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管理内容摘要:

的监测技能和群众的临灾避险能力。 (二)建设监测预警体系 三、地质灾害防治应主要做好哪些具体工作 (三)建设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体系 要通过加强地质灾害防治的组织领导,强化政府领导下的各部门沟通与协调,完善和落实法规标准,加强地质灾害防治队伍建设,加大资金投入和管理,积极推进科技创新,构建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格局,深入开展科普宣传和培训教育,积极组织以避让为目的的避险演练,提高受威胁群众的防灾意识和避灾能力,对通过工程措施可消除的隐患积极科学开展工程治理,有条件的要采取避让搬迁的形式远离灾害,要通过重点对象周边地质灾害的防治和综合治理,最大限度地降低灾害威胁、最大限度地保护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三、地质灾害防治应主要做好哪些具体工作 (四)建立地质灾害应急体系 提高地质灾害应急能力是面临灾害有效处置、维护社会稳定、保障受灾群众生产生活的先决条件,要通过制定切合实际的应急预案,建立健全群专结合的应急救援队伍和救援工作机制,建设完善的应急避难场所,做好必要的救援物资储备,定期组织应急预案演练,提高有关各方的协调联动和应急处置能力。 四、我省地质灾害防治面临的主要问题 复杂的地质环境条件决定了我省地质灾害的易发频发。 传统的居住方式、紧张的土地空间使人类活动引发灾害比例居高不下。 少数领导重视不够,责任落实不到位,群众认识不足、麻痹思想存在,防治工作开展困难。 资金投入不足,治理工程有限、开展缓慢。 基础研究薄弱,发灾机理不清,防治措施针对性差。 队伍建设薄弱,管理队伍中专业人员少,群测群防能力亟待提高,专业队伍与地方的结合尚不够到位。 五、今后的防治工作 “十三五 ” 是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转型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机遇期,也是转型跨越的剧烈阵痛期。 我们要以此为契机,搞好 “ 三个加强 ” ,实现 “ 五个转变 ” ,全面改善我省地质环境,全方位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五、今后的防治工作 (一)切实抓好 “ 三个加强 ” ,进一步打牢防治基础 加强市县政府的防治主体责任落实。 加强对隐患点受威胁群众的宣传培训工作。 加强对群测群防人员的奖励激励力度。 (二)实现 “ 五个转变 ” ,全面做好 “ 十三五 ” 防治工作 由 “ 全面防范 ” 向 “ 重点防治 ” 转变。 由 “ 防范为主 ” 向 “ 搬迁为主 ” 转变。 由 “ 天灾无责 ” 向 “ 违法问责 ” 转变。 由 “ 审批管理 ” 向 “ 公共服务 ” 转变。 由 “ 常规管理 ” 向 “ 技术防范 ” 转变。 五、今后的防治工作 (一)切实抓好 “ 三个加强 ” ,进一步打牢防治基础 加强市县政府的防治主体责任落实。 落实 《 地质灾害防治条例 》 重在坚持依法防控、依法履责、依法决策,落实各级政府地质灾害防治的主体责任,建立健全政府主导、部门分工、全民参与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新格局,要进一步准确定位,明晰职责,强化责任。 ( 1)强化市县政府主体责任。 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市县要严格政府主体责任,全面落实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一把手”负责制,把工作部署落实到乡,把防灾责任落实到人,把防治措施落实到点。 ( 2)强化国土部门组织职能。 国土部门作为各级政府的组成部门,主要是负责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督,要落实组织主体作用,具体做好工作指导和业务支撑。 ( 3)强化项目建设单位的安全责任。 各级政府要把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纳入年度工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