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易经探讨生生之道内容摘要:
育學理基礎。 前省教育廳出版之 12個單元生命教育教材的主題 單元名稱 單元目標 單元名稱 單元目標 欣賞生命 學習如何珍惜生命與尊重生命 良心的培養 良心及自省的方法 做我真好 明白自己的獨特性,建立自尊與自信 人活在關係中 與人群和環境維持良好的關係 生於憂患 生命是偶然,死亡是必然 能思會辨 倫理中的推理與求證 生存教育 環境變遷與環境保護 生死尊嚴 活得充實、死得尊嚴 敬業樂業 工作神聖,專業倫理 社會關懷與社會正義 發揮人道精神、關心弱勢族群 信仰與人生 信仰與迷信,終極關懷 全球倫理與宗教 認識全球倫理宣言,釐清相關之宗教亂象 百花齊放期( 19992020年) • 在這個時期中,各種對生命教育的詮釋紛紛發表於文獻上,本文查詢目前台灣地區以生命教育為主題之書面出版品共有 234筆,論者對於生命教育的內涵可以說是眾說紛紜。 黃德祥曾指出,推動生命教育的人士常依照其原本之生命立場、價值觀或宗教立場詮釋生命教育的內涵,因此現有文獻當中也經常出現各說各話的情形。 [1] 這種現象使得生命教育的內涵呈現不確定的情況,對生命教育的推動有很大的影響。 本文增補黃德祥所整理的各種生命教育看法如表二所示,由表二可知不同的生命教育內涵間,有相當的差異性,可以說都指出生命教育的一部份內涵,因此如何整合出一致的共識,還需要更多的交流及溝通。 • [1] 參閱:黃德祥, 1998, 8。 各種生命教育內涵整理一覽表(本表 2020年前資料取自黃德祥, 2020) • 以下簡述兩種不同的生命教育詮釋及其限度 [1],藉此可以看出生命教育內涵澄清的重要性。 例如不少人把「生命教育」與「自殺防制」畫上等號,一想到生命教育便聯想到「自殺防制」的問題 [2]。 這個聯想與生命教育最初的緣起背景也有關係,大約 1997年左右發生許多學生自殺或殺害別人的事件,造成社會的震驚,因此如何幫助學生珍愛生命就成為推動生命教育的主要社會因素,所以每當社會上有青少年自殺,就會有人出來呼籲生命教育的重要。 然而,生命教育 不能只以自殺防制為限,否則其內涵就太過狹窄。 更何況,要讓青少年遠離傷害、暴力或自裁,就不能以一種事後補救或嚴密防堵的方式來進行,而最根本的防治在於防患未然。 [1] 參閱:孫效智, 2020。 • [2] 參閱:黃有志, 1999, 12。 • 防患未然的方法包含了正面而深刻人生觀的建立,以及同儕、家庭及社會互愛互助關係的形成。 因此生命教育應致力於這些根本的問題,而不該只是消極的自殺防制而已。 再例如近年來國內外生死學或死亡學( thanatology)發展快速,所以也 有人將生命教育當成是生死教育或死亡教育,視生命教育的內涵為教授有關死亡的各種問題,以及有關臨終關懷或殯葬禮儀 等[1]。 的確,生死是一體的兩面 [2],規避死亡不但不能免除死亡,還容易使人活的短視近利而醉生夢死 [3]。 因此,生命教育應該正視死亡課題,以及面對死亡威脅時,人對生命及死亡意義的探問。 然而,生命教育除了生死議題外,還應該關懷生死兩點之間生命歷程的安頓。 依此,生命教育不該只是死亡教育,還應涵蓋整個人生意義的探索及價值觀的建立。 [4] [1] 參閱:劉明松, 1999, 78及參閱:黃俊正 1998,2426。 [2] 參閱:傅偉勳, 1994, 19。 [3] 參閱:孫效智, 1999b, 189191。 [4] 參閱:傅偉勳, 1994,17吳瓊洳, 1999, 12及張淑美, 2020,中學「生命教育」手冊~以生死教育為取向一書導論。 • 此外也有學者對生命教育理念提出批判,如但昭偉教授提出三點質疑,以下分別簡述之:(一)生命教育尊重所有的「生命」,這似乎陳義過高,無法落實。 