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65、50公共建筑节能标内容摘要:
也比较方便宜优先采用。 42 采暖供热管道保温厚度应不小于附录 E规定的厚度,选用其他保温材料或其导热系数与附录 E中值差异较大时,最小保温厚度最小保温厚度应按式 : ( ) 式中 — 修正后的最小保温层厚度, mm ; — 表中最小保温层厚度, mm ; — 实际选用的保温材料在其平均使用温度下的导热系数, w/(m.℃ )。 — 表中保温材料在其平均使用温度下的导热系数, w/(m.℃ )。 39。 min 39。 39。 m m i nm i nmmin39。 mm43 92%时,要求管道保温效率应达到 98%。 根据 《 设备及管道保温设计导则 》 中规定的管道经济保温层厚度的计算方法,对玻璃棉管壳和聚氨酯保温管分析表明,无论是直埋敷设还是地沟敷设,管道的保温效率均能达到 98%。 严寒地区保温材料厚度有较大的差别,寒冷地区保温材料厚度差别不大。 为此严寒地区每个气候子区分别给出了最小保温层厚度,而寒冷地区统一给出最小保温层厚度。 如果选用其他保温材料或其导热系数与附录 H中值差异较大时,可以按照式。 44 室内采暖系统和设备 室内的采暖系统,应以热水为热媒。 引自 《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 GB 501892020中 45 户用热量表应符合下列要求: 1 户用热量表的额定流量应按该户设计流量确定,额定流量最大不应超过设计流量的。 2 户用热量表宜采用内置电池,有效使用寿命应不低于五年。 3户用热量表在额定流量下的水流阻力不应大于 25kpa。 ( 50﹪ 没有此条) 户用热量表应符合相关产品标准要求。 46 室内采用散热器供暖时,分室控温系统每组散热器的进水支管上应安装恒温控制阀。 散热器恒温控制阀(又称温控阀、恒温器等)安装在每台散热器的进水管上,它是一种自力式调节控制阀,用户可根据对室温高低的要求,调节并设定室温。 这样恒温控制阀就确保了各房间的室温,避免了立管水量不平衡,以及单管系统上层及下层室温不匀问题。 同时,更重要的是当室内获得 “ 自由热 ” ( Free Heat,又称 “ 免费热 ” ,如阳光照射,室内热源 ── 炊事、照明、电器及居民等散发的热量)而使室温有升高趋势时,恒温控制阀会及时减少流经散热器的水量,不仅保持室温合适,同时达到节能目的。 散热器恒温控制阀的特性及其选用,应遵循行业标准 《 散热器恒温控制阀 》 JG/T 1952020的规定。 47 散热器宜明装,散热器的外表面应刷非金属性涂料。 引自 《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 ( GB 501892020)中。 48 方式,且应设置分室控温装置。 低温地面辐射采暖是国内近 20年以来发展较快的新型供暖方式,埋管式地面辐射采暖具有温度梯度小、室内温度均匀、脚感温度高等特点,在同样的舒适的情况下,辐射供暖房间的设计温度可以比对流供暖房间低 2- 3℃ ,因此房间的热负荷随之减小。 有关地面辐射供暖工程设计方面规定,应遵循行业标准 《 地面辐射供暖技术规程 》 JGJ 1422020执行。 49 ,各并联环路间(不包括公共段)的压力损失相对差额不大于 15%。 引自 《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 GB 500192020)。 室内供暖管道进行水力平衡计算时,应计算水冷却产生的附加压力,其值可取设计供、回水温度条件下附加压力值的 2/3。 在采暖季平均水温下,重力循环作用压力约为设计工况下的最大值的 2/3。 50 空调系统和设备 ,应选用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 房间空气调节能源效率限定值及节能评价值 》 的节能型空调器。 居住建筑可以采用的空调设备的形式很多,但按照热源和冷源的配置形式划分,无非是以下三类:热源和冷源均分散:热源集中和冷源分散;热源和冷源均集中。 居住建筑的分散式(户式)冷源,燃气吸收式制冷尚未得到规模应用,目前主要采用电力制冷。 本条的重点是分散式(户式)电力制冷冷源设备。 目前,房间空调器尤其分体式机组仍然是居住建筑广泛采用的空调(采暖)设备。 热泵型房间空调器冬季供热工况运行时,采暖的能效比远高于直接电式采暖。 尽管每一台房间空调器的电耗量不是太高,但目前我国居民采用空调器的普及率大幅度在增加,房间空调器的产量巨大,每年有一千多万台房间空调器安装 入投入运行,相当于每年增加一千多万千瓦的电容量;而且空调器运行时间往往为高峰电,加大峰谷差,加剧了电力供应的程度。 所以房间空调器的节能十分重要。 51 ,室外机的设置应该充分考虑夏季冷疑热排放和冬季热量吸引收条件,并应防止热污染和噪声污染。 室外机夏季冷凝热排放和冬季热量吸收的条件,直接影响机组的能效比。 52 通风 ,处理好室内气流组织,提高通风效率,降低空调负荷。 ,应采取可以调节换气量的措施。 53 ~ 关于通风规定。 充分利用自然通风,对降低夏季室内温度和空调能耗有明显的效果。 因此,自然通风是节约能源和发送室内空气的品质的重要措施。 在采用气密性良好的外窗户,室外新鲜空气的自然渗入量不能满足室内人员所需。 因而,应采取一些措施,例如采用带有可以自由调节开度小扇的平开外窗、旋窗等,或者采用其他可行的换气措施。 54 吉林省地方标准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55 4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 一般规定 施工图设计阶段,必须对建筑物的采暖、空调房间进行热负荷和逐项逐时的冷负荷计算。 《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 ( GB 500192020); 现状 ——“四大 ” : 装机容量偏大、水泵配置偏大、末端设备偏大、管道直径偏大; 造成的不良影响: ( 1)投资加大; ( 2)设备、管道站用空间加大; ( 3)关键一点:设备运行效率低下、全年能耗增加; ( 4)参数失控 56 设有中央空调的公共建筑,不宜采用空气调节系统进行冬季采暖,宜设热水集中采暖系统。 对于有特殊功能要求设有中央空调的公共建筑应经技术经济综合分析比较后确定是否另设置热水集中采暖系统 。 严寒地区的公共建筑的主要特点: 室内外采暖计算温度差大,采暖期长 ; 间歇使用的建筑存在冬季防冻的要求; 57 冬季采暖系统特点: 正常使用时,冬季采暖系统比空调系统运行能耗减少 ( 1)通常采暖系统的供回水温差( 20~25 ℃ ) 大于空调热风系统( 10~15 ℃ ),水泵流量减少; ( 2)由于末端无输送设备,消除了热风系统的风机能耗; ( 3)上述两点使得瞬时能耗和全年电耗得以降低。 间歇使用时,利用采暖系统作为防冻系统比热风系统更有利于节能; 舒适性较好。 58 室内环境节能设计计算参数宜符合下列规定: 1 集中采暖系统室内设计计算温度,宜符合表 ; 2 空调系统室内设计计算参数,宜符合表; 3 公共建筑主要空间的设计新风量,宜符合表。 (表略) 59 目的确保室内舒适环境的前提下,选取合理设计计算参数,达到节能的效果。 60 ,应充分考虑利用自然冷源(如冷却塔和新风供冷)的可能性。 主要是指在通风空调系统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到利用天然冷源运行状态。 比如在过渡季采用全新风运行、采用冷却塔冷却水系统直接供冷。 61 ,应在用户冷源和热源入口处,设置冷量和热量计量装置。 公共建筑内部归属不同用户的各部分,宜分别设置冷量和热量计量装置。 采用区域冷热源时,装设热量、冷量计量装置,可按量计费,增强人们的节能意识。 62 。 国家节能指令(第四号)明确规定: “ 新建采暖系统应采用热水采暖 ” ; 热水采暖系统的优点: ( 1)舒适、安全; ( 2)运行调节方便、可靠 —— 质调节与量调节并举; ( 3)有利于节能,尤其是提高热源设备(如锅炉房)的效率。 63 ,应考虑室内明装管道、照明、办公设备的得热。 室内明装管道、照明、办公设备的散热量是比较稳定的热源,只要进行采暖、室内有人办公这部分热量就会稳定传给室内。 将这部分能源的扣除,可以防止供热过多。 64 、北向分环供热原则设计。 目前的典型问题 —— 不同朝向的冷、热不均; 原因分析 —— 太阳辐射热的逐时影响; 在设计中,尽管可以对朝向进行修正,但要非常清楚的是:朝向修正系数通常是以该朝向最不利情况(或者说以某种平均状态并考虑蓄热的条件)下来制定的,对于设计状态来说是合理的。 但是,太阳辐射强度全体甚至全年随时都在变化,当太阳辐射较强时,对该朝向得热的影响并非等同于朝向修正系数,因此设计中要考虑到这种 “ 实时情况 ”。 问题导致的结果 —— 一部分朝向温度不够,另一部分过热而浪费能源。 65 南北分环(或分系统)的实施 ( 1) 南、北向房间供暖系统各自独立,并在系统中配置温度调节器和电动阀; ( 2)选择典型房间的室温作为温度调节信号。 ( 3)如果是一个系统,采用分环调节方式,设置和控制原则与( 1)、( 2)相同; ( 4)宜采用变流量方式,但要注意最低流量限制,防止水力失调。 66 .,宜具有分室(区)控温调节装置,系统的划分和布置应能实现分区热量计量。 本条文的目标: ( 1)强调要求能进行分室(区)温度调节; ( 2)要求系统能实现热量计量。 67 本条文的核心 —— 保证分室(区)进行室温调节 选择采暖系统制式的主要原则要求 (具体工程需要设计人员来把握,条文中所列几种系统都可以满足这些原则): ( 1)保证散热器有较高的散热效率; ( 2)保证各个房间(楼梯间除外)的。吉林省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65、50公共建筑节能标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