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凉山州教育科学研究所谌业锋⊙四川省特级教师⊙内容摘要:
多一些具体分析,少一些一刀切; 多一些基本理念,少一些个人观念。 A Free sample background from Slide 59 (三)教学目标设计的新要求 教学目标要体现 《 纲要 》 对目标的三维要求:“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学目标是课程目标具体在“单元”或“课”中的落实,因此既有结果性的目标,也有体验性或表现性的目标。 结果性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体验性或表现性目标 ——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A Free sample background from Slide 60 案例:“有理数加法”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 1)能准确叙述有理数加法法则,并知道哪些问题适用有理数的加法。 ( 2)能按法则把有理数的加法分解成两个步骤完成:①确定符号;②确定绝对值。 ( 3)熟练、准确地利用加法法则进行计算。 A Free sample background from Slide 61 过程与方法目标 理解有理数加法法则的导出过程及本身所含的数学思想方法: ( 1)能初步解释数形结合和分类的思想。 ( 2)懂得初步的算法思想。 ( 3)学习“观察 —归纳”的思维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初步感受从特殊到一般和从一般到特殊的思维方式;体验用矛盾转化的观点认识问题。 A Free sample background from Slide 62 二、数学教学设计的 基本过程 数学教学设计的基本过程: 确立目标、分析内容、了解学生、设计活动、评价结果等五个环节。 就一个完整的数学教学设计而言,上述五个环节缺一不可,每一环节的意义和作用不尽相同。 A Free sample background from Slide 63 确立目标 从事数学教学设计之初,我们首先关注的是“使学生获得怎样的数学”,“学生学完这些数学能够做什么”,这就是教学目标。 因此,教学目标是设计者希望通过数学教学活动达到的理想状态。 是数学教学活动的结果,更是数学教学设计的起点。 通常,教学目标由若干目标组成,例如: A Free sample background from Slide 64 “一次函数”一节的教学目标: 让学生经历探索数学规律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使学生理解一次函数和正比例函数的概念,能根据所给条件写出简单的一次函数表达式,发展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 使学生初步了解作函数图象的一般步骤,能熟练作出一次函数的图像,并掌握其简单性质; 了解两个条件能够确定一次函数,能根据所给条件求出一次函数的表达式,并用它解决有关问题。 A Free sample background from Slide 65 教学目标 : 远期目标、 近期目标。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还提出了 过程性目标。 A Free sample background from Slide 66 ( 1)远期目标 远期目标可以是某一课程内容学习结束时所要达到的目标,也可以是某一学习阶段结束后所要达到的目标。 远期目标是数学教学活动中体现教育价值的主要方面。 形象地说,远期目标是数学教学活动的一个方向,对数学教学设计具有指导性意义。 A Free sample background from Slide 67 远期目标确定以后,所有的相关教学活动都应当作为实现目标的一个(些)环节,而具体的教学设计虽然在一定的范围内可以呈“自封闭”形式,但从更大的背景上来看,它们应当服务于这些目标。 值得注意的是,远期目标的实现周期很长,通常是一个课程,或一个学习领域,或一个核心观念的教学所孜孜追求的。 A Free sample background from Slide 68 例如: “发展学生‘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就是整个数学课程教学追求的远期目标之一; “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就是几何教学所追求的远期目标之一; “培养学生方程思想”,则是所有方程内容教学所追求的远期目标之一。 A Free sample background from Slide 69 在实际的教学设计过程中,需要避免的现象是远期目标的设立流于形式 ——只在教学设计中的“教学目标”部分出现,而在“教学内容”、“教学过程”等实践部分不再有所反映。 这样一来,远期目标就显得非常“空洞”,得不到落实。 所以,确立远期数学教学目标时,应当注意它与所授课任务的实质性联系,以避免目标空洞、无法落实。 事实上,它也是在数学教学活动的层面实现数学教育价值的一种具体措施,因为数学教育对于学生发展的帮助,多是在丰富多彩的数学教学活动中落实的。 A Free sample background from Slide 70 例如,学生数学推理能力的培养是一个远期数学教学目标,不可能在一天、几天、甚至几个月之内完成,但它又是一个实实在在需要不断落实的数学教学目标。 