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硫原油加工适应性改造及油品质量升级工程100万吨_年催化重整装置圆筒炉安装施工方案(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明书进 行烘 干。 3. 焊接工作应在构件组对、几何尺寸检查合格后进行。 施焊前应清除表面及周围的油污、铁锈等脏物。 焊完后应及时清除熔渣和飞溅物。 4. 焊接环境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必须采取有效防护措施,否则禁止施焊。 1)手工焊时,风速大于 8m/s; 2)相对湿度大于 90%; 3)雨、雪环境。 5. 焊接完毕后,普通碳素钢结构焊缝,外观检查应在其冷却到工作环境温度以后进行。 6. 焊缝表面质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1)焊缝成型良好。 焊缝表面不得有裂纹、夹渣、针状气孔、弧坑等缺陷,焊缝表面清理后不得留有熔渣及飞溅物; 2)表面的咬边深度不超过 ,咬边连续长度不得大于 100mm,焊缝两侧咬边累计长度不应超过该焊缝长度的 10%。 7. 断续焊缝长度的允许偏差为 0~ +10mm。 8. 焊缝外形尺寸应符合图纸要求。 焊接具体要求 1. 钢结构焊接采用 E4303 焊条,对接焊缝和角焊缝质量等级应分别达到 GB5020520xx中的二级和三级要求。 2. 长度大于 300mm 的焊缝,尤其炉壁板的焊接,应采用对称分段退步焊接的方法,以减少焊接变形。 炉壁板排版时,壁板接头应尽量安排在槽钢、工字钢的翼板处,以减少焊接变形。 并应控制线能量,不应过大。 炉管材质 F101 为 P5,其余几台圆炉炉管材质为 20, 炉管坡口使用机械加工的方法制作,炉管组对时,应使内壁平齐,错边量不应超过壁厚的 10%且应小于 ,组队前应清理坡口表面及坡口边缘内、外侧不小于 20mm 范围内的油、漆、锈和毛刺 ,并确保组对时无应力 ; 使用焊材如下: 8 序号 母材 焊丝 焊条 备注 1 20 H08Mn2Si J427 2 P5 E5MoV15 R507 P5 炉管在焊接时需连续焊接不得中断,若焊接过程中发生中断时需进行 300~ 350℃时间 为 10~ 15min 的后热处理,焊接过程中使用测温仪定时测量层间温度,层间温度不得小于 250℃。 炉管的预热及热处理 预热采用电加热法在坡口两侧均匀进行,防止局部过热。 预热范围以对口中心线为基准,两侧各不小于 3 倍壁厚,且不小于 100mm, P5 材质炉管的预热温度为 250~350℃。 P5 材质的炉管焊后应立即进行热处理 ,热处理采用电加热方法 ,热处理前将加热区表面的油脂清洗干净,在热处理过程中应能准确地控制加热温度且使焊件温度分布均匀。 不能立即进行热处理的焊道,焊后应按工艺说明书要求立即进行 300~ 350℃、时间为10~ 15min 的后热消氢处理,然后保温缓冷至室温。 再焊接时应对焊缝进行检查,确认无裂纹等缺陷后方可按原焊接工艺继续进行焊接,条件具备后进行焊后热处理。 热处理的加热范围以焊缝中心为基准,焊缝两侧的加热宽度各不小于焊缝宽度的 3倍且不小于 25mm。 加热区以外的 100mm 范围应予以保温。 管道两端应封闭。 如下图: 温度控制准确,在恒温期间,各测点的温度均应在热处理温度规定的范围内,其差值不得大于 50℃。 测温宜采用热电偶且固定在焊件上,并用自动记录仪记录热处理曲线。 测温点应均匀分布。 当 管道的公称直径小于等于 300mm 时,每个焊接接头应设置 1 个热电偶,当管道的公称直径大于 300mm 时,每个焊接接头应对称设置 2 个热电偶。 热电偶沿焊口圆周方向均匀分布,水平固定管道,热电偶优先布置在焊接接头下部。 ,如下图所示: 9 P5 材质炉管的热处理温度为 750~780℃,升温至 300℃后,加热速度 220℃ /h,恒温期间各测点温度均应在规定范围内,其差值不得大于 50℃;恒温后的冷却速度 260℃/h。 经焊后热处理的焊接接头, 应对焊缝及热影响区进行 100%硬度检测,硬度值应小于等于 241HB。 通球试验 对流 炉管 组对并热处理完成后进行通球试验,通球试验以 球能顺利通过炉管并不发生堵塞现象为合格。 试验时以压缩空气为动力进行通球。 序号 名称 编号 备注 炉管通球试验记录 SH/T3503- J332 每根记录 炉管的探伤及试压 炉管所有对接焊缝应采用 100%的射线探伤,其中射线探伤检查的评定应符合《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第二部分 .射线检测 》 中的Ⅱ级标准,且不允许有未焊透等缺陷。 全部盘管包括:辐射盘管、对流盘管及转油线等组焊完毕后,应按 SH30861998 的规定现场进行水压试验,水压试验压力为。 