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野外实习综合报告与专题论文和文秋(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微酸性 土壤存在的问题:由于人类过度开垦土地,水土流失严重,土层变薄,石芽出露多,出现严重的石漠化现象。 ② 植被 石林地区植被状况以次生植被为主,受人为影响较小的半湿润常绿阔叶林植被所剩无几,没有原生植被。 历史上肯定存在过原生的半湿润常绿阔叶林,不仅广布 于土山,而且广布于石山,特别是那些有石又有土的石芽山地。 如今原生的常绿半湿性阔叶林被砍伐后被一些灌木林和灌丛所代替,已经是次生植被。 主要有农田植被、幼年云南松林、华山松、以及代表荒坡的稀树灌草丛。 表 2 石林地区植被分类系统表 植被型 植被亚型 群系 群丛 常绿阔叶林 半湿性常绿阔叶林 滇青冈林 滇青冈、云南木樨榄群从(月湖),黄连木、滇青风、云南木樨榄群从(大石林) 暖性针叶林 暖温性针叶林 云南松林 云南松、铁子、川梨群丛(长湖) 华山松林 华山松、锥连栎、铁子群丛 干香柏林 干香柏、云南松群丛 刺柏林 刺柏、华山松、小叶栒子群丛 稀树灌草丛 暖温性稀树灌草丛 含云南松、小雀花的中草草丛 扭黄茅、云南裂桴草、云南松群丛 灌丛 暖性石灰岩灌丛 铁子灌丛 铁子、紫花苦参群丛 绒毛崖豆藤灌草丛 绒毛崖豆藤灌草丛、毛枝绣线菊群丛 草甸 暖性草甸 狗牙根草甸 狗牙根、积雪草群丛 自然灾害 石林地区的自然灾害主要是石漠化和水土流失,由于石林地区石芽裸露,地表植被覆盖较少,石灰岩土壤经破坏后非常难以恢复,由于人和自然诸多因素作用,使得这一地区石漠 化和水土流失非常严重;这样给当地生态和经济都造成巨大的损失。 9 自然资源 石林县喀斯特地貌广布,土壤贫瘠,所以这一地区农业欠发达,另外其它资源如金属矿产资源也甚少,有也不适宜开发,水资源也较一般,植物资源中蕨类植物是一大特有的资源;另外石林地区喀斯特奇观广布,石林遍布,特别是大石林和小石林,具有历史、经济、科学等众多价值,因此石林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它得天独厚的奇观成为世界的著名的旅游胜地,是云南县的一大重要旅游资源,对石林经济发展有重要的作用。 长湖景区( 24176。 42′ 55″N , 103 176。 25′ 12 ″E,H=1880m) ① 地质地貌 长湖景区周围 3 公里处有圆湖,月湖,它们是由于溶蚀形成的湖泊,故称喀斯特湖泊,长湖沿途有红色石灰土,岩石以白云质石灰岩为主,也有深厚的山原红壤,中生代(侏罗纪和白垩纪)沉积岩中的紫红色砂岩。 ② 植被 人工林(华山松和云南松)为主,揉之友香味的清香木,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过去由于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大量的植被被砍伐,现在大多数是以一些人工林为主,所以次生植被较多,目前植被逐渐恢复,生态系统环境从不稳定向稳定状态发展,很多的人工竹林及各种植被发育 良好处在演替状态。 长湖滩涂边上有浮叶植物群落,滇中浅水植被海菜花分布。 ③ 水文 喀斯特地区 水文溶蚀漏斗,降水产流系数低,一般为 “地上水贵如油,地下水滚滚流 ”。 由于近几年云南干旱,长湖水域大面积缩小,水位比去年下降 12 米左右。 ④ 土壤 有石芽分布,基岩裸露,石芽随海拔的上升所占的面积也就越大,土壤发育不是很好,土层较薄,土壤保水性能较弱。 人文地理 人类活动历史 据现有文献记载,石林先秦时期属楚国势力范围,在西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 年)被设立为牂牁郡 谈稿县,唐代设立为陇堤县,南诏大理国时期为滇东三十七部中的落蒙部,元初设落蒙万户府,一度统辖周边落温(今陆良县)、弥勒(今弥勒)、师宗(今师宗)、罗雄(今罗平)等多个千户所,成为重要的军事、政治中心。 石林设治两千多年,以阿诗玛为代表的彝族撒尼文化,历史悠久,内涵丰富。 如今石林已成为红河、文山、曲靖三地州市 18 县进入昆明的门户,国道 324 线和 326 线、安 (宁 )石 (林 )高等级公路、昆 (明 )河 (口 )高等级公路过境石林,南 (宁 )昆 (明 )铁路过境 46 公里。 石林成为世界文化自然遗产,旅游业迅速发展起来。 人口和民族 石林 8 乡 2 镇, 88 个村民委员会, 4 个居民委员会,总人口 23 万人 (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 34%)。 少数民族主要是彝族。 