怎样落实。 自然不是主要依靠专门的“数学推理”课程,在这样的课上,学生学习怎样从事数学推理,而在其他类型的数学课上,他们就不学习数学推理。 A Free sample background from Slide 71 事实,几乎所有的数学课,都应当有培养学生数学推理能力的意识,无论是探索对象之间的数学关系,还是研究图形的性质,当然更包括数学证明的学习活动。 因此,在相应内容的教学设计中,应当把培养学生数学推理能力列为明确的教学目标,同时辅以相应的教学素材和数学活动,使这个目标得到更好地落实。 A Free sample background from Slide 72 例如,在下面内容的教学设计中.就可以有意识地渗透这样的想法: 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具体的教学活动可以是:画一个三角形与已知三角形全等,需要几个与边或角的大小有关的条件呢。 一个条件、两个条件、三个条件 …… 即使具体的探索活动没有逻辑证明的要求,但在教学目标中也应当明确列入诸如“在探索三角形全等条件及其运用的过程中,能够进行有条理的思考并进行简单的推理”的目的。 而在教学过程中则要求学生对自己活动结论的正确性做出解释 ——为什么一个条件、两个条件不行,而三个条件就有可能。 A Free sample background from Slide 73 ( 2)近期目标 近期目标则是某一课程内容学习过程中,或者某一个学习环节、一堂课所要达到的目标。 一般而言,它与特定的教学内容密切相关,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可操作性。 A Free sample background from Slide 74 例如:“等可能性”内容的教学目标: 让学生经历抛硬币、玩转盘等活动,在活动中体会等可能性的含义。 让学生在玩中,了解游戏公平的含义,进一步体会等可能性现象; 让学生观察生活中包含等可能性的现象,说明等可能性与事件发生的概率之间的关系。 A Free sample background from Slide 75 近期目标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常常充当两个角色。 首先,它本身是通过目前的教学活动就应当实现的目标; 其次,它往往也是实现远期目标的一个环节。 比如,对“等可能性”的认识可以算作一个近期目标,它可以通过上述数学教学活动来实现。 但是,对“等可能性”的认识又可以看作是培养“随机”观念的一个环节。 A Free sample background from Slide 76 确立近期数学教学目标时,不仅要考虑自身的“封闭性”,还应当注意它与远期数学教学目标之间的联系,即所谓数学教学活动要设法体现数学的教育价值 ——数学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获得一些数学知识和方法,更重要的是落实数学教学活动对促进学生发展的教育功能。 A Free sample background from Slide 77 例如,作为一个具体的数学知识,解二元 —次方程组就是一个近期目标,它基本上可以在 1—2个课时内完成。 然而,若仅仅把它的教学目的定位于让学生学会解方程组的技术,那么就意味着我们放弃了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对数学整体性认识的极好机会: A Free sample background from Slide 78 首先,无论是“代人消元法”还是“加减消元法”,它们所反映的都是一种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 ——化归(具体表现为“消元”): 把“二元”问题化归为“一元”问题,而“一元”(一次)方程是我们能够解的。 这一基本思想方法可以毫无障碍地推广到 n元,而“代人消元法”或“加减消元法”都只是实现化归的具体手段。 A Free sample background from Slide 79 当学生不解方程组时,也许用不到“代人消元法”或“加减消元法”,可事实上,他们中的大多数人走出校门、进入社会以后,就不再解方程组了,但化归的思想方法所体现的 ——把不热悉的问题变为熟悉的或者已经解决的问题,则对他们来说是终身有用的,面这应当是数学教育给学生留下的痕迹 ——把一切忘记以后留下来的东西。 A Free sample background from Slide 80 其次,从数学的角度来看,解二元 —次方程组,或者更一般地,解 n元一次方程组(线性方程组)体现出来的数学解题策略具有很强的“普适性”。 因此,“ 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的教学目标就应当与数学教学的远期目标挂上钩,从而定位成: 让学生了解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基本思路,掌握解二元一方程组的基本方法; 使学生体会到化归的思想方法 ——将不热悉的转变为熟悉的,将未知的转变为已知的,以提高其数学思维的能力。 A Free sample background from Slide 81 ( 3)过程性目标 除了上述分类方式以外,按照新的数学课程标准(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下同),从教学结果的角度来分类,学目标还可以分为: 知识技能类目标、方法能力类目标、情感态度类目标。 