奎屯市20xx年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万亩土地沙化治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术人员 65 人,其中中级职称 3人,初级职称人员 10人,各类技术人员 52人,有着较强的农牧技术服务能力。 另外还可依靠奎屯市更为全面有力的科技服务单位为项目区服务。 基础设施 水利骨干工程现状 项目区现有 6 眼机电井, 东西间距 约 500m, 井深为 220m、流量为 140160m3/h、 机井管 径 377mm,机井静水位 24m、动水位35m,机电设备配套 不 完善, 泵的型号为 250QJl40— 1下泵深度为 80m, 变压器为 100kVA。 田间工程现状 项目区 1 万亩土地,比较平整,其中 4680 亩草地 已经 配套喷灌工程, 2970 亩防护林已 经 配套滴灌系统,剩余的 2350 亩草奎屯市 20xx 年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万亩土地沙化治理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20 地由于资金有限,还延续传统的大水漫灌。 农业机械及农机服务体系 奎屯市 开干齐 乡农机服务设施齐全,有农机站 l 个,服务人员 6 名, 机械设备完善。 交通与电力 奎屯市的公路交通 网络已 基本形成,项目区距市区 ,项目区三面环路, 南距 312国道 5km,之间有柏油路相通,交通比较便利。 项目区 已架设了完备的主干高压输电线路,变配电设备均已配套,完善的电力设备为项目区供电提供了保证。 通讯方面,配备了移动电话和 固定电话 ,信息交流也是比较方面的,这些完善的基础设施条件均为项目提供了便利。 奎屯市 20xx 年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万亩土地沙化治理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21 第三章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项目区农业生产与土地保护的制约因素 经过调查分析,制约项目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有一下几点: 产业结构不完整。 奎屯市通过多年的开发建设,虽然整体农业生产水平和农村经济 有了较大的发展,但由于受客观条件的限制和投入的力度不大,产业结构不合理,致使农民人均收入水平不能 得到 提高。 由于人口增长 ,使 人均耕地面积减少, 加之种植结构不合理 ,增产不增收,农民收入水平低,因此,要大力调整种植业结构, 发展 林草业 , 提高 牧草产量 , 增加 农牧民收入。 农牧民受教育程度低,科技水平普遍不高,科技信息掌握的不够,生产方式仍停留在传统农业 阶 段。 新品种的推广、新技术的应用有限, 牧草产量低,而且 不能及时掌握市场信息, 产品销路范围窄。 灌溉水浪费较大,缺乏节水灌溉经验 , 项目区目前灌溉方式落后 , 水的利用效 率低。 项目区各种 喷 灌 、 微 灌、 滴 灌等 田间 节水 措施 尚 未 全面落实 ,使得有限的水资源不能发挥应有的效益。 由于项目区由地下水供水灌溉,现有 6 眼机井控制 万亩耕地, 由于灌溉方式不合理以及现有机井的配套设施老化 ,漏失严重, 土地 供 水量不足,导致土地退化、沙化严重。 奎屯市 20xx 年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万亩土地沙化治理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22 为解决以上问题, 需 全面实施 节水 灌溉工程 , 并对当地农牧民进行 技术培训 , 让 当地农牧民 尽快富起来。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是奎屯市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及国家经济政策的西倾,奎屯市城市及工农业的发展将进一 步加快。 城市人口及城市 范围的增加与扩大 ,工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农 业综合开发的建设将使得水资源的需求量大幅递增。 根据初步估算,随着奎屯市工业用水的急剧增加,以农业用水的持续增长,全市区到 20xx 年 预计将缺水约 800万 m3/ a,要解决 水资源 供需 平衡 ,只能通过开源与节流等方式来解决,而在目前水利建设的基础条件下,采用节水措施将是最行之有效的办法,只有通过工业、农业、城市生活等各个领域的节约用水,最终建立一个全方位、持久的节水型农业 , 节水型工业及节水型社会,才能缓解日益突出的供需水矛盾,保证奎屯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开 干 齐 乡 作为一个高起点 ,高标准的新型农业建设区 , 积极推行 和 建设节水灌溉工程,充分利用先进的灌溉手段与农业技术手段,大力提高农业用水效率与农业生产水平,节约水资源,促进地区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目前,开 干 齐 乡 节水灌溉发展滞后,水资源浪费较大, 大部分耕地为 地面灌 , 迫切需要建设节水灌溉 设施 ,解决缺水现状 ,推动节水灌溉农业的快速发展。 