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命期的保障房项目质量管理对策研究_李国松(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始到结束所经历的各个阶段 ,最一般的划分 是将项目分为“识别需求、提出解决方案、执行项目、结束项目”四个阶段。 实际工 作中根据不同领域或不同方法再进行具体的划分。 在项目生命周期运行过程中的 不同阶段里 ,由不同的组织、个人和资源扮演着主要角色。 ,一、 一 zY K ^ I 2,计 SWT 段 4?完成粉段 ?栗求分折 ? i十戈 f贫 ? ?減工 ?目标 ‘进度 i+ij ? mmm ?文件变理 ? rem .逢立组识 .?移交 要求 责任分樣 mnmrn ? ?■与发色 ?下 4第 ?启动 ^mnm ^ 图 21生命周期示意图 项目的生命周期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项目立项期、项目启动期、项目发展成 熟期及项目完成期。 (1)项目立项期 :在确定一个项目的初期 ,项目管理层通常热情高涨 ,但目 标却不清晰 ,因此 ,在项目生命周期的初始阶段 ,最关键的工作就是明确项目的 概念和制定计划 ,并使之与未来的活动场所相适应。 (2)项目启动期 :在项目的启动阶段 ,项目的规划将逐步成为现实 ,其中包 括一些为了实现项目目标而采取的实际措施与行动。 在项目启动阶段 ,确定项目 12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目标、对项目进行前景评估 ,以及规划的各种专业团队 ,都必须与领导项目的团 队进行全面合作。 所有团队都必须和项目团队成员以及加入项目的或者与项目联 系在一起的合作方进行合作沟通。 在项目的这个阶段 ,最有可能在各个方面产生矛盾与冲突 ,会产生许多管理 上的挑战 ,特别是在大型复杂的项目中。 所以 ,有必要把许多新的人员和合作方 结合成一个整体 ,在新的人员和合作方之间建立强有力的工作关系。 有必要将项 目的经济因素与各方的工作联结起来 ,对项目参与各方反复灌输一些非正式的制 度和行为规则。 确立清晰的、各方共同接受的工作方法与资源计划。 将另外一些 人士可能拥有新的、重要的信息 ,特别是那些负责项目实施的人士考虑进来是至 关重要的。 最后 ,以上的所有工作都必须由项目管理团队来完成。 (3)项目发展成熟期 :在每项工作都启动以后 ,项目的各项工作的进展都会 加快。 从责任者的角 度而言 ,在这个阶段项目的主角应该是项目团队或者个人以 及此阶段的合作方。 项目管理的重点 ,也会随着项目从早期成熟阶段 ,转到更接 近项目完成的比较成熟的阶段。 (4)项目完成期 :在这个阶段项目管理层关注的重点应该是衡量并控制项目 的最后几项要素。 此时项目关键责任人 ,除了正在焦急地等待项目最终产品或服 务的项目客户之外 ,就是正在完成各自工作的项目工作人员和合作方。 即使对于成功的项目而言 ,项目的完成阶段也都是最危险的时期。 因为 ,如 果项目中的每项工作都进展顺利 ,项目人员就会很容易认为 ,项目将很快完成 , 态度就会变得松僻。 另外 ,一些根本不可能取得共识的暗含协议 ,常常也会出现。 在项目的这个阶段 ,项目管理层产生大量的焦虑 ,而项目的客户或者主顾却抱着 过高的期望。 因此需要大量认真的工作 ,项目管理层应该在项目円常工作中发挥 重要的积极作用 ,即使是参与管理的项目经理在这个阶段都要更加直接地管理项 目的各项工作。 因此 ,在项目完成阶段 ,项目管理层要面临许多特殊挑战。 13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质量的概念 质量是质量管理体系中最基本的概念 ,IS09000: 20xx《质量管理体系基础 和术语》中对质量的定义为 :“一组固有特性满足需求的程度”。 世界著名的质量管理专家朱兰博士在他的经典著作《质量控制手册》中把质 量定义为 :“产品的适用性”。 所有组织都为社会提供产品 ,只有当这些产品在价格、 交货期以及适用性上适合用户的全面需求时这种关系才是建设性的。 “在这些全面 需求中 ,产品在使用时能成功地适合用户目的的程度 ,称为适用性’’。 适用性这个 概念 ,通俗地用“质量”这个词来表达 ,是一个普遍概念 ,适用于所有产品。 朱兰博 士在阐述质量概念时 ,第一次把质量同产品、价格及交货期等联系起来 ,形成了 一套为人们普遍接受的、较完整的质量概念。 