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陕西农垦20xx年土地治理项目可研报告(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来源:一是地表水补给,即黄河水由东向西渗流,其水力坡度 1/10001/2500;二是侧向经流补给,即西部三级阶地高矿化度潜水向河漫滩补给,其水力坡度一般为 20‰ 左右;三是大气降水直接渗入补给,降水入渗系数一般。 潜水径流主要表现为向南部运动,在黄、渭、洛三河口地带排泄于河水中。 承压水主要为侧向补给,其经流滞缓,流向与潜水大体一致。 地下水化学特征:潜水化学成份在平面 东西方向上具有较明显的分带性,靠近黄河主流一线的东部地带,地形较高,含水层颗粒粗,接受黄河水补给,地下经流条件好,地下水质以 型为 10 主,矿化度 1g/L;中部为东西向地下水汇流地带,由于混合作用,主要为 CI•HCO3Ca•Na型水,矿化度一般 ;西部地下水径流滞缓,受到三级阶地高矿化水影响,主要为 CI•HCO3Na 型,苦咸,矿化度一般大于 2g/L,最大可达 5g/L 以上。 潜水中氟含量除西部偏高外,其它均小于 1mg/L。 潜水化学成份在垂直方向上呈上淡下咸的分异现象,据 1999 年大 荔县水利工作队在 8888888 一、二、三分场物探资料,浅部大都有一层淡水层,其变化规律为自西向东厚度逐渐变厚,其下则为一层厚度较大的苦咸水层。 深部承压水矿化度较低,水质好,但因第四系松散的粉土或粉质粘土隔水性能较差,深层承压水上部覆盖的咸水层水质苦咸,在垂向上有一定的渗透、扩散,咸淡水之间过渡段很差,其分界深度在 200—250m 之间,利用承压水要求打井深度需大于 250m,打井时止水技术措施要严格彻底,相应打井造价也大的多。 耕地种类、数量及开发潜力 项目区规划改造亩产在 500 公斤 以下的低产田约占 万亩,亩产在 550 公斤 —600 公斤的中产田约占 万亩,土壤肥力属中等。 通过改良土壤,增肥增效,解决配套排灌等措施,综合开发,增产、增效潜力巨大。 自然灾害 本项目区的自然灾害主要是干旱、干热风等。 由于该项目区地处洛河和黄河滩地区,气候除受大区域的季风影响外,还受潼关风口(三河口)的显著影响,显示出与相邻县区气候有很大的区别。 具有气候干热,降雨少,蒸发量大的特点,干旱是影响农业生产的首要自然灾 11 害。 8888888 所在的地域全年降水和年内时段降水与周边县区相比明显偏少,属严重干旱区域。 具有春季干燥、回暖早、升温快、风多风大;夏季气温高、日照长、强度大、多伏旱的特点。 干旱是该地区农业生产的主要自然害,而且以夏旱与秋旱对农作物与生产危害影响最严重。 夏季的干热风也是本地区主要的自然灾害,夏季常因强烈的干热风加剧了旱象对小麦的危害, 5 月下旬到 6 月初的干热风常造成小麦青干减产。 冬春季霜冻出现机率多,发生频繁,冷冻对农作物生产也有较大影响。 秋季多阴雨,降温快,对秋作物成熟不利。 社会经济状况 人口及劳力 8888888下辖六个农业分场, 10个居住点,人口 2179人,在职职工924人。 8888888下辖 6个农业分场, 8个居住点,人口 3100人,职工 1100人。 土地利用现状 8888888总面积 ,其中耕地 , 占总面积%,其他农用地 , 占总面积 %,园地、林地 公顷,占总面积 %,住宅用地 ,占总面积 %,未利用地(荒地、其他未利用地) ,占总面积 %。 据 8888888的资料, 20xx年全场土地总面积 3420公顷,其中耕地 2500公顷,占全场土地总面积 %,园地面积 167公顷,占 %,居民点用地 公顷 , 占 %;道路、水利设施、排水渠、坑塘、荒草地及其它用地等 ,占 %。 其中项目区土地面积 ,其中耕地 ,园地面积 ,坑塘 4公顷,居民点 , 12 公路 ,田间道路 ,排水渠及堤坝。 农业生产水平 沙苑 项目区农业生产水平不高, 20xx 年粮食总产量 157 万公斤,农作物播种面积 万亩,复种指数 100%,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 万亩,占农作物播种总面积的 70%,在粮食作物中,小麦面积 万亩,在经济作物中, 大樱桃 万亩, 农业作物单产水平不高,结构不尽合理,低产低值作物面积大,复种指数一般,农业生产水平较低。 朝邑 项目区农业生产水平不高, 20xx 年粮食总产 150 万㎏,农作物播种面积 万亩,复种指数 100%,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 万亩,主要为小麦。 地方财政与农民收入 20xx 年 8888888 项目区 农业生产总值 614 万元 ,其中种植业 614万元, 职工人均收 入 5860 元。 8888888 项目区 农业生产总值 600 万元,主要为种植业 , 职工人均收入 5820 元。 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状况 农技推广水平较低。 项目区有水利站、农 业科技推广 站各一个,其中各类技术人员 200 名,中高级以上职称 50 余人。 