项目建设将为奎屯市节水农业发展提供借鉴,是缓解奎屯市水资源 短奎屯市 20xx 年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万亩土地沙化治理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23 缺及促进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先导和示范工程。 是开干齐 乡治理 沙化农田大力发展“两高一优”的现代农业的需要。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市场竞争 日益加剧 ,我区农业经济的发展只有走“高效、 高产、 优质”的集约型现代农业道路才有市场竞争力。 是调整农业种植结构,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需要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及西部大开发的不断深入奎屯市积极调整农业 种植 结构,重点发展 林草业 ,扩大 牧草 种植 面积,形成规模效益,推动农业产业化是我区农业发 展 的必然趋势。 为此,奎屯市提出发展优势产业的农业发 展 目标,大力调控农业结构 ,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 是 项目区 生态环境保护的需要 随着 土地沙化问题的严重,项目区继续改善生态环境,提高植被覆盖率,治理土地沙化问题,为从根本 解决土地沙化问题,首先要走节水路线,其次要从水源角度解决缺水问题, 在 项目区的农业发展中必须走节水灌溉的道路。 该项目的建设,通过节水技术改造,可提高项目区水资源利用率, 治理土地沙化 ,为改善生态 环境及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是增加农民收入,促进民族团结的需要 采用 喷 灌技术可节约用水 30%左右,并且有利于实现农业机械化,节约劳动力,使 牧草单产增加 ,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民奔小康。 该灌区的民族以哈萨克为主,还有汉、回等民族,收入奎屯市 20xx 年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万亩土地沙化治理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24 水平很低。 通过本工程的建设,可极大地改善农牧民的生产基础条件,推动灌区经济 的发展,促进各民族的团结。 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政策优势 自治区制定的“开源与节流并举,以节流为主”的水利建设方针,明确提出“继续搞好渠道防渗建设的同时,大力推广应用喷、滴灌等先进的节水灌溉技术”。 同时,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国家建设的重点和资金投入将向西部倾斜。 新疆的发展关键是水的合理利用和开发问题,节水农业的发展和节水技术的应用是一项长期而迫切的历史任务。 因此,项目的实施符合国家和自治区发展节水灌溉的基本思路。 领导重视,组织管理有保障 奎屯市委、市政府及有关水利部门对发展节水灌溉相当重视,支持力度大,积极性高,拟成立“奎屯市节水灌溉工程建设领导小组”和“节水工程建设办公室”。 并且制定了一系列的有利政策和规定。 健全的组织管理体系为该项目建设提供了组织保证,为项目的实施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在工程运行管理上,成立专门的灌溉管理站,配备技术人员实行专业化管理,可保证工程的正常运转,发挥效益。 开干齐乡具备项目建设的基础设施条件 项目区距市区 , 之间有柏油路相通,交通比较便利。 已 架设了完备的主干高压输电线路和分干输电线路。 变配电设备奎屯市 20xx 年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万亩土地沙化治理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25 均已配套,完善的电力设备为项目区供电提供了保证。 通 讯方面,配备了移动电活和 固定电话 ,信息交流也是比较方面的。 这些完善的基础设施条件为项目区节水工程提供了便利。 牧 区规划合理 ,有利于节水工程的建设 由于前期项目区开发时起点较高,相应水利设施和农机配套完备, 草场 、道路、林带、居民点等布局较合理,项目区土地集中连片,为节水 工 程建设和管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光热资源丰富 奎屯市地处新疆内陆干旱区,光热资源十分丰富,日照时间长,太阳辅射强,有效积温高,年均降雨量小,多年平均无霜期为 150— 180 天。 