲伤、恐惧、愤怒、狂喜、饱餐、酗酒、过度吸烟、严寒、酷热等。 • 3. 内在诱因: 严重心功能不全、进行性或不稳定型心绞痛,严重低血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