长期以来,各站所经费来源不足,加上仪器设备匮乏,农业新技术、新成果示范推广量小面窄,一些先进的实用农业生产技术、成果不能同生产实践很好地结合起来,农业科技服务体系不够完善。 基础设施 水利工程现状 项目区有 洛河、渭河两 条河流,历史上 这些河流曾为该区的抗旱 13 防洪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由于多年水土流失,河床淤积严重,致使河道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近年来虽然对部分河段进行了单项治理,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洛河、渭河 是项目区的主要河道,它担负着两岸主要的防洪抗旱使命,但由于沿岸多为沙质土壤,水土保持条件较差,加之河岸防护林质量过低,致使河道严重淤积,达不到五年一遇的排涝标准,不能蓄水,灌溉受到限制,一旦出现旱涝灾情,无法满足沿岸的正常需求,必须进行有效的疏浚治理。 田间工程现状 8888888 现有渭河抽水站 2 座,洛河抽水站 1 座, 50~100 米潜水井 200 余眼,现有砼“ U”型渠道 20 公里,控制面积 3 万余亩。 项目区现有机电井 15 眼,能够保证 900 亩地的浇灌,其余 4100 亩地为旱作农业。 农业机械及农机服务设施 项目区内共有农机总动力 12400 千瓦,其中大中型拖拉机 40 台,小型拖拉机 1000 台 左右 ,其它配套农机具 1200 台套。 农机化服务组织情况为: 农场有主管农机的农业科负责全场的农机的登记、检验、审验检修工作。 交通与电力 项目区所在的地域交通、邮电、电网等基础设施条件得到了有效的改善,大朝公路经 过场区,对外交通便利。 东雷抽黄二期工程灌溉干渠,从本次实施基本农田开发治理区的一分场项目片南北穿过,为发展农田灌溉提供了有利条件。 通过农村供电线网的改造,使场部及各分场具有良好的供电线网。 8888888 所处的朝邑镇邮电通讯设施条 14 件也得到了根本改善。 因此,本项目实施区交通、供电、邮电通讯等基础设施条件较好,为该场实施基本农田整理,提高耕地质量与综合生产能力创造了十分有利的环境条件。 8888888场内有大荔县电力局果园变电站,电力供应充足。 韦林镇至赵渡镇的县道从农场中部穿过,交通便利。 15 第三章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项目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 陕西农垦 多年来,在农业上做了大量的工作,也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依然存在着产业结构不合理,市场适应性差、农 工 对市场、科技认识模糊、重视不够、资金投入匮乏,后劲不足等现象,归纳起来大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农业基础设施薄弱老化 由于近年来资金不足,致使基础设施的完好率和利用率极小,井灌能力低,又缺少机泵,尤其象一些无公害及反季节蔬菜,对水的需求量较大,即使正常年份也无法满足作物需求,遇到干旱年份,更是土地干涸,作物枯萎,产量低 下。 部分河沟淤积严重,遇到多雨季节,无法顺利疏通,出现大面积涝灾。 田间道路不畅 通 农业的各方面的发展需求,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相对收入不能相应有较大幅度的增加, 农场 与农 工 就不能在土地上有大的动作,搞大规模农业开发受到严重制约。 农业技术的推广与应用水平较低 农业技术服务部门由于信息闭塞,推广手段落后,在农业新技术、新成果的推广应用方面 ,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农技推广服务网络不健全,造成新技术、新成果产业化转化困难。 农 工 的科技意识不强,对于先进技术、优良品种,抱着等、看、试的思想, 严重地影响了农工 收入的增加,因而必须加大对科技培训、设备更新等方面的投入, 16 加大科技网络建设力度。 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完善 传统产品的更新换代、新技术的引进、产品销售等社会化服务仅靠农技站运作,远远不能满足全 场农工 的需要,假种子、假农药、假化肥等坑农害农现象时有发生,使广大农 工 的利益受到严重损害。 灌溉、植保、防疫、耕作、农产品销售等,没有一个组织能给农 工 提供较为有效的服务。 农业产业化、规模化发展水平低 项目区 经营的基本模式依然是分散的,达不到农业大中型机械作业要求,开展统一社会化服 务有困难,不利于形成规模经济,不利于调整产业结构,不利于形成市场,不利于推行产业化,不利于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势必制约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需要。 