产品防护措施 钢结构框安装前,必须有专业起重工程师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计算后选择合理的吊装点、吊装方法进行吊装,防止吊装过程中产生扭曲变形,吊装找正完毕后的梁、柱应立即焊接固定,全部安装过程要有专业测量人员进行监测。 钢结构不应焊接临时支架等构件。 确因施工需要焊接的临时构件及支撑,施工后应立即拆除,去掉焊瘤,且不得损伤母材。 钢结构施工用脚手架拆除后要将铁丝头清理干净。 衬里用的脚手架拆除,必须用人工 传递,将架杆、跳板运出炉膛,严禁损伤衬里。 余热回收系统安装 本工程的余热回收系统,主要包括 空气预热器、鼓风机、引风机、烟囱、 烟道、风道、烟道挡板等。 空气预热器安装 空气预热器整体到货检查合格后,整体吊装。 空气预热器安装的允许偏差见下表: 序号 检查项目 允许偏差 (mm) 1 支撑框架上部水平度 3 10 2 支撑框架标高 177。 10 3 管箱垂直度 5 4 管箱中心线与构架立柱中心线间距 177。 5 5 相邻管箱的中间管板标高 177。 5 6 管箱上部对角线差 15 7 整个空预器的顶部标 高 177。 5 8 波形膨胀节的冷拉值 按图纸规定值 鼓、引风机安装 1. 施工准备及开箱验收 施工前应对施工班组进行全面的技术交底。 开箱验收时应检查包装箱的数量、箱号以及包装箱质量,开箱后检查设备及各部件的外观质量情况,随机技术文件是否齐全,并对照随机装箱清单,清点零部件的数量,做好开箱验收记录。 2. 解体检查 风机在安装就位前,是否对其进行解体检查,视厂家、监理、业主要求决定,解体检查按下列程序进行: 清洗、检查轴承的各部配合间隙应符合图纸和规范的要求,并按随机技术文件要求的牌号和数量加入新润滑脂。 测量轴的椭圆度和弯曲度,叶轮的口环间隙均应符合随机技术文件和规范的要求。 3. 安装 1) 设备就位前,先检查引风机支承梁的安装质量,其偏差应符合如下要求,并以炉本体中心为基准,在支承梁上确定引风机的安装中心线。 序号 允许偏差 1 水平度 L/1000mm 2 标高 177。 3mm 3 梁间距 177。 5mm 根据设备的重量和外形尺寸,选择合适的经过质量检验确认合格的吊装工具和材料。 2) 风机安装应满足以下要求: 基础处理:基础上的浮浆层必须铲除;放置临时垫铁的基础表面需铲平;二次灌浆的基础表面按规范要求打出麻点。 风机安装中心位置偏差小于 5mm。 风机的水平度应在转子轴颈部位进行测量,其轴向水平度的偏差小于 ,横向水平度的偏差应小于。 风机的联轴节对中,应根据随机技术文件和规范的要求进行,同时还应应考虑其 热态工作的情况,对中数据加以修正。 基础灌浆 : 灌浆层宜采用高强无收缩材料,灌浆材料使用前应进行试块试验;灌浆前,基础表面应清洁干净并清洁水充分湿润;单台设备灌浆应一次连续灌完;当环境温 11 度低于 5℃ 时,二次灌浆层的养护须采取防冻措施;灌浆后应对灌浆层进行养护。 1)试运行应工作转速下至少运转 4h,在合同技术附件规定的操作条件下,应保证风机输出功率、转速以及其他各项性能满足各操作点的要求。 2) 试车前,买方应提供机组安装记录,卖方应检查记录数据并进行确认,卖方向买方提供试车方案,由买方负责实施,卖方派人 参加。 烟囱施工 见 80 米钢烟囱方案。 烟、风道施工 1. 烟、风道安装 烟、风道 成品到货 , 到货后对照图纸对外观及焊接质量进行验收。 烟道 吊装前应衬里施工完毕,并应有防护措施,防止碰撞、吊装变形而引起的衬里破坏。 烟、风道连接方式为法兰连接,烟道采用 JM100 浇筑料内保温,热烟道内衬里厚度为 100mm;冷烟道内衬里厚度为 75mm,两段连接处 垫 10( 5) mm 耐火陶瓷纤维带;热风道及鼓引峰机为外保温,外保温是厚度为 80mm 的岩棉,两段连接处垫 5mm 耐火陶瓷纤维带。 烟、风道 安装顺序为:先安装炉底热风道,再安装炉顶烟道,空气预热器及风机部分的烟、风道最后安装。 烟、风道安装后,中心线偏差不大于 30mm。 烟、风道安装结束后,应将烟、风道内外杂物清理干净,临时支撑全部拆除。 3. 烟、风道安装允许偏差见下表: 4. 烟道挡板安装 烟道挡板由甲方供货,到货后应认真验收,在有关部门组织下参与烟道挡板几何尺寸检查和试转动试验,烟道挡板几何尺寸偏差符合规范要求、转轴应转动灵活、开度符合设计要求,指针指示准确、关闭后允许漏风量符合要求。 烟道挡板安装应注意安装方向,与烟道连接应平滑。 5. 具体检查内容 序号 检查项目 允许偏差( mm) 1 方(矩)形截面边长 边长的 2/1000 2 方(矩)形截面对角线差 边长的 2/1000 3 圆形截面直径 直径的 3/1000 4 圆形截面 直径的 3/1000 5 构件长度 长度的 2/1000(不允许负差) 6 构件弯曲度 长度的 2/1000 7 法兰边缘不相合 ≤ 2。含硫原油加工适应性改造及油品质量升级工程100万吨_年催化重整装置圆筒炉安装施工方案(编辑修改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