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美良纪念学校教学楼建设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质剖面图相核对。 当与地质剖面图严重不符时,应及时向监理工程师汇报,并按监理工程师的批示处理。 ( 4)清孔、检查成孔 清孔采用换浆法。 清孔时必须保持孔内水位,防止坍孔。 清孔后,孔底沉淀物厚度应等于或小于 300mm。 清孔后采用等于钻孔桩钢筋笼(但不得大于钻头直径),长度不小于 46D的钢筋检孔器吊入钻孔内检测,检测结果应报监理工程师复查。 如发现有 缺陷,例如中心线不符、超出垂直线、直径减小、椭圆截面、 21 孔内有漂石等,应就这些缺陷书面报告监理工程师,并采取适当措施予以改正。 经检验确认成孔满足要求时,应立即填写成孔检查单,并经监理工程师签认后,即可进行下道工序工作。 ( 5)安放钢筋骨架 清孔达到要求后,采用汽车起重机吊装钢筋骨架入孔。 钢筋骨架分段制作时,在孔口焊接。 每隔 2m周边焊接不少于 4处的钢“耳朵”,以控制保护层厚度。 灌注混凝土导管采用内径 300mm 的钢管,导管用高强螺栓与带垫圈的法兰盘联接,并经水密、承压和接头抗拉试验。 导管在吊入孔内时 ,其位置应居中、轴线顺直、稳步沉放,防止卡挂钢筋骨架和碰撞孔壁。 ( 6)灌注水下混凝土 钢筋骨架安放就位后、灌注水下混凝土前,再次检查孔内泥浆性能指标和孔底沉淀厚度,如超过规定,则进行第二次清孔。 灌注混凝土前应将灌注机具与漏斗等准备好。 漏斗容积以能满足首次封底混凝土用量为宜。 混凝土的坍落度应控制在 1822cm。 灌注首批混凝土时,导管下口至孔底的距离控制在 25~ 40cm,且使导管埋入混凝土的深度不小于 1m。 应连续进行灌注,并尽可能缩短拆除导管的间隔时间;灌注过程中应经常用测锤探测孔内混凝 土面位置,及时调整导管埋深,导管的埋深控制在 2~ 4m 为宜。 当混凝土面接近钢筋骨架底部时,为防止钢筋骨架上浮,除其顶端采用定位钢筋和型钢予以支托外,还可采取以下措施: 22 1)当灌注的混凝土顶面距钢筋骨架底部 1m 左右时,降低混凝土的灌注速度。 2)当孔内混凝土面进入钢筋骨架 1~ 2m后,适当提升导管,减小导管埋置深度,增大钢筋骨架下部的埋置深度。 为确保桩顶质量,混凝土的桩顶标高比设计高出 ~ ,预加高度适时予以凿除。 钢护筒应在灌注混凝土后立即拔出。 第四章 模板工程施工方法 (一)、 系统用料 a) 桩基及基础梁采用胶合板模。 b) 结构楼层,楼梯底模均采用胶合板模,支撑采用杉园木。 c) 柱、梁均采用胶合板模,枋木作柱箍和梁的竖档及围檀。 d) 柱箍,转角处用铸铁十字扣件连接。 e) 梁的竖档间距为 800㎜ ,顶端加斜撑固定,当梁高 700㎜ < h< 1000㎜ ,;梁的内外模之间用Ф 14螺栓套硬塑管拉结。 f) 支撑的立杆间距为 500㎜ ,每 1500㎜ 设一道纵横连杆,用松木版连接。 g) 柱模板安装前,必须在其根部加设直径不小于 14㎜ 的钢筋限位以确保其位置的正确。 模板下脚采用 1: 3水泥砂浆进行找平,以确保模标的统一。 (二)、支模的质 量要求 a) 模板及支架必须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 b) 模板的接缝不大于 ;轴线位移允许偏差为 5㎜ ,标高允许偏 23 差为177。 4㎜ , 5㎜ ,垂直度允许偏差为 3㎜ ,表面平整度允许偏差为5㎜。 其合格率严格控制在 90%以上。 (三)、模板体系的技术措施 a) 模板配备:根据本工程的工期,按底层二层施工所需模板数量配备模板。 b) 柱模的下脚必须留有清理孔,便于清理垃圾。 待检查合格后,方可封牢清理孔。 c) 梁跨度大于 4m时应起拱,梁底模要按设计及规范要求起 ~ 2%。 d) 柱模须待钢筋检查无问题方可封模,且要在封模,且要在封模前,将柱子 的根部清理干净。 e) 柱模板要吊线纠正,防止歪斜,梁侧模要拉通线检查,防止梁扭变形。 f) 梁模板安装时先在楼地面将中线弹出,然后再进行染模板的竖向支撑、水平支撑、模板的安装。 梁模板安装时严格控制标、截面尺寸、模板接缝等。 梁与梁之间的模板安装时先从交叉接头处开始,向梁的中部拼装,使模板的接头出现在中部,以便处理梁模安装时规范要求起拱。 g) 模板安装按施工图纸进行预先排板,不合模数的部份采用松木板及松枋木配套使用。 h) 预埋件安装:预埋件安装包括预埋铁件和预留洞的留设,施工时要求在磨板上弹出位置线,并与模板或钢筋连结牢固,确保 预留位置的准确性。 各种埋件及水电管线、设备管道的埋件留洞均按事先埋设预留,杜绝事后打凿。 24 i) 模板工程的验收重点控制刚度,垂直度、平整度,特别注意外围模板、柱模、楼梯间等处模板轴线位置正确性。 (四)、模板拆除 a) 非承重模板(柱、梁侧模)拆除时,结构混凝土强度宜不低于。 b) 承重模板(梁、板底模)的拆除时间严格按国家现行规范规定。 c) 拆模顺序为后支行拆,先支后拆,先拆非承模板,后拆承重模板。 d) 拆除跨度较大的梁底模时,应先从跨中开始,分别拆向两端。 e) 拆模时不要用力过猛,拆下来的材料要及时运走,整理。 不得抛掷,拆下后即清理干净,按规格分类堆放整齐。 二、钢筋工程施工方法 (一)钢筋材料购置及材料检验 钢筋质量是保证全现浇框架结构质量有重要材料之一;为保证工程,工程每批钢筋进场验收出具钢材质量检验证明和合格证,并随机按规范要求抽样检验合格后使用; 图纸的熟悉 项目部在接到施工图以后认真熟悉理解图纸,达到项目经理、钢筋主管工长、质检员等相关人员对图纸了然于心; 钢筋加工方案 ( 1)钢筋加工工艺流程 材质复验及焊接试验→配料→调直→除锈→断料→对焊→弯曲成型→成品堆放; ( 2)钢筋配料前 由放样员放样,配料工长认真阅读图纸、标准图集、图纸会审、设计变更、施工方案、规范等后核对放样图,认定放 25 样图钢筋尺寸无误后下达配料令,由配料员在现场钢筋车间内写成配料;钢筋加工后的形状、尺寸、规格、搭接、锚固等均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钢筋表面洁净无损、无油渍和铁锈、漆溃等; ( 3)钢筋调直延伸率Ф 、Ф 8≤ 4% ( 4)钢筋断料采用钢筋切断机,断料前检查钢筋配料无误后进行断料,断料时加上弯钢筋延长部分,钢筋弯曲调整值如下: 弯曲角度 30 45 60 90 135 调整值 ( 5)钢筋焊接 : 柱主筋采用电渣压力焊 ,梁主筋采用闪光对焊焊接。 