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教学案例分析三亚市教育局教研室罗禹内容摘要:
不利,没有 “ 身教 ” , “ 言教 ” 就显得苍白无力。 “ 身教 ” 即可以增加 “ 言教 ” 的可信性和感染力,而且还能像春雨润物一样起着细微的、不易觉察的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 班主任只有严格要求自己,随时把自己置身于 “ 榜样 ” 和 “ 镜子 ” 的位置,事事从自我做起,才能顺利地 “ 内化 ” 为学生的需要。 第二是言教不服。 “ 言教 ” 必须以理服人,否则无教育可言。 学生中出现问题,一味的 “ 管、卡、压 ” ,固然不行,只有言之以理,以理服人,才能达到教育效果。 否则一切教育都是徒劳的。 第三是心教不诚。 教育不过是为了不让学生弄清楚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错在什么地方,怎样去改正,而不应该把学生的错误化成 给学生的理由。 如果这样学生会产生对立情绪,对教师产生戒备和反感,甚至会 “ 背道而驰 ”。 由此可见,班主任在教育学生时,必须抱着关心、帮助、谅解、鼓励的态度,用 “ 心 ” 去爱学生,让学生明白 ‘ 老师是爱你,才教育你 ”。 让学生感到你的 “ 爱心 ” 和 “ 诚意 ” ,乐于接受你的教育,才会有效果。 [案例描述 ]课堂中的吵闹 作为一名中学信息教师,我热爱我的工作,注意在学习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 但是,我真的感觉学生有的时候实在是太吵闹了。 在讲课过程中,有的学生会在下面说话或插话进来;在自学或做练习时,有的同学会在那里窃窃私语或很自由地讨论问题;在课堂讨论的时候更是难以把握,学生会吵闹不休;在课间休息时更是乱作一团 …… 问题:如果你是这位老师,对于课堂吵闹的现象,你的基本态度和常规做法是什么。 [案例分析 ]基本态度:课堂确实需要纪律,但课堂气氛更加重要。 课堂纪律要有助于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气氛,符合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特点,容纳儿童的不同个性。 学生的动作与声音(言为心声)是学生成长的一部分,学校应适应学生的发展,允许学生比较自由地参与。 动作和语言是学生情绪、情感的伴随物,在激烈的讨论中学生可以表达自己内心的喜悦、愤怒、遗憾和沮丧。 教师要与学生分享这种情感。 常规做法:不追求课堂的绝对安静,保持稍稍的喧闹。 改变课堂的权威结构和主体定位,即由教师作为权威的主体和偏向于教师的权威结构向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师生民主平等的权力结构转变。 [案例描述 ]这是一节公开课,内容是 《 北大荒的秋天 》。 当学到北大荒的小河这一段时,突然有一个学生站起来问: “ 老师, ‘ 明镜一样的小河 ’ 能换成 ‘ 明净的小河 ’ 吗。 ” 我愣了一下,这个问题多少让我觉得有些突然。 我没有直接说不能。 于是,我给了大家一个 “ 提示 ” ,在黑板上写了 “ 明镜 ” 和 “ 明净 ”。 果然,一个孩子说: “ 不能,因为两个词虽然读音相同,但意思并不相同。 ” 我为顺利解决难题而沾沾自喜。 下课了,一位有丰富语文教学经验的老师对我说: “ 现在,你看这两个词的可不可以换呢。 ” 我仔细一想,真的能换。 “ 其实,这两个词的确可以换,但你可以提醒学生注意当 ‘ 明镜一样的 ’ 换成。如何写教学案例分析三亚市教育局教研室罗禹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