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mk10的pke系统设计开题报告(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且在车内时不能访问 PKE 系统,在车门外 内为 PKE 模式检测的有效距离,在 RKE 模式下,遥控汽车的距离在 10m 左右; (2) 能够准确唯一地验证钥匙,严格实现一车一钥匙的匹配; (3) 防冲突访问,能够在多把钥匙同时在车身附近时的不 冲突验证通信; (4) 能够快速完成钥匙的验证,时间在 100ms 以内; (5) 同时支持 PKE 和 REK 模式的解锁方式; (6) 支持 IMMO—— 发动机启动认证。 可行性分析 钥匙方位检测 (PKE模式下 ) 辨别特殊电子标签是在汽车内部还是外部是必需的。 仅当(至少一个)私人电子标签在汽车外部时, PKE 对汽车的访问才可接受。 之后该电子标签会被认证,加密验证成功后,汽车就解锁。 位于汽车内的电子标签则不能接受并进行 PKE 访问。 通常情况下,方位检测是基于磁场强度的测量,磁场由若干个低频( LF)线圈产生。 一部分线圈附加在汽车外部,一部分附加在汽 车内部。 线圈数对场强分布有影响,而线圈的位置对汽车内和外部的磁场强度的分布有着很大的影响。 通过测量和处理内部天线和外部天线产生的场强值,就能确定电子标签的确切位置。 因此,通过在钥匙的位置处检测车身内线圈的磁场强度是否大于某个阈值就能辨别钥匙是否在车外。 本项目钥匙端采用的 PCF7953芯片带有 RSSI 测量模块,可以实现场强的测量。 验证车配的唯一钥匙 本项目钥匙端采用的 PCF7953 芯片具有唯一的 32 位 ID,其中 4 为产品 ID。 在验证过程中,只有当钥匙的 ID 号与基站设定中的钥匙 ID 相配才能通过验证。 因此 PCF7953 芯片唯一的 ID号可以使钥匙的标签是唯一的,从而实现钥匙与汽车的匹配是唯一的,不会出现车门被其他钥匙打开的现象,保证车辆的安全性。 防冲突访问 PKE 门禁系统通常将会与多个 ID 设备通信(大于 1),这些 ID设 备会一次性地出现在特殊车辆入口各自的访问区内。 为了满足这个需求, 就要在 PKE 系统中执行防冲突协议。 本项目中 钥匙 采用的 PCF7953 芯片 具有 自由的可编程唤醒模式,协议可由软件完全控制,精确的硬件定时器 /计数器,适用于 ACTIC Pro 三大特点,因此可以通过时隙 AC 协议来完成防冲突访问。 通常所说的 “ 防冲 突时隙 ” 是一种执行多设备操作的标准途径。 时隙 AC 协议就是一开始把感应范围内的 ID 设备都唤醒,之后电报的下一个模块 AC Iint 则发送一个时隙编号给ID 设备, 即进行 ID 设备到有效时隙的赋值操作 ,之后 ID 设备确认回复。 之后的验证信息PKE 系统设计 4 工程技术支持中心 (ETSC) 就都通过带着各自时隙编号来作为身份识别。 而基站发给个 ID 设备的顺序根据概率来排序,即 根据 历史 使用的概率来排序。 因此基站与多个 ID设备的通信在时隙编号后可以有序进行,不会冲突。 快速性 本 PKE 系统中在数据通信和数据处理方面都在高速下进行,因此快速验证的可行性得到保证。 通信方面,基站到 钥匙之间采用 125KHz 的频率,平均速率为 ;钥匙与基站采用高频 ,速率达。 主控 MCU 采用飞思卡尔的 MK10,其内核为CortexM4,主频可达 50MHz。 并且验证过程的握手和验证算法都很简单,不需要复杂算法。 RKE模式 在 RKE 系统中,包括主机和钥匙两大部分,其中,主机部分包括:高频接收和微控制器;钥匙部分包括:高频发射和 RKE 处理芯片。 在 RKE 工作过程中,必须先将钥匙端的ID 学习到主机端,完成主机和钥匙两者之间的配对。 在此 之后,按下钥匙端的任意一个按键,都将会触发钥匙端发送相应的高频数据帧到主机端, 主机端接收高频帧成功后,按照双方所制定的通信协议进行解析接收到的高频帧,执行约定的动作。 IMMO的实现 现在的汽车发动机启动控制基本都是由电子设备来控制,只要在发动机启动前,即有人想发动汽车时,再进行一遍钥匙的 ID验证,若不能通过验证,则切断发动机点火设备的电源,使盗车者哪怕通过其他方式进入车内也无法启动发动机。 PKE 系统设计 5 工程技术支持中心 (ETSC) 3. 方案论证 PKE 系统作为现在防盗与门禁方面的新概念、 新技术,其实现方案也是存在不少。 方案的选择以项目指标和功能为 依据 ,以最低成本来实现优秀性能是最好的选择。 基于本项目的要求, 关于 方案的选择 本章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出分析。 PKE系统的优势 PKE 不是传统的钥匙,而是一个智能钥匙,类似于智能卡。 当驾驶者踏进指定范围时,该系统通过识别判断如果是合法授权的驾驶者则进行自动 开门。 上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