调伸长度选择 : Ⅰ级钢筋 = d,Ⅱ级钢筋 = d(直径小的钢筋取大值 ),闪光留量取值连续闪光焊为两钢筋切断时严重压伤部分之和 . ( 6)对焊注意事项 ①对焊操作由持证上岗操作熟练工人专职操作。 ②对焊前 ,清除钢筋端部 、污物,避免在夹具和钢筋间接确不良而引起打火,另外,对对端部有弯曲的钢筋,予以调直或切除; ③当调换焊工或换焊接钢筋规格和品种时,先作对焊文艺工作件(不小于 2件)进行 冷弯试验,合格后正式成批焊接; ④焊接完毕后,待接头由白色变黑色后松可夹具,平稳取出钢筋避免过热时引起接头弯曲。 钢筋的运输 26 成品钢筋在地面采用平板车及人工相结合的运输方式;钢筋垂直运输采用塔吊运至施工面,施工层平面钢筋由人工抬运至施工点。 钢筋的安装、绑扎 钢筋的绑扎严格按国家现行施工验收规范及设计要求进行,钢筋绑扎前检查预埋钢管的位置、尺寸、大小,并调校;绑扎时锚固长度、搭接街头长度及抗震等按设计及混凝土结构施工及验收规范进行; 垫块处理 柱脚与梁柱交接处均采用ф 14L100钢筋作撑铁以保证 柱钢筋不移位;柱脚用 4根 L100ф 14定位筋固定;梁口 @1000采用一根ф 14钢筋以保证梁钢筋位置和梁口宽度,板 1500 1500用ф 10∏脚铁支撑 (形状如┛┗ );其余垫块按规定设置; 主体钢筋施工质量检验评定 (1)保证项目 钢筋品种、质量符合设计要求和有关规定。 钢筋表面情节、经除锈后无麻点。 钢筋的规格、形状、尺寸、数量、间距、间隔、锚固长度和接头设置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 (2)基本项目 绑扎缺扣、松扣的数量不集中,数量不大于 20%。 接头和弯钩的朝向正确,任一搭接长度不小于 95%规定值。 (3)允许偏差项目 钢筋网的长度和宽度177。 10mm 绑扎网眼尺寸177。 20mm 27 受力钢筋间隔177。 5mm (二)钢筋的配置与绑扎 1) 钢筋在场内工厂加工,场内挂牌分类,分规格堆放。 2)钢筋的数量、规格、接头位置、搭接长度、间距严格按施工图施工绑扎。 3)对异形结构的钢筋要经过现场放样加工。 4) 大于Φ 16的框架柱竖向钢筋采用电渣压力焊。 5)单向楼板外围的两行纵横向钢筋的交接点,用铁丝全部扎牢, 其余部分可采用梅花型绑扎 ,双向板交接点全部邦扎。 6)绑扎接头其绑扎点不少于三处。 (三) 钢筋的绑扎质量要求及技术措施 1) 钢筋的品种与半成品必须附有出厂合格证及物理试验报告,进 场后必须挂牌,按规格分别堆放,进口钢筋除合格证和复试报告外还须进行可焊性试验化学成分分析,合格后方准使用。 2)对钢筋要重点验收,柱、墙的插筋要采用加强箍电焊固定,防止浇混凝土时移位。 验收重点为控制钢筋的品种、规格、数量、绑扎牢固、搭接长度等(逐根验收)并认真填写隐蔽工程验收单交监理验收,做到万无一失。 3)钢筋的对焊、电弧焊、埋伏焊接头应先做试验,试验合格后再大面积推广,并在施工过程中近规定要求抽取足够的试件。 4) 钢筋绑扎允许偏差必须符合规范规定,合格 率控制在 90%以上。 5)对钢筋工程要及时做好隐蔽工程记录,对挑梁、挑板的钢筋要反复检查,确保无误,在浇捣砼时,要派专人看护钢筋,对施工中被 28 移位或变形抽筋要及时整改,保证钢筋的位置和接头的准确性,保证工程的施工质量。 