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师教学基本能力标准及提升策略研究内容摘要:

故事欣赏: 故事 1:爱丽丝与猫的对话 • 爱丽丝:请你告诉我,我该走那条路。 • 猫:那要看你想去哪里。 • 爱丽丝:去哪儿都无所谓, • 猫:那么,走哪条路也就无所谓了。 故事欣赏: • 故事 2:只追 “ 前一名 ” • 有一个 女孩 ,小的时候由于身体纤弱,每次体育课跑步都落在最后。 这让好胜心极强的她感到非常沮丧,甚至害怕上体育课。 这时,女孩的妈妈安慰她 :“ 没关系的,你年龄最小,可以跑在最后。 不过, 孩子 你记住,下一次你的 目标 就是 :只追前一名。 ” • 小女孩点了点头,记住了妈妈的话。 故事欣赏: • 故事 2:只追 “ 前一名 ” • 再跑步时,她就奋力追赶她前面的 同学。 结果从倒数第一名,到倒数第二、第三、第四 …… 一个学期还没结束,她的跑步成绩已 “ 跑到 ” 中游水平,而且她也慢慢地 喜欢 上了体育课。 接下来,小女孩的妈妈把 “ 只追前一名 ” 的理念,延伸到她的学习中。 妈妈告诉她: “ 如果每次考试都超过一个同学的话,那你就非常了不起啦 !” 就这样,女孩的妈妈始终以 “ 只追前一名 ” 的理念引导和教育女孩。 故事欣赏: • 故事 2:只追 “ 前一名 ” • 在这种理念的引导下,这个女孩 2020年从北京大学毕业,同年 4月被 哈佛 大学教育学院以全额奖学金录取,成为当年哈佛教育学院录取的唯一一位中国本科应届毕业生。 她就是朱成。 2020年 6月,朱成获得哈佛大学硕士学位,同年 9月她被哈佛大学文理学院聘为全职教师。 2020年 9月,她在哈佛大学攻读博士学位。 2020年 4月,她当选为有 11个研究生院、 会总会主席。 这是哈佛 370年历史上第一次由中国籍学生出任该职位,这在当时引起了巨大轰动。 • 故事评析: • 故事 1中, “ 去哪儿都无所谓 ” 的问题,得到了 “ 走哪条路也就无所谓 ” 的回应。 反应了人要有明确的目标,当一个人缺少明确目标时,就不知道该怎样做,别人也无法帮助你。 别人无论说的多么好,也只能是别人的观点,不能转化为自己的有效行动。 • 故事评析: • 故事 2中, “ 只追前一名 ” ,就是所谓的 “ 够一够,摘桃子 ”。 没有目标便 失去 了方向,没有期望便失去了动力。 但是,目标太高,好高骛远,便高不可攀;期望太大,不着边际,便望而生畏。 这样,最后的结果不是力不从心便是半途而废。 明确而又可行的目标,真实而又适度的期望,让孩子看得见,摸得着,才能引领孩子脚踏实地,胸有成竹地朝前走。 • • 故事评析: • 迁移到课堂教学中,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师就会教的随意,学生就会学的迷茫,找不到学习的方向。 教学目标大而空,远离学生的实际情况,学生就会看不见、摸不着,找不到有效的学习方法和策略。 明确具体、符合客观实际的教学目标才能指导教师的教学活动和学生的学习活动,取得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 问题: • 教学实践中,教师是否都能够用明确具体、符合客观实际的教学目标指导教学活动呢。 三、关于教学目标 什么是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指学习者在教学终结时应做到什么或获得什么特定能力的一种具体明确的陈述。 制订教学目标是指教师准确地依据课程标准、学生的学习基础和现有的各种教学资源,制定出教学活动中师生期望达到的合理的结果或标准的能力 ,完成教学设计中表述 ” 教学目标 ” 环节的一系列教学行为。 三、关于教学目标 什么是教学目标。 该技能包括根据教学内容预设教学目标和表述教学目标二个步骤 .这里的教学目标专指课时目标 . 三、关于教学目标 “ 清晰确定教学目标 ” 的意义和作用 ( 1)为选择适宜的教学策略提供可靠依据; ( 2)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心理定势; ( 3)是评价学生学习结果是否达标的客观依据; ( 4)是评价教师课堂教学和学生学习程度的最有效方法。 三、关于教学目标 核心要素: 课标的要求; 教学的内容 对学生情况的了解; 教学目标的表述; 技能目标的可操作性和可检测性; 解读: ( 1) 《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 )》 明确提出 “ 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 因此,课程标准是制定教学目标的根本依据。 解读: ( 2)根据教材内容确定教学目标 教材是实现课程目标最重要的教学和学习材料,是编者将课程标准具体化的思考,根据教材内容确定教学目标,要求教师要正确地理解知识内容及其内在的逻辑关系,分析各部分内容在课程、教材以及学生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站在课程总目标的角度把握每一部分内容,分析教材内容所体现出来的认知过程、技能掌握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渗透等,把握教材内容中的重点,对教材作出正确的取舍。 解读: ( 3) 根据学生情况确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具有层次性。 首先从学生整体考虑,认知前提基础不同,应制定不同的具体目标。 解读: ( 4)教学目标表述具体,具有可操作性和可检测性 教学目标的编写必须准确、严密 ,不能用模棱两可的术语来表达要求学生完成的学习任务 .如果课堂教学结束后 ,教师所观察到的或通过实际测得的学生学习的行为变化或学习结果能按课前所编写的教学目标加以衡量和评价的话 ,那么该教学目标的编写就是成功的 . 