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征收安置补偿制度内容摘要:

补偿型”: 理论基础: 财产权因负有社会义务而不具有绝对性 可以基于公共利益需要而依法被限制 公式: 地价 +青苗等地上附着物价 理论基础: 多数场合“完全补偿” 特殊场合“不玩全补偿”  公式: 介于两者之间 土地补偿计算公式  (1)土地补偿费 =被征地亩数 年产值 补偿倍数  (2)安置补助费 =需要安置的人数 年产值 补偿倍数 需要安置的人数 =被征地数 /征地前人均分配耕地数  例如 :某市建设博物馆需要征收土地 120亩 ,该耕地平均年产值为 5000元 /亩 ,补偿方案批准补偿倍数为:土地补偿费 10倍。 安置补助费为 10倍 ,该村人均耕地为 ,问该村应获得多少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 ? 土地补偿费 =120亩 5000元 /亩 10倍 =6,000, (每亩为 50000元 ) 安置补助费 =(120亩 / )*5000元 /亩 10倍 =7,500, (每口人为 50000元 ) 土地补偿费与安置补助费总计为 :13,500,。 征地补偿的争议: 政府、村集体、开发商 …… 村集体与承包户  “强制对象”的性质不明确  、被征地集体经济组织、承包经营农户、用地单位四者产权关系不明晰    (四)缺陷 理论分析:双重委托代理问题 国家、地方政府、村集体、农民独立决策的利益主体。 第一重是国家与地方政府之间由显性契约构成的委托代理; 第二重是农民与村集体之间由隐性契约构成的委托代理。 委托代理理论: 委托代理理论是制度经济学 契约理论 的主要内容之一。 信息非对称 达到目标一致的问题 图 1 征地中双重委托代理组织模式  图 2 显性契约内部主体博弈模型 图 3 隐性契约内部主体博弈模型 图 5 隐性契约弱化 瓦解模型 结论:  1. 双重委托代理的征地制度下最大的受益者是地方政府。 现行的制度设计导致国家、村集体、农民的策略都给地方政府追逐自己最大利益提供了便利。  2. 国家对征地处于低效监督状态,对地方政府的征地策略选择造成很大的影响。 农民拒绝违法征地成功的概率与农民选择接受违法征地的概率都会对村集体的策略选择造成影响,但是还不足以改变村集体的策略。 。 农民拒绝地方政府违法征地的行为会增加违法征地被查处的概率。  4. 如何使村集体遵守隐性契约。 霍布斯认为,不受强制力保障的契约仅仅拥有一种“语词的力量”,如果没有一个强大的公共权力,契约就是一纸空文。 “契约”本身是一个自足的系统,该系统的启动力量以及存续的维持力量完全来自于契约内部,在这个自足的系统之内应该包含着履约的监控机制和违约的惩罚机制。  5. 行政权力的强大、地方官员(代表地方政府)个体或群体利益的一致化,农民权利的弱化,导致了双方进行着实力不均衡的博弈。 三、土地征收制度与补偿的国际比较 —— 美国、英国、日本、法国、港台地区 (一)美国 基本土地制度: 私有 +联邦政府、州政府所有 注重法律程序设计: 审核员 土地所有者 征地机构 实地调查 高级监督 方 案 补 偿 价 格 终止 不同意 同意 征询 报价 (二)法国 行政阶段与司法阶段并用 行政阶段: 事前调查、批准公用目的、 具体位置调查、可转移的决定 司法阶段 : 转移不动产的裁定 补偿金裁定 (三)英国 依据 《 征用土地法案 》 行政机关 向内阁申请 公开调查 批准 强制购买 司法机关: 强制购买不服 审查行政机关程序 政府: 决定是否应当征收 (四)台湾地区  1。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