我国人多地少,随着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建设用地挤占耕地的现象又较为普遍且不可避免。 在耕地面积不断减少的基础上,要保证 13 亿人口的吃饭问题,只有依靠增加粮食单产来确保国家的粮食安全。 而增加粮食单产或保证粮食稳产,高标准农田建设是前提与基础。 2. 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 随着经济的发展,传统农业面临着向现代农业的转 变和发展。 由于长期以来农业的投入不足,农田基础设施相对比较薄弱,农田的基础设施条件及科技水平远不能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需求。 3. 节水农业发展的需要。 本项目区又地处 关中平原东部的大荔 17 县 ,降水量较少,水资源相对紧缺,主要靠本地洛河补水。 随着国民经济和其它社会事业的飞速发展,工业、旅游、环境生态及人民生活用水的总量急剧增长,工业与农业、城市与乡村争水矛盾突出,农业用水被大量挤用,农业可用水量比重逐步下降的趋势不可逆转,加剧了农业用水供需矛盾。 水资源的短缺已成为经济发展的严重制约因素 , 要保证农业及国民经济的可持续 发展,普及节水灌溉技术,大力发展节水农业势在必行。 为了改善排灌条件,增强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提高水资源利用率,达到节约用水,增产增效的目的,必须对项目区灌排工程进行适当的配套和改造。 对发展节水农业也是十分必要的。 4. 科学灌溉的需要。 针对项目区内部分 农工 仍然沿袭传统的大水漫灌、串灌等方法, 加强灌溉设施配套,减少渗、漏、跑水现象 ,强 化 灌溉用水管理, 推广 节水灌溉 技术 ,对更新农 工 的用水观念,科学用水是必然的选择。 5. 增加农 工 收入,改善生活的需要。 调整农业结构,增加农 工收入是新时期农业与农 场 工作的中心任务。 随 着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和高效农业、现代农业的发展,都对以水为重点的农业生产条件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本项目区农工主要靠种田收入, 农场 经济相对滞后,迫切需要 加强高标准农田示范工程的建设, 以 提高农田灌溉设计保证率和农田抗旱能力,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从而促进农业增产、农 工 增收,使农 场 经济得到快速发展。 通过农业综合开发,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可改善农 工 生产条件;实施科技开发战略,推广种植优质高产新品种,建设优质高效优势农产品生产基地,提升农业生产 18 水平,实现农业增产增效,这将有力地推进农 工 收入的稳步增长,不断改善和提高 生活水平。 项目区干群审时度势,认识到农业要增效,农业要发展,必须适应形势,抓好结构调整,利用本地的区域、资源、载体优势,选准主攻方向,大力发展高效农业,以科技促农业,提高农业的综合效益,切实把农 工 增收落到实处。 6. 加强农田建筑物配套工程建设,改善生产基础设施条件,实行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的需要。 项目区绝大部分渠系及田间配套建筑物建于七、八十年代,经几十年的运行,目前老化、损坏严重,且配套率较低,渠道无控制,随便开口子灌水的现象较多,漏水、跑水、串灌严重,造成灌溉水大量浪费。 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将给有着几千年历史的古老农田水利注入了新的活力,可以进一步提高灌排建筑物的配套率,并通过科学技术措施应用,大大改善农业生产环境与基础条件,促进农田水利再上新台阶,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 7. 生态环境安全的需要。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对人口、资源、经济、环境的协调发展重视不够,与此相伴的却是严重的环境污染,特别是水环境的污染最甚,生态环境安全已严重影响可持续发展。 水质型缺水的现象 逐年 扩大的趋势。 水环境污染除了受工矿企业污水的不达标排放及生活污水与垃圾的影响,和对节水抓得不紧而牺牲生态用水外,还有一个不容 忽视的农业面污染源的问题,由于农业化肥的大量施用,加之传统的粗放型农业灌溉方式,使农田内大量水、肥、农药、土壤流失到水体,造成水体严重富营养化,藻类大量繁殖,有害物质严重超标。 国外的研究与实践证明,在点污染源得到有效控 19 制的前提下,农业面污染源是影响水环境质量的重要因素。 进行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同时,推广农业节水灌溉和科学施肥、用药,可减少农田水分流失量和农田降雨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