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课程下德育工作的几点思考内容摘要:
好的意识让人不太满意 现场调查: 你见到老师,主动问好吗。 专家点评 : 教师首先要尊重孩子,做他们的朋友 ,不要以教育者自居,少一些批评指责,多一些沟通,尽量缩小和学生之间的代沟。 如果青少年不能学会尊重他人,将来就不能融入社会,也得不到相应的尊重和认可。 问题 6: 用完东西后放回原处的 意识不够 现场调查 : 用完东西后,你会归 位吗。 专家点评: 现在的中小学生用了公物不知道归位,主要原因是对公共财物没有责任心。 如今的独生子女习惯了全家人围着他转,为别人想得少 ,造成了他们没有 ‚ 归位 ‛ 、 ‚ 归还 ‛ 的意识。 学校和家庭都要承担对青少年的道德教育,要大力提倡 ‚ 公共财产要珍惜 ‛ 、 ‚ 尊重他人的劳动 ‛ 等的道德教育。 三、做一名有科学德育观的教师 例一 : 德育在在教学内容中渗透 这一节课讲 《 生物进化的学说 》。 课堂教学内容应该结束了,教师却讲了这样一段话: ‚ 我注意到,刚才出现鳄鱼吞噬角马的镜头时,有的同学惊叫起来,有的同学不由得要催促马快快逃生。 是的,弱肉强食是自然界的法则,而人类是早已脱离了生物界的高等动物,善良、有同情心和助人为乐是我们人类所共同拥有的美好品质,也是我们人类区别于低级动物的根本标志 ……” 例二:德育在教材延伸中渗透 这一课讲授元、角、分。 讲过基本概念之后,教师设计了这样一道算术题: ‚ 我们全校有 2020多名学生,如果每人每天节约 1分钱,一年能节约多少钱 ?如果每人每天节约 1角钱,一年能节约多少钱 ?如果每人每天节约 1元钱,一年能节约多少钱 ?贫困地区的小朋友常常因为交不起每学期 60元的学费而苦恼,如果我们把这笔钱捐献给他们,可以为多少贫困的学生交上学费 ?” 例三:德育在教学环节中的渗透 在上 《 蓝树叶 》 一课时,一名学生没带语文书。 这时,他的同桌悄无声息地把自己的语文书推向两人之间,并示意他一起看。 这一幕被教师看在眼里。 在进行课文人物性格分析时,教师讲述了他刚才看到的一幕,并让同学们把这位同桌与课文中的林园园进行比较,使同学们对什么是团结友爱、什么是自私自利有了更加形象的分辨。关于新课程下德育工作的几点思考
本资源仅提供20页预览,下载后可查看全文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相关推荐
关于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思考南安教育信息网——教师博客
从内容性质或管理性质分类) 学生选课说明 B、教师层面的课程方案: 一般项目 : 开课教师、教学材料、课程性质或类型、学习时限、参加对象。 具体方案 : 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活动安排、课程实施说明、考核评价说明。 二、校本课程的实践历程 批 文 送 审 实 施 审 议 审批情况 : 南教综 [2020]276号文首批审议 23所学校的 《 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 南教综
关于撰写教学论文的几个问题
所没有解决过的问题,填补学科领域中尚未被别人发现的空白。 • 4. 可行原则 ——选择自己占有资料较充分的题目。 从外因方面来说,资料是研究的基础,要充分掌握在题目限定范围内的材料,尽可能搜集必要的、新鲜的、典型的材料。 因此,选择自己已占有较为充分资料的论题,会使工作的难度降低一些。 如果缺乏某个选题的资料,那么就应该暂时舍弃,等待材料积累丰富了再研究。 从主观条件方面来说,选题时
关于我国高校英语专业的转型升级
7 三、课程体系改革 • 课程建设是专业建设的核心 • 课程体系改革转型升级的根本 8 专业是什么。 • 我国高校“专业”传统的英文译文是 speciality(原意:特殊才能、专长); • 美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类似的概念用 program (教学计划) ,如 a BA Program (学士学位课程 ),主要以一系列课程来体现; • 英国的高等教育体系中直接用课程( course)来表述,如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