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十单元教材解读内容摘要:
学生能自读、提问、尝试解决问题。 学生会做摘录笔记并乐于交流摘录笔记。 学生与课文的时代或生活环境相隔较远,增加了理解的难度。 《 丝绸之路 》 教学活动预设 目标预设 第一课时学习活动预设 第二课时学习活动预设 识字、写字。 通过理解词 语来理解课文。 了解丝绸之 路的来历,了 解它的意义, 激发他们的民 族自豪感,学 习张骞为国奉 献的精神,树 立开放交流的 意识。 质疑题目,提出问题。 抓两个词语,理解内容,体验情感。 围绕 “ 开辟 ” , 读 张骞的故事,通过 “ 十一年 ”“ 终于 ” ,第二次出使西域 的留白,读懂第四自然段最后一句话,从而了解张骞 的形象和品质。 围绕 “ 纽带 ” ,读 4自然段,了解丝绸之路的特点, 明白它的历史意义及现实意义,读懂课文的最后一句 话。 初读,整体感知。 抓三个段落,梳理内容,关注写法。 (让学生了解 2段是用铺陈的手法为后续故事埋下伏笔。 第三自然段围绕中心词 “ 非常恶劣 ” 来描写的方法。 ) 再读,读好重点段落,交流质疑的问题。 品味课文题目,感悟语言魅力。 书写,抄写字词,语段,完成摘录,关注书写速度。 读写结合,升华情感。 再提问。 拓展阅读。 单元次篇 —— 《 天路 》 解读 关注双基 一、 11个,写字 8个,并理解 “ 神鹰、祥云、巨龙、神奇 ” 等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背诵课文。 学习运用课外搜集的资料,充实拓展文本,培养搜集资料和整理资料的能力。 结合歌词后的文字理解 “ 天路 ” 的设计及建设之难,了解“ 天路 ” 的含义。 关注思路 歌词与简介相结合,在学习歌词的同时以简介作为辅助资料进行教学。 学简介以了解天路的 “ 形 ” ,感受人的 “ 情 ” 关注语言 歌词部分 +简介部分 “ 神奇 ” 、 “ 幸福 ” 、 “ 艰险 ” 、 “ 奇迹 ” 、“ 意义 ” 关注提示 课后练习:为什么称青藏铁路是 “ 天路 ”。 查找关于青藏铁路的资料,与同学交流。 关注背景 简介、查找青藏铁路的图片、画面、视频, 《 天路 》 歌曲的 MTV 《 天路 》 预习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课前准备 准备一些修筑青藏铁路时的图片、视频 ,并通过工具书对生字进行组词。 2.分工查找资料(以图片、画面、视频为主)。 如: A 、西藏、青藏高原的情况; B、青藏铁路的情况; C、修建青藏铁路的过程 的生活很遥远,对。北师大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十单元教材解读
相关推荐
第 18课明朝废宰相,设六部、厂卫制。 清设军机处。 选举制度: 秦汉 察举制,魏晋 九品中正制。 隋、唐朝科举制:自此一千三百年。 第 4课 科举制焕发的活力。 讲隋朝创立科举制度,隋文帝分科考试,炀帝设进士科,选官权力集中央。 唐太宗时加试经史。 唐高宗时加试帖经、杂文。 武则天设立武举、创立殿试制。 第 3课讲唐玄宗改革选举、兵制、财政、漕运制。 第 18课讲八股取士
究的升华 24,你能知道这三个数码。 13,你能知道这三个数码。 75,你能知道这三个数码。 运用 研究的升华 ,它们的和与中间数字有什么关系。 你能验证一下吗。 回顾 研究的总结。 观察 猜想 验证 运用 检测
绿球的可能性 (填 “ 大于 ”“ 小于 ” 或 “ 等于 ” ) 在下面的括号里填 “ 一定 ” 、 “ 可能 ” 、或“ 不可能 ”。 明天( )会下雨。 太阳( )从东边落下。 哈尔滨的冬天( )会下雪。 这次测验我( )会得 100分。 某公交车站共有 1路、 12路、 31路三路车停靠,已知 1路车 8分钟一辆; 12路车 5分钟一辆、 31路车 10分钟一辆,则在某一时刻
更远的地方,远处的人们像马金纳一样聚拢过来了。 假如是你在漆黑的夜晚落在冰冷的水中,孤立无援,又冷又饿,你会有什么感受。 你会怎么做。 我会想办 法逃生 很害怕,等人来救我。 人们为什么感谢这位小姑娘。 因为小姑娘的歌声,帮他们传来了救生艇,他们得救了。 小组合作学习( 24)并思考:小姑娘的歌声除了为大家引来了救生艇,还有什么作用。 给人们求生的勇气和力量。 使人们充满着希望
30小时 19分 王丽莉 22小时 02分 温艳华 24小时 56分 周晓东 22小时 52分 朱宝艳 20小时 39分 夏春发 32小时 50分 闫丽娜 22小时 53分 郭妍颖 25小时 53分 曲宏远 24小时 14分 张忠海 29小时 43分 刘铁新 21小时 50分 王力军 22小时 21分 宋浩峰 09小时 38分
, ( 时间长 , 难度大 , 文革的干扰 )特别是用了大量的数据来体现其为人类做出的巨大贡献 , ( 文末的段落 )通过这些生动形象而又极具说服力的语言 , 让我们在文本语言的理解和感悟中 , 充分感受到一个伟大的科学家的胸怀的精神品质。 • 【 阶段目标 】 3.能借助词典阅读, 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 ,辨别词语的 感情色彩。 4.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