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课程改革的难题与对策内容摘要:

教育依赖于隐性教育,但一线常采用简单说教的方式  畸形的爱国主义、民族主义教育  口号式的教育  历史是一种感悟,历史观的形成、懂得反思历史均属于价值观教育范畴  让人痛苦的,让人刻骨铭心记住的,不是冷冰冰的数字,而是活生生的生命,而每一个生命的背后,都有他(她)独一无二的故事。 生命消失了,被暴力摧毁了,这才让我们痛苦,反思暴力的罪恶。 而今天我们许多对战争和暴力的纪念与反思,只有“政治”,没有“人”,只有“历史”,没有“生命”,只有“数字”,没有“故事”,因此许多年轻人面对曾经发生过的暴力,才会那样地无动于衷、冷漠无情。 历史的记忆不应由冷冰冰的数字来书写,而要由有体温的生命来控诉。 许纪霖等 《 何以安身立命 》 以为课程改革就是强调活动  活动是基于学生发展、经验获得的  当前一线的活动是一种形式,没有目标引领(如果有,就是以知识点识记为目标)  以为理解就是能在书本上找到答案 现行班级授课制的弊端  秧田式座位排列,注定很难实施 —— 合作学习、讨论学习  目前我国尚无真正意义上的历史探究学习、史料教学  一课内容必须一课上完、课本每节课都要上完 虚拟情境 =虚拟历史人物故事 学生独立历史认识的缺失  历史认识是认识主体由于现实的需要和兴趣而借助于史料构建的关于过去的认识,是一种观念的认识。 历史认识可以分为历史史实的确定、历史意义的判断、历史本质的抽象、历史人物的评价等层次。  历史学习中,知识、历史认识、思维方法、能力培养、情感价值观塑造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 教科书在历史认识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是什么。 学习方式依然如故  缺少对学生学习目标、动机和需求的注意  以掌握知识多少作为衡量学生优劣的主要标准 某优秀历史老师的认识 1)读 :精读教材,不留死角 2)听 :先预习,然后上课有针对性地听 3)记 :动脑记忆、思考 4)写 :做好课堂笔记 5)讲 :上课集中探讨,大胆发言 6)温:课后认真复习 历史课堂教学中 存在的问题 • 教学内容的一知半解 • 教学目标缺失或者低效 • 围绕知识点的。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