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二偶极矩的测定内容摘要:
光率的关系为: 2n (28) 习惯上用摩尔折射度来表示高频区测得的极化度,而此时,P转向 =0, P原子 =0,则 MnnPR 21222 电子 (29) )1( 21 Xnn 溶(210) 同样,从 (29)式可以推导得无限稀释时,溶质的摩尔折射度的公式: 12211211122121202 )2(621l i m2 nMnMMnnRRPX电子 (211) 上述 (210)、 (211)式中, n溶 是溶液的折射率,是溶剂的折射率, γ是与 n溶 X2直线斜率有关的常数。 (3) 偶极矩的测定:考虑到原子极化度通常只有电子极化度的5%~ 15%,而且 P转向 又比 P原子 大得多,故常常忽视原子极化度。 从 (22)、 (23)、 (27)和 (211)式可得 : KTNRP222 94 (212) 上式把物质分子的微观性质偶极矩和它的宏观性质介电常数、密度、折射率联系起来,分子的永久偶极矩就可用下面简化式计算: TRP )(0 1 2 22 )(100 4 2 2230 mCRP (213) 在某种情况下 , 若需要考虑 P原子 影响时 , 只需对 P2∞作部分修正就行了。 上述测求极性分子偶极矩的方法称为溶液法。 溶液法测溶质偶极矩与气相测得的真实值间存在偏差。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由于非极性溶剂与极性溶质分子相互间的作用 —“溶剂化 ”作用。 这种偏差现象称为溶剂法测量偶极矩的 “ 溶剂效应 ”。 罗斯和赛奇等人曾对溶剂效应开展了研究 , 并推导出校正公式。 有兴趣的读者可阅读复旦大学等编 《 物理化学实验 》 下册参考资料 [ 5]。 此外测定偶极矩的方法还有多种,如温度法、分子束法、分子光谱法及利用微波谱的斯诺克法等。 这里就不一一介绍了。 (4) 介电常数的测定:介电常数是通过测定电容计算而得的。 我们知道 , 如果在电容器的两个极板间充以某种电解质 , 电容器的电容量就会增大。 如果维持极板上的电荷量不变 , 那么充电解质的电容器二板间电势差就会减少。 设 C0为极板间处于真空时的电容量 , C为充以电解质时的电容量 , 则 C与 C0之比值 ε oCC(214) 法拉第在 1837年就解释了这一现象 , 认为这是由于。实验二偶极矩的测定
相关推荐
环境。 荚膜:多糖,包裹在菌体外围,保护菌体 鞭毛:运动,菌落形态。 三、实验材料 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 24h培养物) 革兰氏染色液一套 四、实验步骤 革兰氏染色 枯草杆菌的芽孢观察 观看鞭毛、荚膜的示范片 绘图、写实验报告 革兰氏( Gram)染色法 1. 涂片 2. 初染: 在做好的涂面上滴加草酸铵结晶紫染液,染 1分钟,倾去染
n f x 显微镜成像步骤 【 实验仪器 experimental device】 1. HeNe激光器( ) 2.扩束镜 L1: f1= 3.二维调整架: SZ07 4.准直镜 L2: f2=190mm 5.二维调整架: SZ07 6.一维光栅( 25L/mm) 7.干板架: SZ12 8.付里叶透镜 L3: f3=210mm 9.二维调整架: SZ07 10.白屏 P:
步骤如下 : 1) “在配置 Select语句”中选择“指定自定义 SQL语句或存储过程( S)”,单击“下一步”; 2) 在 SELECT选项中输入 SQL语句: SELECT [EmpID], [EmpIdCard] FROM [Employees] where EmpID=@EmpID ,单击“下一步”; 3) 定义参数:选择“参数源”为 Control,
2 40 18 50 28 60 30 72 55 80 61 80 85 85 80。 PROC REG。 MODEL y=x。 RUN。 非线性回归分析 PROC GLM 选项串; MODEL 因变量名称串 =自变量名称串 /选项串; CLASS 变量名称串。 OUTPUT OUT=输出文件名关键字 =变量名称串。 ID 变量名称。 必需的 二、协方差分析 协方差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