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软用户-第二十二章口腔癌免疫及免疫相关基因治疗内容摘要:

全身反应:多数患者有高热、寒颤、恶心、呕吐、血压升高、头痛等;嗜睡、呼吸困难、肝功能障碍、白细胞、血小板减少 局部反应:注射部位疼痛,肿胀反应等 (三)溶血性链球菌制剂 是一类 BRM,又是一种抗癌制剂  日本生产称 0K432(商品名 picibanil)  国产:链球菌 722,又名沙培林 (sapylin)  0K432或 Sapylin均由溶血性链球菌 A型 Su株制备成 OK432主要免疫作用机制  抗瘤效应很可能是借激活宿主杀伤性 T细胞增强抗瘤的免疫力 , 直接激活嗜中性白细胞 、 巨噬细胞 、 NK细胞 、 T细胞  激活的巨噬细胞直接杀伤肿瘤 , 产生肿瘤坏死因子 OK432主要免疫作用机制  使患者外周血的淋巴细胞 、 T淋巴细胞数增加 , 转化率升高  在体内 、 外增强 NK细胞的杀伤作用活性 抗癌效果报道  局部注射沙培林治疗 27例口腔鳞癌 CR3例 , PR16例 , NR8例 , 有效率 70%  E. Kubata(1993年 )用 0K432激活人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 局部免疫治疗头颈部癌病人 19例 , 治愈 6例 (6/19), 部分治愈 9例 (9/19),总有效率 88% 陆昌语,等 用 法  制剂规格: 、 、 、 ( 1KE相当于 )  用药途径:皮下 、 肌肉 、 静脉 、 瘤内注射皆可  应用剂量:从 , 隔天一次 , 剂量为 15KE之间  用药方案: 1. 单独使用; 2. 与其他疗法配合 ( 手术 、 放疗或化疗 ) 不良反应 发热 ( 38℃ 左右 ) , 注射后 16小时 ,24小时后自然消退 倦怠 、 食欲不振 、 恶心 、 呕吐等 注射部位红 、 肿 、 痛 30%无任何不良反应 细胞因子治疗 (四)白细胞介素 2 (Interleukin2, IL2) 淋巴因子之一 , T辅助细胞产生 基因重组的人类 IL2(γhIL 2) 产生免疫应答的基本物质 是免疫应答中的重要调节者 免疫作用机理 促进 T淋巴细胞的增殖 诱导杀伤性 T细胞分化或诱导淋巴因子活化杀伤细胞 (LAK)活性 , 对 NK细胞分化也起作用 不同浓度的 IL2, 可刺激不同的淋巴细胞亚群的前体细胞的分化 , 而成为相应的效应细胞 IL2还作用于 B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