质量管理的概念 IS09000: 20xx标准对质量管理的定义是 :“在质量管理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 的协调活动”。 这里的活动通常包括制定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以及质量决策、质量 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 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的概念 工程项目质量管理是指为项目的用户及相关者提供高质量的工程和服务 ,使 项目达到预定的质量目标 ,最终使用户满意的综合性管理工作。 它涉及所有的项 目管理职能和过程。 包括项目前期策划、计划、实施控制的质量 ,以及范围管理、 工期管理、成本管理、组织管理、沟通管理、人力资源管理、风险管理、采购管 理等管理职能。 工程项目质量管理包括针对项目质量的产品和过程两个方面 ,要求管理者不 仅要重视用数理统计 ,监测和分析等技术方法来进行控制 ,也要重视质量保证体 系的建立 ,抓好质量控制程序 ,平衡项目的三大目标以及质量监督诊断等工作 , 进而保证技术工作的有效性和完备性。 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的特点 14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工程项目质量特点是由建设生产的特点和工程本身决定的。 质量特点如下 : (1)影响因素多 ,各因素之间关系复杂。 工程质量往往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 如决策、设计、工程造价、工期、材料、施工方法、施工工艺、机具设备、技术 措施、人员素质、管理方式等 ,这些因素都会直接或者间接的影响到工程项目的 质量。 (2)质量波动大。 由于工程质量的影响因素中 ,偶然性因素和系统因素比较 多 ,其中任一因素发生变动 ,都会使工程质量产生波动。 如材料规格品种使用错 误、施工方法不当、操作未按规程进行、机械设备过渡磨损或出现故障、设计计 算失误等等 ,都会发生质量波动 ,产生系统因素的质量变异 ,造成工程质量事故。 因此 ,要把质量波动控制在偶然性因素的范围内。 防止出现因系统性因素而导致 的质量变异。 (3)质量隐蔽性强。 工程在施工过程中 ,会出现大量的分项工程交接、中间 产品和隐蔽工程 ,因此工程质量存在隐蔽性。 在施工如果中不及时进行质量检查 , 单靠事后检验 ,就只能从表面上进行检验 ,很难发现工程内在的质量问题 ,就会 出现判断错误 ,即将不合格品误认为合格品的第二类判断 错误。 (4)终检的局限性。 工程项目建成后不可能像一般工业产品那样依靠终检来 判断产品质量 ,或将产品拆卸、解体来检查其内在的质量 ,或者对不合格零部件 可以进行更换。 工程项目的终检只能对表面进行检验 ,无法进行工程内在质量的 验收 ,发现隐蔽的质量缺陷或问题。 因此 ,工程项目的最终检验存在一定的局限 性和不准确性。 (5)评价方法的特殊性。 工程项目质量检验评定及验收是按照检验批、分部 工程、分项工程和单位工程进行的。 分项和整个工程质量检验的基础是检验批的 质量。 隐蔽工程在隐蔽前要先进行验收 ,验收合格后才能进行下一项工作 ,涉及 结构安全的试块、试件以及各种材料 ,应按规定见证取样检测。 重要分部工程涉 及结构安全和使用功能的必须进行抽样检测。 工程项目质量是在施工单位按设计 和图纸要求进行自检后 ,由监理工程师组织相关检测单位、人员进行检验验收。 这种评价方法充分体现了“验评分离、完善手段、强化验收、工程控制”的指导思想。 15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以顾客为关注焦点。 组织的生存依赖于顾客。 因此 ,组织应理解顾客当 前和未来的需求 ,满足 顾客要求并争取超越顾客期望。 在项目质量管理中 ,项目 的相关主体应明确自己的顾客是谁。 应调査顾客的需求和期望是什么。 应研究如 何满足顾客的需求 ,提高顾客的满意度。 (2)领导作用。 组织的领导者是“在最高层指挥和控制组织的一个人或一组 人”。 领导者确立组织统一的发展方向 ,他们应当创造并保持使员工能充分参与实 现组织目标的内部环境。 (3)全员参与。 