我們頂多只能教孩子去尊重「人」的生命,而不能去尊重所有的生命。 [1](二)生命教育肯定「生的價值高於死」的看法,但卻忽略了非主流的另類看法,亦即主張「死的價值高於生」的看法。 [2](三)「生命教育」推動者只強調生命的可貴與值得保存,這樣一來,誰來告訴孩子:「為了履行我們的各種責任,己身的生命原來是可以拋棄的」。 [3] • 關於上述質疑,孫效智教授也提出詳細回應 [4],簡述其回應如下:(一)以但教授所提出的第一個質疑為例,裡面涉及許多重要的問題,例如:什麼是尊重生命。 人在什麼意義與程度上該尊重生命。 又該尊重哪些生命。 當不同的生命 [1] 參閱:但昭偉, 2020,頁 115及 122126。 • [2] 參閱:但昭偉, 2020,頁頁 129。 • [3] 參閱:但昭偉, 2020,頁 130。 • [4] 詳見孫效智, 2020。 • 尊重互相衝突的時候,人又該如何拿捏取捨。 這些問題的思考與探索是每個人在養成其人文素養的過程中,所應該思考的問題群之一。 因此,生命教育並不是一定要針對這些問題給出特定的「標準」答案,而是主張,學校課程架構應給學生空間,幫助他們發展出「發掘、思考與探索生命議題」的能力。 (二)生命教育不該刻意掩飾另類思潮的存在, 不表示生命教育就該完全平行的呈現。从易经探讨生生之道
相关推荐
被引频次大于 60的作者, 12人;篇均被引频次达到 ; • 结论:除朱淑华和樊国平来自地方图书馆外,其余均来自高校图书馆或高校院系。 所以,在特色数据库建设方面,高校图书馆进行地更多。 论文大纲 、期刊及著者群分布情况 关键词统计 • 关键词数量: 1949个 • 标引次数: 7616次 • 高频次关键词: 学科特色数据库、民族特色数据库、农业数据库、医学数据库、图像数据库、古籍数据库
软软的奶声奶气的,京京勇敢的指出她的不足却反遭嘲笑。 公开课上,在赵小桢不敢举手的情况下,李京京勇敢地举手并深情地朗读课文。 程老师开始有点慌乱,后来“只好”让京京接下去读,最后用“发颤”的声音请他把课文全部读完。 思考:本篇小说,共换了哪四个场景。 明确: 公开课前 —— 回家路上 —— 次日放学 —— 公开课上。 思考:请你根据这四个场景把本文分成四部分并用简洁的语句概括大意 明确:公开课前
反思: 为什么一个 17岁的“好学生”会使用如此残忍的手段对待自己的母亲。 为什么爱学生的老师会死在学生的手中。 结合“我们为啥要排队”的反问,毋庸置疑,我们的德育教育出了问题,为此,我们 付出了代价。 我想,这样的问题应该引起作为教育的主要执行者 ——教师的思考。 二、对当代学生思想道德现状调查 在政治观方面。 中学生有较强的国家意识和较高的爱国热情
FS LPD LAN 协议 以太网 令牌环 ARC FDDI TCP UDP ICMP IGMP RIP OSPF IP ARP WAN 协议 ATM 帧中继 X 25 串行线路协议 SLIP PPP TCP / IP 协议模型 一、未来数字技术对媒体的影响 4)融合 —— 数字媒体会将广播与通讯技术两者 整合应用,以获得更多的受众 技术融合:终端 /传输 /核心网 /接入网 网络融合
% 區議會 失業率 西貢 % 沙田 % 南區 % 油尖旺 % 東區 % 深水埗 % 九龍城 % 中西區 % 灣仔 % 地區為本的創造就業策略 • 1 . 針對地區的特徵,制定針對性的創造就業策略 • 2 資產為本的社區建設策略 ( Asset Based Community Building Approach ) 善用不同社區中的獨特的資源,促進地區發展 不同的地區有不同的特徵 貧窮長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