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预习通关内容摘要:
34R ⑤ ab 两端电势差 Uab=E I R = E 总RER=41E ≈ 1 . 2 10 2 V ⑥ 设 ab 离开磁场区域的时刻为 t1, 下一根金属条进入磁场区域的时刻为 t2,t1==121 s ⑦ t2=2π=41 s ⑧ 设轮子转一圈的时间为 T , T =π2=1 s ⑨ 在 T=1 s 内 , 金属条有四次进出 , 后三次与第一次相同 . ⑩ 由⑥、⑦、⑧、⑨、⑩可画出如下 U ab t 图像 . (4) “闪烁”装置不能正常工作 .( 金属条的感应电动势只有 4 . 9 10 2 V, 远小于小灯泡的额定电压 , 因此无法正常工作 .) B 增大 ,E 增大 , 但有限度。 r2增大 ,E 增大 , 但有限度。 ω增大 ,E 增大 , 但有限度。 θ增大 ,E 不变 . 答案 : ( 1 ) 4 . 9 10 2 V 电流方向为 b → a ( 2 ) ( 3 ) ( 4 ) 见解析 针 对训练 1 1: 如图 ( 甲 ) 所示 , 水平放置的两根平行金属导轨 , 间距 L = 0 . 3 m , 导轨左端连接 R= Ω 的电阻 , 区域 abcd 内存在垂直于导轨平面、 B = 0 . 6 T 的匀强磁场 , 磁场区域宽D = 0 . 2 m . 细金属棒 A1和 A2用长为 2D= m的轻质绝缘杆连接 , 放置在导轨平面上 , 并与导轨垂直 , 每根金属棒在导轨间的电阻均为r = 0 . 3 Ω . 导轨电阻不计 . 使金属棒以恒定速度 v= m/s 沿导轨向右穿越磁场 . 计算从金属棒 A1进入磁场 (t=0) 到A2离开磁场的时间内 , 不同时间段通过电阻 R的电流强度 , 并在图 ( 乙 ) 中画出 . 解析 : 画出 A A2在磁场中切割磁感线时的等效电路图如图所示 . A1从进入磁场到离开磁场的时间 t1=vD= 0 . 2 s 在 0~t1时间内 ,A1上的感应电动势E = B L v = 0 . 1 8 V R0= r +RrrR= 0 . 5 Ω , 总电流 I总=0RE= 0 . 3 6 A 通过 R 的电流 I = 0 . 1 2 A A1离开磁场 t1= 0 . 2 s 至 A2未进入磁场t2=vD2= 0 . 4 s 的时间内 , 回路中无电流 , I = 0 从 A2进入磁场 t2= 0 . 4 s至离开磁场t3=vDD 2= 0 . 6 s 的时间内 , 同样可得 , 流过 R的电流 I 39。 = 0 . 1 2 A 综合上述计算结果 , 绘制通过 R 的电流与时间的关系图线 , 如图所示 . 答案 : 见解析 . 电磁。基础预习通关
相关推荐
=⒈ 0 103 10 5Pa=5 104Pa 答:对桶底的压强大小为5 104Pa。 练一练 杯子中装有 120g水,水深 10cm,当杯子底面积为 10cm2时,杯子底受到压强为多少。 杯子底受到压力为多少。 解: P=ρ液 gh深 =ρ水 gh深= 103kg/m3 10N/kg =1000Pa F=PS=1000Pa 104m2=1N 液体内部的压强规律 1. 水对容器的 底部 和 侧壁
课堂题型设计 解析: 设两工厂的月产值从 2020年元月起依次组成数列 {an}, {bn}, 由题意知 {an}成等差数列 , {bn}成等比数列 , 并且 a1= b1, a13= {an}成等差数列 , 即 2020年 7月份 A厂产值高于 B厂产值 . 答案: A厂 《走向高考》 高考总复习 数学 第 3章 数列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知识梳理 规律方法提炼 课后强化作业 课堂题型设计
以 “ 三个面向 ” 和 “ 三个代表 ” 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贯彻落实 《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 和 《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 》 ; 1. 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 体现素质教育要求,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立足我国实际,注意借鉴国外课程改革的经验,大力推进教育创新,努力构建具有中国特色、充满活力的普通高中新课程体系
人心; 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加强。 广大中小学校正在发生积极而又本质的变化。 四、课程改革面临的挑战 课程改革具有整体性推进的特点,即不管条件是否具备,不管主观愿意与否,不管城市和农村,不管内地和边疆,都无所例外地卷进改革的大潮。 这就使得课程改革面临着一系列新的挑战: 思想认识不到位 一些地方的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对本次课程改革的重要性、紧迫性认识不足,对国家有关课程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