经济和产业 石林县 烤烟、畜牧业是县域经济的支柱产业; 20xx 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亿元,地方财政收入 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9278 元,农民人均纯收入 2741 10 元。 城镇与交通 石林旅游业已形成一个包括餐饮、宾馆、交通、旅行社、商贸、娱乐及景区建设和管理服务业等综合性 的产业体系,从业人员达 6000 多人。 旅游业已成为石林县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主导产业, 20xx 年,接待游客总数 200 万人,旅游经济对地方财政的贡献达 35%以上。 石林县是红河、文山、曲靖三地州市 18 县进入昆明的门户,国道 324 线和 326线、安 (宁 )石 (林 )高等级公路、昆 (明 )河 (口 )高等级公路过境石林,南 (宁 )昆 (明 )铁路过境 46 公里,昆 (明 )石 (林 )高速公路直达石林景区,交通优势十分明显。 20xx年,九 (乡 )石 (林 )阿 (庐古洞 )旅游专线 (二级公路,石林县境内段长 公里 )通车;20xx 年内,曲 (靖 )石 (林 )高速公路西 (桥 )石 (林 )一级公路 (石林县境内段长约 15 公里 )将通车。 未来的石 (林 )蒙 (自 )高速公路 (石林县境内段长约 32 公里 )是云南通往越南的便捷通道。 将形成与现代化城市功能相匹配的现代化的公路、铁路交通网络,石林县将成为区域性的交通小枢纽。 建国初期,石林县城面积仅为 平方公里,目前已达 平方公里,城市化水平由 “七五 ”末的 %提高到 %;全县道路交通发达,县乡公路里程达 600 余公里;水利、电力、邮政、电信、移动通讯网络完善,全县水库年蓄水量 8100 万立方米,自来水厂 2 个,年供水量1740 万立方米,供电量 8500 万千瓦时,程控电话装机 2 万余门,移动电话在网用户数 万余户;校舍面积 33 万平方米,学龄儿童入学率、小学升学率均为100%;县级卫生机构床位 449 张,专业技术人员 473 人。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城市农村的基础设施不断改善,居民收入的不断增加,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石林的城市化水平进一步的提高,未来石林 发展前景无限美好。 主要资源环境问题 土地资源遭到破坏,特别是石漠化带来的土壤的破坏,另外大力发展旅游会对旅游资源 ——石林景观造成影响,会导致石漠化。 另外人为农业活 动对土壤和植被造成破坏。 区域发展与协调 充分发挥资源、文化、区位三个优势,实施对外开放、科教兴县、小城镇发展三个战略,加快以粮烟果菜为龙头的种植业、以科技型工业为龙头的第二产业、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第三产业、以羊产业为龙头的畜牧业、以阿诗玛文化为特色的文化产业等五个重点产业发展,努力实现烤烟稳县、旅游 (生态 )立县、工业强县三个目标,逐步形成石林路城市经济带和九石阿旅游专线阿诗玛民族文化经济带两个经济带。 同时要保护植被和土壤,开发第三产业必须注意环境的容量和旅游容量,要规范和完善旅游管理条例和秩序 ,确保旅游可持续发展。 石林 —— 蒙自(个开蒙城市群规划与建设) 地理综合实习基本概况 实习时间 4 月 17 日 实习地点 石林 ——蒙自,主要点在蒙自 实习目的 个开蒙 ——滇南中心城市规划建设及沿线的地质地貌、植被土壤等进行分析。 11 实习沿线和实习区地理概况 自然地理 ① 地质地貌 石林到蒙自,途径弥勒,经有弥勒师宗断裂带,它向东可以延伸得到曲靖的罗平。 这里大部分地势平坦开阔,相对高度变化较小,属于滇东高原的高原面,特别是弥勒大 坝、蒙自大坝。 ② 气候与水文 滇东高原主要(石林 ——弥勒 ——开远 ——蒙自)气候类型主要是由北亚热带到南亚热带,它具有典型的亚热带的气候特点,在加上整个云南高原的特殊性(西北有高大的青藏高原,又深受西南季风和东南季风的作用,所以它的气候类型很特别。 干湿季分明。 滇东高原主要的水系为珠江水系和元江水系(红河水系),即流经有南溪河和红河,其流向基本是西北向东南方向。 另外有许许多多的细小的支流分别汇入两河。 ③ 植被与土壤 植被:石林到蒙自,石林沿线主要植被是桉树、灌丛、云南松、核桃树等次生植被。 往南走,由于水 分增加,出现矮冬瓜、芭蕉、还有农业植被如小麦。 弥勒一带则有大面积的葡萄种植;继续往南走,打开远境内,气温越来越高,这里的农业植被主要是水稻和甘蔗以及石榴,而自然的原生植被已经被破坏殆尽,取而代之的是人工的乔木如攀枝花,还有一些耐旱的暖热性灌草丛(主要是石柳灌草丛,即车山子)、剑麻、柏树等。 