各级人员都是组织之本 ,只有他们的充分参与才能使他们的 才干为组织带来效益。 (4)过程方法。 将活动和相关的资源作为过程进行管理可以更高效地得到期 望的结果。 (5)管理的系统方法。 将相互关联的过程作为系统加以确认、理解和管理 , 有助于提高项目目标实现的效果和效率。 (6)持续改进。 通过管理评审、内 /外部审核以及纠正 /预防措施 ,持续地改 进质量体系的有效性。 设定现实的和具有挑战性的改进目标 ,配备资源 ,向员工 提供工具、机会并激励他们为持续地为改进过程做出贡献。 (7)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 以事实为决策依据以审核报告、纠正措施、不 合格品、顾客投诉以及其他来源的实际数据和信息作为质量管理决策和行动的依 据。 把决策和行动建立在对数据和信息分析的基础之上 ,以期最大限度地提高生 产率 ,降低消耗。 通过采用适当的管理工具和技术 ,努力降低成本 ,改善业绩和 市场份额。 (8)与供方互利的关系。 对供方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的情况进行评带和评价。 与供方建立战略伙伴关系 ,确保其在早期参与确立合作开发以及改进产品、过程 和体系的要求。 相互信任、相互尊重 ,共同承诺让顾客满意并持续改进。 16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 ,以全员参与为基 础 ,目的在于通过让顾客满意和本 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 其实质就是企业全体员工、 所有部门同心协力 ,综合运用现代管理技术、专业技术和数理统计方法 ,经济合 理开发、研制、生产和销售用户满意的产品的质量管理活动过程的总称。 传统的质量管理理论认为 ,质量管理主要由企业生产部门和质量检验部门负 责 ,重点在生产过程的质量管理 ,特别是对工艺规程的管理和对产品质量的检验 上 ,由质量经理对质量管理全面负责。 而全面质量管理理论认为质量管理贯穿于 生产的全过程 ,首先要在“全”字上下功夫。 树立“三全一多样”的质量管理理念。 特点如下 : (1)全面的质量管理就是对工程质量、产品质量、工作质量和服务质量的管 理 ,其中工作质量最重要 ,他是保证产品质量、服务质量、工程质量的前提条件 , 工作质量提高可以预防和减少不合格品、不合格工程的发生 ,还能提高服务水平 , 通过提高工作质量可以到达价格实惠、供货及时、服务周到等目的 ,以满足用户 各个方面的要求。 (2)全面质量管理是全过程的质量管理。 它包括产品的设计过程的质量管理、 制造过程的质量管理、辅助过程 的质量管理和使用过程中的有关质量管理。 (3)全面质量管理要求企业的全体员工都必须参与提高产品质量的工作中 , 只有这样才能生产出优质产品。 因此 ,全员性参与是科学质量管理的客观要求。 (4)全面质量管理所采用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 ,它是由多种科学方法与管理 技术所组成的。 在全面的质量管理过程中管理者应推广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 理方法对质量进行全方位控制 ,包括事前 ,事中和事后控制。 控制的工具包括 : 应用排列图、直方图、数理统计、因果图、控制图、正交试验等技术来分析各个 阶段的工作质量 ,提早发现并找出产品质量存在的问题及关键的影响因素 ,从而 17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生产过程的质量进行有效地控制 ,提高产品质量。 全面质量管理是一种具有丰富内涵的管理方法 ,它与传统的质量管理 ,即质 量检验与统计质量控制有着截然不同的观念 ,除了“三全一多样 这个突出的特点 夕卜 ,全面质量管理还具有以人为本、动态管理以及适用性为标准的特点。 (1)贯彻“质量第一”思想 ,要求组织中的全体员工 ,尤其是领导层要有强烈的质 量意识。 要求组织在确定经营目标时 ,应根据市场需求确定质量目标 ,并釆取各种 措施予以保证。 (2)用户至上原则。 (3)质量是设计、制造出来的 ,而不是检验出来的。基于生命期的保障房项目质量管理对策研究_李国松(编辑修改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