优越的光热资源自然条件,非常适宜种植 林草。 具备一定的技 术力量及建设经验,可保证工程的顺利实施 奎屯市在前期节水灌溉工程建设中,总结了经验教训,积累了一定的技术力量及建设管理经验,对本次项目建设起到借鉴及参考作用。 奎屯市周边有大量的科研机构,可为项目建设的顺利实施提供有力支持。 当地农民对项目建设积极性高 项目实施后,将促进项目 区 经济发展,改善农 牧 民的生活环境,提高生活水平。 所以,项目区广大农民群众对该项目的建设十分支持,希望工程早日建成,农民 早日受益。 奎屯市 20xx 年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万亩土地沙化治理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26 第四章 农业及林草生产方案 农业及林草业生产现状 该项目区位于奎屯市开干齐 乡 内, 现状水平年 主要 是 芨芨草地 , 芨芨草场 面积 7030亩, 防护林 2970 亩。 目前土地 沙化严重、缺水, 草料 产量较低。 本期项目实施后农业生产条件 和生态环境得到改善,根据市场需求、土壤情况等调整了种植结构, 设计水平年 后 还是 主要以 以调高林草覆盖率为主要目标, 经调查项目实施后, 项目实施前效益 情况见表 41。 表 41 现状水平年 主要产量 、产值 名称 种植面积 (亩 ) 亩 均 产量 ( kg/亩) 单价 (元 /kg) 总产量( T) 总产值 (万元) 芨芨草场 7030 300 1874 防护林 2970 合计 10000 1874 农业与林草生产方案 发展目标 根据奎屯市经济发展总体计划和建设“两高一优”农业的总体发展思路,对农业生产布局与作物的种植结构进行调整。 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重点发展 林草业 ; 根据本项目区的实际情况,以提高林草覆盖率,治理沙化土地, 设计水平年 扩大 林草业和牧草 面积, 种植 以改良土地为目标的作物, 形成规模效益,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 注重生态环境维护,实现水资源的持续利用和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奎屯市 20xx 年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万亩土地沙化治理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27 结构 调 整 根据项目区农业发展规划,合理调整作物种植结构,维护生态环境的发 展思路, 奎屯市开干齐乡万亩土地沙化治理项目 农业种植结构如下: 防护林 2970亩 , 芨芨草场恢复 7030亩。 产量指标 该项目实施后,对项目区 牧草 管理方式进行大的转变,打破传统的 灌溉 管理模式。 通过农业节水灌溉工程措施和田间的农业技术措施结合,改善田间灌水条件和农业生产条件,提高 牧草 单产, 治理土地沙化, 实现增产增收 的效果 , 预计新增农业经济效益。 人均每年增收。 奎屯市 20xx 年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万亩土地沙化治理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28 第五章 水土资源与水供需平衡分析 水资源分析 项目区所处的山前倾斜 平 原地下水,主要受巴音沟地表水的渗漏补给,而山前倾斜平原含水层地下水的排泄方式,主要是向冲洪积细土平原和沙漠腹地的地下侧向径流。 由于含水层多层结构的出现,含水层岩性颗粒变细,渗透性减弱,地下水径流受阻。 因此,在 项目区 以北地下水浅埋带和溢出带地下水以蒸发和泉水排泄,其余部分向沙漠腹地径流。 山前倾斜平原在 312国道 550 米地形等高线带,地下水埋深90110 米,向北沿地下水流方向逐渐变浅至 附近 农场, 131 团地下水埋深 20— 70 米,至项目区埋深 30— 40米,在向北潜水埋 深只有 1— 2 米。 地勘 资料表明 312国道以南第四系厚度 700— 900米,至项目区第四系厚度 500— 600 米,含水层结构由单 一 的潜水转变为多层结构的潜水 ( 承压水含水层 )。 项目区地下水层埋深较大,赋水层以颗粒的砂砾石为主,因而地下水流通性较好。 项目所处的山前顷斜平原地下水,主要受补给区巴音沟河地表水的渗漏补给,总补给量 亿 m3/a,可开采量达 948万 m3/a,已开采量达 m3/a。 项目区主要 为牧草与防护林 , 全部采用 机井灌溉, 防护林在牧草灌溉的间歇期进行灌溉。 土地资源分析 项目区位于 巴音沟河冲积平原中部,总的趋势地形是南高奎屯市 20xx 年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万亩土地沙化治理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