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术后胸骨骨髓炎的治疗内容摘要:
稳定后于 9月11日全麻下行感染清创,胸骨部分切除术,胸大肌肌瓣转移术。 术后切口 I期愈合。 心脏术后纵膈感染胸骨骨髓炎视频 病例介绍 :吴 XX、女、 70岁。 患者於 2020年 7月 5日在外院行主动脉瓣膜置换术,术后一周切口感染, 7月 16日在外院全麻下行清创术,术后切口再次裂开,伤口严重感染、高热、菌血症等,血培养 热带假丝酵母菌和溶血性葡萄球菌。 于 2020年 7月 28日转入我院。 入院诊断 :切口裂开胸骨骨髓炎纵隔感染 败血症 重度贫血、低蛋白血症 主动脉瓣置换术后等 因转院途中病人劳累,入院后次日 7月 29日发生 Ⅱ 型呼衰、浅昏迷,立即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因大量使用抗生素痰培养曲霉菌生长,经抗感染等营养支持治疗后病情渐稳定,于 8月17日全麻下行感染清创术、胸骨部分切除术、胸大肌肌瓣转移术,术后伤口愈合好。 3 .结果 • 平均手术时间 100177。 55min, • 平均术中出血量 120177。 70mL, • 术后 3例患者因呼吸衰竭经用呼吸机抢救后逐渐康复。 术后 7例患者并发心功能衰竭,经强心利尿处理后缓解。 • 75例患者肌瓣成活良好,其中 1例因胸大肌肌瓣坏死改用腹直肌肌瓣移植后成活。 3 .结果 • 63例术后 2周内康复出院。 6例患者因切口皮下感染延迟一周出院, 5例患者出院后一周再次出现伤口皮下感染,经换药后伤口痊愈。 • 术后平均住院时间 14177。 9d。 • 术后随访最。心脏术后胸骨骨髓炎的治疗
相关推荐
20 Apr。 159(4): 加拿大一项研究 复苏后综合症 无论是在院外现场还是院内,心脏骤停后的治疗必须争分夺秒、有条不紊。 最好配备一支训练有素的专业抢救队伍,能最大限度利用周围所有的资源,并能对不同严重程度猝死进行治疗。 治疗中应着重于尽早逆转复苏后综合症的病理生理学表现 :缺血及恢复自主循环后的再灌注损伤是导致多脏器功能障碍是主要原因,主要病理生理改变包括心脏骤停后脑损伤、心肌功能异常
精制碳水化吅物食物,保证蔬菜水果摄入 中度限制钠盐,盐摄入丌超过 6g/d。 少量多餐,避免过饱,忌烟和浓茶 适量饮酒应因人而异,幵取得医师的同意 适量身体活动 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营养治疗基本要素 要素 建议 减少使 LDLC增加的营养素 饱和脂肪酸 < 7%总热量 膳食胆固醇 < 200mg/d 反式脂肪酸 0或< 1%总热量 增加能降低 LDLC膳食成分 植物甾醇 2g/d
ωr 必修 2 第五章 第四节 线速度、角速度与周期的关系(简单) —— 物理教研组课程资源(孙波提供) 关于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的线速度、角
间期 • 长 QT间期综合征是心性猝死的常见病因,学者们建议无论有无症状,都应长期监测 QTc,一旦发现 QTc500ms, 常导致严重高危的室性心律失常。 • LQT1型、 LQT2型 ,两型发生室性心律失常的机理可能不同,应用 β受体阻滞剂 对 LQT1型有效,可见其 T顶峰至 T终端的时限缩短,其波幅的相关比值也减小。 作者认为,这是代表复极离散及心室早期后除极的减轻,这也是
性肺动脉高压、肺动脉栓塞、肺梗死等。 • 7. 其他 先天性心脏病、心肌桥、左房粘液瘤等。 心脏性猝死的早期检测 21 四、心脏性猝死的诱因 心脏性猝死的早期检测 22 • 1. 半数以上无明显诱因。 • 2. 外界诱因: 过度劳累、精神刺激、情绪异常活动如忧郁、悲伤、恐惧、愤怒、狂喜、饱餐、酗酒、过度吸烟、严寒、酷热等。 • 3. 内在诱因: 严重心功能不全、进行性或不稳定型心绞痛,严重低血钾
增大,呈靴形 肺水肿 心脏未发生离心性肥大,瓣膜无损伤 无右心衰竭 肺静脉淤血、左心室向心性肥大 左心衰 发病过程 高血压病、高脂血症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冠状动脉狭窄、心肌持续供血不足 急性下壁心梗 劳累、情绪波动 无诱因 急性前壁心梗 15年前 左心衰竭 心功能不全 各种代偿机制,如心率加快、左心室向心性肥大 入院前晚 11pm 心肾综合征 CRS 概念: 心肾综合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