这里我们特别关注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所提出的过程性目标 ——经历 …… 过程 A Free sample background from Slide 82 过程性目标 ——经历 …… 过程: 经历将一些实际问题抽象为数与代数问题的过程; 经历探究物体与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和变换的过程; 经历提出问题,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作出决策和预测的过程: 经历运用数字、字母、图形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 经历运用数据描述信息,作出推断的过程; 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过程。 A Free sample background from Slide 83 值得提出的是,结果性目标都是我们比较熟悉或能够把握的,因为它能够很快产生出一种“看得见、摸得着”的结果 ——学会一种运算、能解一种方程、知道一个性质(定理) …… ; 而过程性目标,即“经历 …… 活动”有一点“摸不着边” ——经过了一段较长时间的活动,学生似乎没学到什么“实质性”的东西,只是在“操作、思考、交流”,它真的很重要吗。 看一个现代版的寓言故事 ——三个馒头: A Free sample background from Slide 84 有一个人肚子饿了,就吃馒头,吃了一个没有饱,就吃第二个,吃了两个还是没有饱,就吃第三个,吃下去三个肚子饱了。 吃饱之后他就后悔了:早知如此,不如就吃第三个馒头了,前面两个都浪费了。 这仅仅是一个寓言,相信生活中没有人会真的这么想。 在教学实践中就不一定了,实际中有的教师就只重视结果,而忽略过程。 A Free sample background from Slide 85 新课程标准将“学习过程”本身作为教学目标,不是让它服务于学学结果,而是通过活动的过程体验到学习数学的快乐,了解数学学习的意义,锻炼学生的意志,实现数学思考,解决具体问题。 A Free sample background from Slide 86 分析内容 教学设计离不开内容,分析内容的目的在于明确学习主题属于哪一类目标,它所包含的数学知识、方法有哪些; 学生需要具备的数学知识前提是什么; 学习素材与教学目标的联系是什么; 评价项目可以考察哪些教学目标的实现情况等。四川省凉山州教育科学研究所谌业锋⊙四川省特级教师⊙
相关推荐
朋友树在哪儿,您知道吗。 ” “小姑娘,请告诉我,你知道火柴在哪儿吗。 ” “ 伐木人用斧子把他砍倒,拉到山 谷里去了。 ” “树么,在厂子里给切成细条条儿,做成火柴,运到那边的村子里卖掉了。 ” “ 火柴已经用光了。 可是,火柴点燃的火,还在这盏灯里亮着。 ” 鸟儿睁大眼睛,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 接着,她又唱起去年唱过的歌给灯火听。 唱完了歌,鸟儿又对着灯火看了一会儿, 就飞走了
短,加强合作。 ( 4)、指导学生以一种科学的态度开展研究性学习,正确处理个人和全局、学科学习和研究性学习的关系。 四、研究性学习中,教师如何指导学生克服思维障碍,提高思维素质。 要创造一个自由、民主、安全、和谐的环境和气氛 要注意思维训练的阶段性 充分运用学科中的思维方法进行思维辅导 要注意思维指导的启发性 要注重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灵感 要指导学生在对比中发掘新问题、在社会实践中找问题,找答案
50分侦查小队撤出灾区返回地面,向指挥部报告情况。 7月 23日,根据专家意见,指挥部制定了远距离注氮阻爆的救援方案。 在 260米水平 S30采区变电站安装注氮机,利用原有压风管路,向事故巷道实施远程注氮,创造安全搜寻条件。 26日 7时,救护队入井将 7名遇难人员遗体搬运出井,封闭灾区。 事故原因 (一)直接原因 井下 N3022风巷 7月 22日早班发生瓦斯爆炸后,矿救护队在
号 学生簿 X 练习簿 L 4 产品的分类 按照装订形式分类 课业簿册分为:平订、骑马钉、胶订三大类。 课业簿册开型,根据原纸的标准尺寸,按企业标准规定。 5 要求 钉距基本均匀一致 课业簿册纸张定量见下表 2 单位:克 /平方米 项目 纸张定量 封面 ≥70 内芯 单面 ≥ 3双面 ≥ 50 项目及要求见下表 3 序号 项目 要求 1 破页 2 脏迹 3 白页 不允许 4 印划线 /mm 5
子。 瓶盖出了瓶口,就表示 人安全逃离教室或商场等场所。 地震发生时,小明的爸爸迅速跑进了电梯,因为他家住在 27楼,乘电梯下楼速度快。 地震发生时,妈妈抱着兰兰迅速跑进了厕所,因为她家住在 25楼。 √ 地震发生时,爸爸带着儿子迅速离开了高压电。 地震了,房间的门变了形,怎么也开不了,方明一着急,就想跳楼。 地震刚过一会儿,军军硬要拉着妈妈往家跑,因为他想起了心爱的跑车还在家里。 大震来时不
余震将持续 1~ 2个月 汶川大地震的主要原因,学术界较普遍的说法是地球内部动力的释放,但地震真正的机理还没真正弄清。 对于汶川地震,中国地震局专家普遍认为是板块逆冲引起,而不是板块走滑,如 3月份新疆玉田地震属于走滑,即土地沿着破裂的断层滑动,能量释放比较彻底,余震较少。 而逆冲则能量释放不彻底,地震衰竭速度较慢,往往有持续 1~ 2个月的余震期。 此次灾情发展很可能会引发诸多次生灾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