6)梁、柱、板要做水泥砂浆垫块,梁、柱的砂浆保护层垫层要预埋铁丝,便于垫块绑扎在主筋上,保证主筋有足够的保护层和防止主筋偏位。 三、砼工程施工方法 (一)、材料要求 1) 水泥选用普通硅酸盐水泥,新鲜无结块。 进场时,必须有质量合格证。 2) 砂选用中砂,含泥量不大于 5%。 3) 石子选用 5~ 40㎜ ,且宜采用连续 级配良好的,含泥量不大于 1%。 砂用细度模数为 ~ ,含泥量不大于 2%。 4) 配制砼时,要按计量进行施工,钢筋混凝土不得掺入氯盐。 5) 拌制砼采用对钢筋混凝土强度及耐久性无影响的洁净水(即用自来水)。 (二)、作业条件 1) 根据工程对象、结构特点制定混凝土浇灌方案,并向参加施工人员进行细致交底。 2) 根据现场实际使用材料:由试验室经试验提出设计、施工要求的混凝土配合比。 3) 各种机械设备安装、就位、维修保养和试运转处于完好状态,电源可满足需要。 4) 现场准备足够数量的砂、石、水泥、掺合料以及外加剂等材料, 29 可满足混凝土 连续浇水要求。 5) 模板内的垃圾、木屑、泥土和钢筋上的油污等已清除干净;在浇灌混凝土前,浇水湿润木模,但不许留有积水。 6) 浇筑混凝土层段的模板支设、钢筋绑扎、预埋铁件及管道埋设等工序全部施工完成,经检查符合设计和验收规范的要求,并办完隐蔽和预检手续。 7) 混凝土搅拌站至浇筑地点间的道路已经修筑,能确保运输道路畅通。 8) 浇筑混凝土用架子及走道已搭设完毕,并经检查符合施工和安全要求。 (三)砼的施工操作工艺 1) 混凝土拌制根据配合比确定每罐材料用料。 后台要认真按每罐的配合用量投料。 投料顺序为:先倒石子,再倒水泥,最后倒砂子、加 水泥及外加剂;严格用水量,搅拌时间一般不少 90秒,要求搅拌均匀,颜色一致。 2) 混凝土自搅拌机中卸出后,应及进用机动翻斗车送到浇灌地点。 在运输过程中,要防止混凝土离析、水泥浆流失、坍落降低以及出现初凝等现象。 如运到浇灌地点,产生离析现象,应在浇筑前进行二次拌合。 混凝土同搅拌机中卸出后,到浇筑的延续时间:不得大于 30分钟。 3) 混凝土浇筑和振捣的一般要求:①浇筑混凝土应分段分层进行,每段浇筑高度,应根据结构特点,钢筋疏密而定,一般为振动器作用部分长度的 ,最大不超过 50㎝ ;②采用插入式振 30 动器振捣应快插入慢拔, 插入应均匀排列,逐点移动,顺序进行,均匀振实,不的遗漏。 移动间距不大于振捣棒作用半径的,一般为 30~ 40㎝。 振捣上一层时应插入 50㎜ ,以消除两层间的接槎;平板振动器的移动距离,应能保证振动器的平板覆盖已振实部分的边缘;③浇筑应连续进行,如有问题歇应在混凝土出凝前接缝,一般不超过两小时,否则应按施工缝处理。 4) 框架结构混凝土浇筑,应按结构层次和结构平面采用分层分段的施工方法,一般水平方向以伸缩或沉降缝分段,垂直方向以按层次分层。 框架结构的浇筑顺序是:先浇筑柱子,再浇筑梁、板。 一排柱子的浇筑顺序是从两端向 中间推进,以防止向横向推力使柱子发生倾斜。 5) 柱子的混凝土浇筑应先填以 50~ 10㎝后以混凝土配合比相同的减半石子混凝土。 柱混凝土应分层浇筑,每层厚度不大于 50㎝,振捣时振动棒不得碰动钢筋;柱高在 3米以内,可在柱顶直接下。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