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内容摘要:
2.学龄初期儿童的情绪发展 小学儿童情感的发展有这样一些特征: 情绪的丰富性。 情绪的稳定性。 情绪的社会性。 情绪与评价相联系。 (二)童年期情绪的社会化与自我调节 情绪调节的发展被认为是儿童期社会情绪发展的核心成分,情绪调节不仅仅是一个简单地或被动地适应社会情境的活动,还与个体对对情境的主观意义理解及应对能力有关,它是一种十分重要的社会情绪能力。 情绪调节基本上是在与照料者人际关系的情境中发展起来的, 艾森波格等人概括了父母影响儿童情绪和社会能力发展的三个方面 : 1.父母对儿童情绪的反应 父母对儿童的情绪反应方式如果是积极的,即对儿童情绪反应敏感的、热情的、能理解的,孩子会比较敏感,他们的情绪调节也会是良好的。 相比之下,对情绪表达过于严格的控制,会促使孩子隐藏而不是调节情绪。 2.父母与孩子间关于情绪的谈话 桑姆朴森 (1990) 就曾经提出假设,父母与儿童进行口头谈话可以促成情绪调节。 有些研究也证实,父母与孩子关于情绪的谈话与儿童的情绪调节能力存在关联。 3.父母对情绪的表达 父母常常会帮助儿童在情绪表达上接近文化和家庭规范,有时父母不仅说出表达的规则,而且还会提出情绪调节的明确方法。 儿童的这种从依赖性的情绪调节到独立的自我情绪调节的发展,是儿童心理健康成长过程的必由之路。 这方面的研究很多都是采用儿童自我报告的方法进行的。 有研究表明,学龄前儿童似乎知道不少直接或间接的改变悲伤和愤怒的方法。 当儿童被问道, “ 沮丧时,你会做什么 ?” 4~ 11 岁的儿童大多数都会提到游戏的策略,或者是做些有趣的事使自己感觉好过些。 比较少的儿童承认采用回避策略、寻求安慰或帮助的策略。 在类似的情境中询问儿童,当遇到消极事件时他们将会做什么。 或是在消极情境中别人应该做什么,学龄前儿童更多地把社会支持和寻求成人帮助作为情绪调节的解决办法,而年长些的儿童则更多地提出直接的问题解决策略和认知策略。 (三)儿童情绪掩饰能力与社会化的发展 …… 儿童情绪。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
相关推荐
0 /0 10 /13 /20 /0 57小时 33分 69 昝海丽 6 /0 /0 /0 4 /0 /0 /0 0 /0 /0 /0 3 /0 /0 /0 11 /24 /8 /0 65小时 16分 69 暂时没有学习人员 姓名 研修日志 /评论 /被评 /推荐 我的教学故事 /评论 /被评 /推荐 教学设计与反思成果 /评论 /被评 /推荐 作业 /评论 /被评 /推荐 发帖 /回帖
是十三。 摆一摆: 怎样数又快又方便。 1个十 4个一 14 十四 1个十和 4个一合起来是十四。 摆一摆: 怎样数又快又方便。 1个十 5个一 15 十五 1个十和 5个一合起来是十五。 摆一摆: 怎样数又快又方便。 1个十 6个一 16 十六 1个十和 6个一合起来是十六。 摆一摆: 怎样数又快又方便。 1个十 7个一 17 十七 1个十和 7个一合起来是十七
值教育及原則 採全方位、真實環境中學習 採探究式、反思學習 採協作學習,培養團隊合作精神 採進展性、全面及多元化原則作評估 德育及公民教育統籌主任的 領導角色 校長的同行夥伴 * 推動校長推行 德育及公民教育。 德育及公民教育的課程領袖 * 協同制訂校本德育及公民教育的目標、 設計、課程管理及校展,推行有關課程。 其他科 /組的協行者 * 共同備課,並與其他科 /組同事合作,設計
考的难度。 3 .质数和合数,分解质因数 教材先通过例1引导学生找出1~12各数的全部约数,然后按照每个数的约数的个数及特点进行分类,给出质数和合数的概念。 教学分解质因数,教材先在“观察”中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进而得出一个合数总可以写成几个质数相乘的形式。 例3教学怎样分解质因数,教学时利用奎逊纳彩条作为直观教具,并与分解过程、算式相对照,帮助学生理解分解质因数的方法。 然后
学习收获 让 幽默走进小学数学课堂(一) 发布者:王艳莉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往往注重科学性、规范性,认为数学课就应该严肃,难以活泼,所以,数学课堂常常比较刻板、沉闷,学生往往感到枯燥、乏味,容易产生疲劳、厌烦情绪。 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学会巧妙地运用一些幽默,幽默是人际关系中的“润滑剂”,人们都喜欢幽默的交谈者,喜欢听幽默的话。 具有幽默感的老师一走进学生中间,学生就会感到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