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教育核心问题探讨内容摘要:
,从教环境各不相同,所教学生也各式各样。 他们的共同特征是对自己所做的事情充满了激情。 他们信任自己的学生,热爱自己的工作。 他们对教学全身心投入,且永不放弃。 教育名言: 做教师,就是做一个永远的乐观主义者。 启示: 让一部分人先 执着 起来。 二、历史课程功能问题 (四) 中学历史课程 教育价值实践 ( 1) 为什么在革命主要领导人没有直接参与的情况下,革命已然发生并取得成功。 ( 2) 哪些力量在革命中发挥了作用。 ( 3) 如何理解革命派。 2.“革”的是谁的“命” 三、历史课堂教学设计问题 (一) 理解历史发展的内在逻辑 —— 以“辛亥革命”为例 、大胆取舍教学内容 就要围绕理解革命的成果和影响来讲解革命的背景 、有效突破教学难点 一是如何看待成果。 二如何理解革命成果的“丢失”问题。 三、历史课堂教学设计问题 (一) 辑探索课程实施的教学逻辑 —— 以“辛亥革命”为例 西安爱知中学张燕老师的教学设计 一、救人梦 —— 救死扶伤 二、救国梦 —— 共和之梦 ——革命萌生 ——三民主义 ——革命实践 ——武昌起义、中华民国诞生 三、 梦想留言板 三、历史课堂教学设计问题 (一) 探索师生共进的课堂逻辑 —— 以“辛亥革命”为例 西安第 89中学李树全老师的教学设计 一、乱象中国 —— 辛亥革命前的中国 天灾与谣言并存;改良与革命赛跑;政策与民心比拼 二、新象中国 —— 辛亥革命中的中国 武昌起义、民国建立、南北议和、清帝退位、袁氏当国 三、印象中国 —— 辛亥革命后的中国 伟大意义、更加混乱 三、历史课堂教学设计问题 (一) 探索师生共进的课堂逻辑 —— 以“辛亥革命”为例 四、历史教学方式变革问题 (一) 我国历史课堂教学的传统方法 我国中学历史课堂常用的讲授方法主要有:讲述法、讲解法、谈话法,等等。 历史课的传统方法,主要是靠教师的讲授,简单的说,就是 “ 以讲为主 ”。 优点有三: ( 1)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尤其是教师形象、生动、具体的讲述,能感染学生。 ( 2)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得快,少走弯路。 ( 3)传授知识的密度大,效率高。 四、历史教学方式变革问题 (一) 我国历史课堂教学的传统方法 “ 以讲为主 ” 的教学方法 也有严重的缺点: ( 1)难以照顾学生的个性差异和认识能力。 ( 2)不能因材施教和启迪学生的智慧。 ( 3)缺乏必要的教学反馈环节。 “ 以讲为主 ” 的教学方法需要注意的问题 : ( 1) 对讲授的内容要了然于心、理解全面准确、认识具体到位。 ( 2) 准确把握讲授的重点、难点以及学习思考的切入点。 ( 3) 教授要有趣味性、有吸引力 (内容典型、注重细节、语言生动)。 —— 徐赐成, 《 历史教师的“史法” 》 《 中学 历史教学》 四、历史教学方式变革问题 (二) 我国中学历史教学方法的改革 自上世纪 80年代改革开放以来,首次倡导的,并成一定体系的教学方法改革有 72项。 ( 1) 覆盖面广。 首倡上述 72项改革的教师和学校分布在全国 24个省、市、自治区,而进行这些实验的学校差不多遍及全国。 有 5项以上改革的地区是:北京( 7项)、上海( 12项)、江苏( 6项)和湖北( 6项)。 ( 2) 不断深化。 四、历史教学方式变革问题 (二) 我国中学历史教学方法的改革 ( 3) 一线教师积极参与。 72项改革中,由一线执教的中学历史教师提出的有 33项,占全部改革项目的 45%。 ( 4) 发展不平衡。 首先是地域分布不平衡,改革实验多在大城市和经济发达的地区,北京、上海、天津、江苏、浙江、湖北、广东等 7个省市改革的项目共 22项,占全国改革项目的 58%。 其次是各改革实验项目发展不平衡。 四、历史教学方式变革问题 (二) 我国中学历史教学方法的改革 2. 几类影响较大。历史教育核心问题探讨
本资源仅提供20页预览,下载后可查看全文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相关推荐
历史选择题及应试技巧
有 ③高速优先发展重工业 A.①②③ B.③②① C.②①③ D.②③① 2.概念混淆不清。 二、选择题常存在的问题 例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生产方式发生的重大变化不包括( ) A.分封制的大力推行 B.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 C.井田制的瓦解 D.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产生 3.审题不清。 二、选择题常存在的问题 例
历史水平测试应试策略和技巧
志性词语有 “ 主要原因 ”“ 是因为 ”“ 主要理由 ”“ 主要依据 ”“ 主要目的 ”等关键词语。 (2)由原因推出结果和影响:题干为因,备选项为果,题干常出现的标志性词语有 “ 影响 ”“ 结果 ” 等。 【 解题技法 】 (1)根据时间顺序判断因果关系,时间在前的一定是因。 (2)运用基本原理判断,如,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社会存在是因,社会意识是果 )
历史总是在不断前进的。那么是什么在推动着历史前进的车轮
的叙利亚东部和伊拉克境内。 古希腊人称这个地方为美索不达米亚,意思是“两河中间的地方”。 这里是古代西亚最适于农耕,也是最富庶的地方。 二、改革的背景: 拉伽什统治者对内巧取豪夺,加剧了这个国家的社会矛盾。 (具体表现为卢伽尔安达即恩西位后,把许多共有土地分给支持自己的贵族和亲信,甚至把大片神庙土地和牲畜据为己有;为榨取更多的钱财,减少奴隶的口粮,降低平民的报酬,增加赋税等)
历史以人类的活动为特定的对象,它思接万载,视通万里,
程中的重要内容,重点反映的是中外历史政治领域的发展,特别是 政治制度 的发展轨迹,同时注意反映重大政治事件,重要历史人物及其在政治制度发展沿革过程中的作用。 制度创新 是贯穿始终的一条主线。 政治是历史和现实生活中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政治活动与社会经济、文化活动密切相关。 历史上的重要制度、政治事件及政治人物,更是人类政治活动的重要体现。 历史的史鉴作用也多体现于政治方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