蒙自坝子主要是一些景观树,经济作物如石榴、琵琶等。 ④ 自然灾害 由于原生植被被破坏殆尽,取而代之的是次生的农业植被等次生植被,这些植被在生态功能上,特别是保持水土的功能相对于原生的植被而言要较差得多,加之滇东高原属于北 亚热带和南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集中于夏季,且雨水持续时间较长,所以部分丘陵山坡地区会发生水土流失现象;另外滇东高原有好几个月的干季时间,所以这里冬春季节会发生干旱,对农作物有影响。 ⑤ 自然资源 植物资源丰富,主要是农作物诸如葡萄等等经济作物;气候资源丰富,这一带干湿季分明,降水多集中于夏季,无霜期长;光热水资源丰富,这一地区有半年的时间属于干季,但境内河流众多,特别是由西北到东南走向的南溪河和红河;矿金属资源丰富,如个旧的锡储量为世界第一等等。 南盘江大桥( 23 176。 57′59 ″N, 103 176。 16′ 04 ″E H=1041m) ① 地质地貌 石灰岩地区,受小江断裂带影响,岩石破碎一直往南影响到个旧,往北可以影响到东川至巧家,所以一路都有许多的石场分布。 岩石自然风化严重,石漠化严重。 ② 水文 处在云南旱季就,降水少,农村(大春)耕地用水多导致了南盘江水位下降,有一些河漫滩露出。 南盘江发源于曲靖市沾益县马雄山,自北向南流,流经开远向东经过珠三角,最终注入太平洋。 将它与云南其他的河流相比较,南盘江水质较清,原因是流经地区植被覆盖率较好,流入河流中的泥沙较少。 ③ 植被 12 人工林云南松为主,弥勒种植经 济作物葡萄,枇杷。 沿途地区有少量的乔木,多以草丛为主,耐旱喜暖性的植被(剑麻、坡柳、凤凰树、石榴树、攀枝花树) ④ 土壤 东西两列山脉阻挡,中间是河谷,气流难以到达,所以降水较少,河谷气候干热,土壤水分少发育为 A 地带性的土壤赤红壤,分布在坡度较大的地区,土壤土层薄,土壤贫瘠,特别是石灰岩地区,自然风化严重,石漠化严重。 B 非地带性土壤石灰土亚类为红色石灰土。 人文地理 ① 人类活动历史 这一带认为活动的历史较早,从出土的文物可以看出,这里至少可以追溯到2300 年前的秦汉时期,铜灯;此后这里认为活 动逐渐频繁,特别是元朝,这里共设立了大小近 30 多个土司。 清末的 “马帮文化 ”, 20 世纪初的滇越铁路更是标志着这一地区与外地内陆的联系空前的加强。 ② 人口和民族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地处云南省南部,北回归线横贯东西,因国际河流红河流经全境而得名。 区域面积 330 万平方公里,山区面积占全州国土面积的 85%;除汉族外,境内还居住有哈尼、彝、苗、傣、壮、瑶、回、布依、拉祜、布朗(莽人)等 10 个世居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 58%;辖 3 个市 10 个县,总人口 443 万人。 ③ 经济 发展优势 和产业 发展状况 :现已探明和 开采的矿种 49 种,是我国矿产种类齐全、储量丰富的地区之一。 其中锡储量 165 万吨,居全国第一,锰储量为 1700 万吨,是全国最大的放电锰生产基地。 霞石 30 亿吨,潜在价值达 5 万亿元。 还有大量的铜、铅、锌、钨、镍、锑、金、银等资源。 目前已探明境内储有各种矿产资源潜在价值 万亿元,占云南省矿产总储量的 1/4,尚有 70%的国土仍属探矿空白区,找矿前景广阔,探明矿产资源以每年 20xx 亿元(潜在价值)的速度增长。 境内煤炭远景储量达到 50 亿吨以上,潜在价值超过 4800 亿元,储量居全省第三位、年开采量居第二位,随着中华神华 集团以红河州为基地,加大对越南煤炭开发利用工作的推进,红河州将成为全省重要的煤炭基地。 :州内生物资源的多样性,使我州成为了主要粮食和经济作物的最佳种植适宜区和主产区。 境内有 7500 平方公里的热区和 221 万亩的自然保护区,拥有丰富的动植物种群,具有发展生物特色产业的基础和条件。 :州内红河、南盘江、李仙江、腾条江 4 大水系及其河流水能理论蕴藏量达 500 万千瓦以上,可开发水电装机达450 万千瓦以上,具有发展能源的基础; :拥有底蕴丰厚的文化底蕴(民族文化、儒家文化、军屯 文化、宗教文化)、绚丽多姿的民族风情(泼水节、矻扎扎节、火把节、哈尼十月年、长街宴。 芒鼓舞、海菜腔、乐作舞、彝族花灯)和神奇壮观的自然风光,旅游景区景点众多,具有打造云南康体休闲旅游胜地的环境资源条件。 : 州内河口、金平、绿春三县与越南接壤,边境线长达。地理野外实习综合报告与专题论文和文秋(编辑修改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