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立大学学生宿舍bot之案例研究内容摘要:

(三)土地租金收入:每年約 50萬元(營運期) (四)稅捐收入:包含房屋稅每年約 200萬元、營利事業所得稅,每年約 900萬元 興建營運期間約可替政府帶來約 10億元稅收收入。 11 中正大學宿舍 BOT案 二、 社會經濟效益 (一)提供學生優質住宿環境。 (二)開發初期將創造建築、建材工人就業機會。 (三)營運期間可帶來管理 、維護、清潔人員之就業機會。 (四)產生群聚效果,有利大學城之開發,學校與地方相互發展成長、有助於商業活動之活絡 (五)廠商回饋:營運期 30 年總回饋金額約 8,994 萬元 12 13 中正大學宿舍 BOT案 • 結果 失敗 • 中正大學第三期學生宿舍 BOT案二次上網公告招商皆因無人投標而流標。 第一次招商失敗原因 第二次招商失敗原因 中正大學未提供學生住宿率保證、 3000人宿舍的規模過高、 長期融資取得困難、 附屬設施影響投資成本、 投資報酬率太低、 廠商資格限制過高、 SARS疫情影響投資意願等。 財務試算之租金假設過於樂觀 租金以外之收益不確定 廠商資格限制還是過高 校內學生宿舍租金與 BOT宿舍租金差異造成競爭等。 14 台大 BOT • 由於財務不足,為了改善學生住宿問題,台灣大學也決定以 BOT的方式,這是國內公立大學在教育部減少對國立大學補助後,第三件宿舍 BOT案,但就投資金額和土地面積來看,應該是國內最大的宿舍 BOT案。 初估,總投資金額約需 30億元。 • BOT模式不僅健全學校設施,引進民間靈活之經營體制與活力,也可提升服務品質;在成本控管上,節省人力及財務支出之壓力,避免經營風險 15 • 台大成功地推動建設尊賢館 OT案和第二學生活動中心部分空間案,和現在剛落成的太子學舍 BOT案,而中正大學在推動第三期學生宿舍上卻是困難重重,造成兩次流標,成功的關鍵何在。 失敗的原因又為何。 16 成功關鍵因素 • BOT案的困難之處,主要在於民間投資興建建築物和設施,得考慮的是長期資金的取。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