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软用户-必修1内容摘要:

( 3)消费者对商品的需求还会受相关商品价格变动影响 答案 :( 3)增加 减少 减少 增加 2. 对生产经营的影响 ( 1)调节。 ( 2)提高。 ( 3)生产 的高质量产品。 答案: 2. ( 1)生产规模( 2)劳动生产率( 3)适销对路 【 例 1】 ( 2020广东)需求法则是指商品需求量随其价值上升而下降,随其价格下降而上升的一般规律,但生活中有时东西越贵越有人买,好天降大雨,小贩趁机提价推销雨伞。 雨伞却卖得很不错。 这表明此时( ) A. 需求法则不起作用 B. 处于卖方市场 C. 处于买方市场 D. 雨伞的价值上升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买方市场和卖方市场的理解。 材料中小贩提价推销雨伞,卖得很不错,表明此时对卖方有利,故选 B。 答案: B 【 例 2】 ( 2020全国卷 Ⅰ )某小企业 2020年生产一件甲种商品的劳动耗费价值 8元,产量为 10万件,甲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价值 6元。 如果该企业 2020年的劳动生产率提高 10%,其他条件不变,那么,该企业 2020年甲种商品的销售收入与 2020年相比( ) A. 增加 8万元 B. 增加 6万元 C. 减少 14万元 D. 不变 解析 :本题与前两年的高考计算题相比较,从计算的角度要简单一些,但对“商品的劳动耗费价值”、“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价值”两个陌生的概念比较费解。 通过读题,从“某小企业 …… 生产一件甲种商品”必须明白“商品的劳动耗费价值”在本题中是指个别劳动时间而非仅指企业的生产成本。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价值”应理解为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该商品的价值。 因为“商品价值是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所以某小企业生产的甲种商品只能按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价值 6元出售,即 10万 6元=60万元,又因为该企业劳动生产率(即个别劳动生产率)提高 10%,即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增加 10%,10万件 ( 1+10%)= 11万件,其他条件不变(重要的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没变),所以,该企业的销售收入为 11万件 6元= 66万元,所以,比上年度销售收入增加 6万元。 所以本题选 B。 答案: B 【 例 3】 ( 2020北京)北京市下调公交车车票价格,乘坐公交车的人次增加,能够正确反映这一变化的图形是( ) 解析 :类似的题在 2020年全国各地模拟中出现过很多,估计考生也很熟悉这种简单的函数关系,根据题意我们知道是随着车票价格的下降,乘车的人次增加,二者是反比关系,那四个图形中只有 A恰当地表达了二者的关系。 答案: A 【 例 4】 ( 2020天津)汽车需求量( Q)随着汽车价格( P)、汽车购置税 (T)、汽油价格 (E)、居民收入 (I)的变动而变动。 下列曲线图中正确反映其变动关系的是( ) 解析 :本题以 2020年石油价格下调为背景,考查学生相关商品价格与供求之间的相互关系、影响消费的因素等多个主干知识的掌握程度,旨在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以及探究参与能力,属于中等难度题。 从选项看, C项体现的是汽油和汽车这两种互补品价格与需求之间的反比关系。 A项汽车价格与汽车需求量之间应为反比关系。 B项汽车购置税越高,消费者对汽车的需求量将越小。 D项居民收入越高,对汽车的需求量也将越大。 本题难度不大,但是概念的理解很重要,看图时亦应当谨小慎微,一步一步推理,不能图快而导致误选。 答案: C 1. (2020广东文基 )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生产者想多营利就应该( ) A. 尽量延长生产该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 B. 尽量缩短生产该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 C. 尽量延长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D. 尽量缩短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答案: B 解析:单位商品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与个别劳动时间无关。 在此前提下,生产者率先提高自己的劳动生产率,会增加产品的数量,使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从而使企业多营利,据此应选 B项。 2. 气候、时间、地域、宗教信仰、习俗等因素的变化,都会引起商品价格的变动。 它们对商品价格的影响,是因为改变了( ) A. 该商品的个别劳动生产率 B. 该商品的价值量 C. 该商品的供求关系 D. 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 答案: C 解析:影响商品价格的因素主要是供求影响价格、价值决定价格。 供求的变化则来自于气候、时间、季节、地域、习俗、信仰等因素的变化。 价值的变动则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变动相关,由题干的表述可知答案为 C项。 3. 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同一种商品在甲地可能供不应求,出现“物以稀为贵”的现象;而在乙地可能出现“货多不值钱”的现象。 对于甲、乙两地市场情形,说法正确的是( ) ①甲是卖方市场 ②乙是卖方市场 ③甲是买方市场 ④乙是买方市场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 答案: C 解析:“物以稀为贵”体现了卖方市场,“货多不值钱”体现了买方市场,故选 C项。 4. 下面函数图像描述的是某商品在半年中的价格走势,根据该图,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 ① 该商品很可能处于卖方市场 ②该商品的互补商品需求量会有所减少 ③该商品的替代品需求量会有所减少 ④生产者可能会扩大该商品生产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答案: C 解析:该商品的价格逐步上扬,说明该商品供不应求,处于卖方市场。 与此相关联的商品,即互补商品减少,互为替代品增加。 由于价格上涨带来利润增加,生产者会扩大生产,故选 C项。 5. 中国商人历来推崇“薄利多销”;而犹太商人则认为“一种商品既然利薄,何不弃之,选择利厚的产品去生产和销售不是更好吗”。 以上两种观点( ) ①体现了两种不同的消费观念 ②都体出价值规律的客观要求 ③都看到了价格与供求之间的相互关系 ④都能够自觉面向市场,调整产品结构 A. ① B. ②③ C. ②③④ D. ③④ 答案: B 解析:①④与题干不符,故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