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安全卫生管理实务内容摘要:

例如民國九十年十一月二日 , 某高中生因觸碰教室中漏電的冷氣機而觸電死亡即為未做好安全而導致死亡的案例。 個人防護具  在勞工安全衛生設施規則第二七八至二九一條中,對個人防護具之適用時機,依其作業特性之不同,作了詳盡之規定。 而美國環保署將危害分成四個等級, (美國職業安全衛生管理局 (OSHA)再依據不同危害狀況建議適用的防護措施 ),分別為 A級危害是指會對人員的呼吸及皮膚造成成立即的危害, B級是當氧氣濃度低於 %或有物質會對人體呼吸系統造成立即性傷害, C級為有污染物存在,但不會對曝露之皮膚造成傷害或經由皮膚吸收, D級則為無危害狀態。 因此, A級表示作業環境最惡劣,故需要最佳之防護措施以保障人員之安全,依序遞減, D級則表作業環境中沒有污染物或有害物質低於容許濃度,故可以不必要使用防護具。 個人防護具 (續 )  ( a) 個人防護具的種類 為了降低實驗室意外災害的發生 , 除了在治本上做作業環境 的改善 , 培養良好之操作習慣外 , 在治標上 , 則須依作業場 所之特性 , 依法配戴適當之個人防護具 , 因此 , 個人防護具 的使用 , 則成為保護實驗室工作者的最後一道防線。 防護具之配置最好是在實驗室外有一整套配備,以防實驗室 無法進入時,依然可以取得防護具,而實驗室內防護具的數 量需足夠,最好是以個人專用為原則。  ( b) 個人防護具的選用原則 至於選擇個人防護具時的基本原則如下: 應能有效的保護人員 , 而將危害因素隔絕。 針對污染物的型態 , 包括物理 、 化學及生物性質 , 對人體的影響與作業環境的特性 , 能提供適當的防 護。 須穿戴舒適方便 , 且不妨礙作業。 防護具所採用之材質 , 不會引起人體不良反應 , 且 配戴後不會增加使用者重量負荷。 符合國家標準 (CNS),具相當之強度及耐久性,且 維修保養容易。  (c)個人防護具的維護與管理 應設置於通風良好 , 維持一定的溫 、 溼度 , 並 避免日光直射之固定地點且須遠離火源。 定期維修 、 檢測。 避免與腐蝕性物質置於同處。 實驗室管理人員 , 應熟悉各項防護用具之使用方 法 、 性能及使用限制 , 並教導實驗人員正確使用。 除以上之個人防護具外 , 實驗室應依其特性而設置緊 急淋浴及洗眼設備與急救藥品及器材等。 廢棄物管理  實驗室廢棄物處理原則大致如下:  廢棄物應分類處理。  廢棄物需加以標示。  廢棄物貯存場所之注意事項。  廢棄物相容性之考量。 生物性實驗室之危害 生物簡介  一、生物  動物 :真核多細胞異營性生物,具複雜的組織器官系統,可藉肌肉縮收來運動,有特化的神經組織來協調身體對外界刺激的反應,可分成草食、肉食與雜食性動物,無光合作用  植物 :真核生物,多細胞,具多細胞的生殖器官及世代交替,不具運動性、行光合作用,細胞壁由纖維素組成 生物簡介 (續 ) 二、微生物  (1)病毒 (VIRUS)  病毒的定義和特性: 20300 nm(1 nm=109 m) 濾過性物質 無完整細胞結構 核酸 + 蛋白質外殼 絕對寄生體  病毒的特徵: 病毒不是生命體 病毒必須藉傳染存 在自然界 必須能用宿主細胞的過程製造病毒的成分 病毒成皆必須自行組合 生物簡介 (續 )  (2)細菌 (BACTERIA) 細菌之細胞結構: 25 μm(1 μm = 10 6 m)、且獨立自主。 細菌之型態可分為: 球菌 (coccus):球菌的直徑約為 ,單一菌體為球形或卵形 桿菌:菌端多圓鈍,菌體呈桿狀,或微彎,長約。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