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表达发展师生内容摘要:

 写了什么  怎么写的  为什么这样写  读者是谁  可以学到什么  小学语文教学主要是文章教学  教文章,是为了让学生掌握言语技能,能用语言文字自如地表达。 教文学,是为了滋养学生的心灵,培养其审美能力,丰富其精神世界。 文章教学的目标,人人都应该达到。 文学教育的目标,不需要人人都达到。 事实上,也不可能人人都达到。  教表达方式,不教教师的阅读感悟  总之,作文命题及读物选择,须认定作之者读之者为学生,即以学生为本位也。 教者有思想欲发挥,有情感欲抒写,未必即可命题,因学者未必有此思想有此情感也。 教者心赏某文,玩索有素,未必即可选为教材,因学生读此文,其所摄受未必同于我也。 必学生能作之文而后命题,必学生宜读之文而后选读,则得之矣。 (叶圣陶 1919年 )  教表达形式不是抽象讲解写作方法  关注表达后,阅读与表达会紧密相连。 学生在学会表达的同时必定能更好地体会内容。 在运用表达技能的过程中,学生能感受母语的美妙,获得成功感,增强学习母语的兴趣。 如果设计得当、巧妙,通过言语实践,教师还能对学生进行情感熏陶,传布普世价值,启蒙思想。  处理好语感与语识的关系  语识是已经纳入语文课程与教学的,关于语言和言语、文章和文学的听、说、读、写的事实、概念、原理、技能、策略、态度。 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掌握,既可以是语识的状态,也可能是语感的状态。 语感不能被言说。 语感比语识更基本。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