解读: ( 5)在编写规范的教学目标时 ,教师应考虑一下4个教学目标的构成要素 :  谁 ? (教学对象 )  做什么 ? (完成的学习行为 )  做到何种程度 ? (行为水平 )  学习条件 ? (完成学习行为的条件 ) 解读: 行为主体。 教学目标表述的应该是学生的行为,因此行为主体是学生。 在实际的目标表述中,行为主体可以省略,但是从逻辑上去判断主体应该是学生。 例如: “ 能够独立完成前滚翻 ” ,这个目标的逻辑主语是学生,也就是 “ 学生能够独立完成前滚翻 ” ,而不应采用 “ 使学生 ” 、 “ 教会学生 ” 、 “ 培养学生 ” 等用语。 解读: 行为动词。 教学目标要表述的是学生能够作出某种行为,如: “ 跳过 ” 、“ 说出 ” 、 “ 完成 ” 等等。 行为动词的使用是行为目标的一个重要的标志。 解读: 行为条件。 行为目标需要在表述中指明行为的条件,也就是影响行为表现的特定的限制或范围等。 如 “ 根据地图 ” 、 “ 不靠帮助或保护 ” 、 “ 在十分钟内 ” 、 “ 利用网络 ” 等。 对条件的表述包括四种主要类型:允许或不允许使用参考资料或辅助手段、是否提供信息或提示、时间的限制、行为完成的情境。 解读: 表现程度。 指学生对目标所达到的最低表现水准,用以测量学习表现或学习结果所达到的程度。 如 “ 学生至少跳过 90公分 ” , “ 通过这一堂课行进间低手投篮的学习,学生至少能完成动作,投篮命中率 40%” 等。 表述中的状语部分,便是限定了目标水平的表现程度,以便检测。 三、关于教学目标 需要注意的问题 : ( 1)教学行为目标的描述一定是学生的学习行为,而不是教师的授课行为; ( 2)每项教学行为目标要描述成学生的最终学习行为,而不是学习过程或教学程序; 三、关于教学目标 需要注意的问题 : ( 3)教学目标中要求学生达到的行为水平要符合学生的实际; ( 4)设定课堂教学目标要在以运动行为为主导的前提下,兼顾认知和情感领域的目标。 三、关于教学目标 需要注意的问题 : ( 5)规范的课堂教学目标通常应写成: “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 …… .。 ” 其编写步骤是:  首先确定具体的行为动词,描述由学生完成的动作或技能;  行为动词后面更上所描述的学习内容。  上述目标可以达到一定的量值,则在可测量的项目内容下加上能够完成的最低标准。  以上三个步骤不是绝对的,二是相对的,课堂教学目标的设定者可根据实际的授课内容,在设定课堂目标时灵活地加以应用。 三、关于教学目标 结果指标 体现了 《 课标 》 的要求; 教学内容明确; 体现了学生的学习基础; 能正确、科学的表述三维目标; 教学目标具有可操作性和可检测性。 三、新课标(211年版) “ 具体学习目标一般应该包括 “ 条件 ”(在什么情境中)、 “ 行为 ” (做什么和怎么做)和 “ 标准 ” (做到什么程度)三个部分。 为了更好地表示目标的层次性,在制订学习目标时应使用能够体现不同层次意义的行为动词。 ” 三、关于教学目标 案例 3—— 1 教材内容与课次: 足球: 12 /18 正面头顶球 运球 教学目标: • 知道脚背外侧运球技术方法。 • 能够基本掌握脚背外侧运球技术,在学练中发展灵敏、速度、协调、柔韧等身体素质。 • 培养互相帮助,提高合作学习能力,通过运球绕杆练习增强自信心,增强团队意识。 三、关于教学目标 案例 3—— 2 • 教材内容:排球 1/18 双手下手垫球 • 教学目标: • 1、知道双手下手垫球的动作要领、练习方法及在排球比赛中的作用; • 能够做到垫球部位正确、两臂伸直夹紧,并且能完成连续自垫球 10次以上; 检核标准 能力要点 合格 良好 优秀 清晰确定教学目标 能够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情况确定符合课标要求的教学目标 能够依据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确定符合课标要求的教学目标 能够依据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以及二者之间的密切联系确定符合课标要求的教学目标 科学表述三维目标 能够正确选择行为动词表述三维目标,逻辑严谨 能够恰当表述具有可操作、可测评性的三维目标 能够将三维目标进行有机整合,使其具有可测评性 四、关于教学活动 什么是 “ 教学活动 ”。 • 教学活动通常指的是以教学班为单位的课堂教学活动。 它是学校教学工作的基本形式。 教学活动是一个完整的教学系统,它是由一个个相互联系、前后衔接的环节构成的。 教学活动的基本环节就是指教学活动这一个个各具不同功能的不同阶段。 四、关于教学活动 什么是 “ 教学活动 ”。 • 设计教学活动的目的是依据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选择与安排各项 “ 教 ” 与 “ 学 ”的活动,以达到最高的学习成效与预期目标,教学活动一般应包括 “ 教师将做什么。 学生将做什么。 ” 等问题。 四、关于教学活动 什么是 “ 有效设计教学活动 ”。 有效设计教学活动,是指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学习活动的方式时应考虑与教学目标的对应关系,一切教学活动设计的出发点和归宿都应该是有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 有些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似乎更注重活动形式的多样、丰富,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