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课程下德育工作的几点思考内容摘要:

好的意识让人不太满意 现场调查: 你见到老师,主动问好吗。 专家点评 : 教师首先要尊重孩子,做他们的朋友 ,不要以教育者自居,少一些批评指责,多一些沟通,尽量缩小和学生之间的代沟。 如果青少年不能学会尊重他人,将来就不能融入社会,也得不到相应的尊重和认可。 问题 6: 用完东西后放回原处的 意识不够 现场调查 : 用完东西后,你会归 位吗。 专家点评: 现在的中小学生用了公物不知道归位,主要原因是对公共财物没有责任心。 如今的独生子女习惯了全家人围着他转,为别人想得少 ,造成了他们没有 ‚ 归位 ‛ 、 ‚ 归还 ‛ 的意识。 学校和家庭都要承担对青少年的道德教育,要大力提倡 ‚ 公共财产要珍惜 ‛ 、 ‚ 尊重他人的劳动 ‛ 等的道德教育。 三、做一名有科学德育观的教师 例一 : 德育在在教学内容中渗透 这一节课讲 《 生物进化的学说 》。 课堂教学内容应该结束了,教师却讲了这样一段话: ‚ 我注意到,刚才出现鳄鱼吞噬角马的镜头时,有的同学惊叫起来,有的同学不由得要催促马快快逃生。 是的,弱肉强食是自然界的法则,而人类是早已脱离了生物界的高等动物,善良、有同情心和助人为乐是我们人类所共同拥有的美好品质,也是我们人类区别于低级动物的根本标志 ……” 例二:德育在教材延伸中渗透 这一课讲授元、角、分。 讲过基本概念之后,教师设计了这样一道算术题: ‚ 我们全校有 2020多名学生,如果每人每天节约 1分钱,一年能节约多少钱 ?如果每人每天节约 1角钱,一年能节约多少钱 ?如果每人每天节约 1元钱,一年能节约多少钱 ?贫困地区的小朋友常常因为交不起每学期 60元的学费而苦恼,如果我们把这笔钱捐献给他们,可以为多少贫困的学生交上学费 ?” 例三:德育在教学环节中的渗透 在上 《 蓝树叶 》 一课时,一名学生没带语文书。 这时,他的同桌悄无声息地把自己的语文书推向两人之间,并示意他一起看。 这一幕被教师看在眼里。 在进行课文人物性格分析时,教师讲述了他刚才看到的一幕,并让同学们把这位同桌与课文中的林园园进行比较,使同学们对什么是团结友爱、什么是自私自利有了更加形象的分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