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县农业综合开发项目20xx-20xx年规划(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溉面积是该区 域发展农业、提高效益的根本途径。 ( 2)抵御自然灾害能力薄弱 项目区内的主要自然灾害有灾旱、风灾、霜冻、冰雹和农作物病虫害等,这些自然灾害对农作物产量、农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都有大的负面影响。 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这些灾害的发生、危害有逐年加重趋势。 因此,通过建设提灌站及其配套设施、实施保护性耕作、修建机耕路、营造农田防护林网等措施,进一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对大幅度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实现高产、稳产意义十分重大。 ( 3)农业科技支撑、服务能力不强 长期以来,项目区由于干旱、水土流失、立地条件差、 丘陵地、残垣地较多以及耕地分散、无法集中等制约因素,导致该区种植结构单一,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占到总耕地面积的 70%以上,农户 “靠天吃饭 ”的思想导致其对种植业不够重视,主要农作物品种还没有实现高产、优质、专用,良种普及率还不达 100%;农作物施肥、栽培技术还未实现标准化、规范化,灌溉、施肥、打药不合理的问题普遍存在;农业技术服务体系还不健全,农民科技素质还不适应发展需求。 农业科技支撑、服务能力不强,直接影响农产品的产量、质量成本和竞争力,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 1)低碳经济产业转型的 需要 面对低碳经济时代的到来,古县必须深入推进节能减排,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进一步加强生态建设,决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来换取眼前的发展,不能再把发展完全寄托在有限的煤炭资源上,尤其在 20xx年金融危机的冲击下,焦化企业全面陷入经营危机,不得不压减产量,勉强维持,受安全生产政策和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的影响,煤矿企业开工不足,煤炭行业效益下滑。 煤焦产业的发展不利,直接导致了经济增速明显放缓,社会就业率下降,不稳定因素增多,因此要多关注一三产业发展,促进三个产业、城乡之间统筹协调发展。 古县作为一个农业县,要在低碳经济 形势下实现国民经济总产值的稳定增长,就必须立足农村发展农业。 只有让农民富起来,才能有力地推动全县经济的发展。 项目区沟壑纵横、立地条件差、十年九旱、水土流失、农业种植结构单一等都是制约农业和农村发展的主要因素,因此20xx 年在农业上,要在保证粮食生产的基础上,发展特色农业、设施农业、高效农业,走农业现代化道路。 对于项目区而言就是要进一步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强化土地开发整理,实施平田整地、土壤改良、水利设施配套、农田防护林建设等工程,从根本上改变项目区农业基础设施相对薄弱的状况,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后劲 ( 2)开发未利用水资源,满足农作物需要 项目区水资源丰富,石壁河、尧峪河等五大河流,常年清流不断,常年清水流量达 升 /秒,区内水资源总量达 亿立方米,人均占有水资源是山西省平均值的 倍,亩均水资源是全省的 倍。 一般河流两岸均为阶地,发展农田灌溉的潜力很大。 如此丰富的水资源不能开发利用,使得项目区农作物经常处于缺水状态,产量低而不稳。 近年来项目区在农田水利设施方面从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发展旱作农业入手,引进发展了 人字闸 集水截流灌溉工程技术,丰富的小泉小水资源得到了充分利用。 此次农业综合开发的重点工程就是通过建设提灌站增加水浇地面积,对项目区中低产田进行改造,满足农作物生长期对水资源的需求。 ( 3)发展当地农业和农村经济的需要 项目所在地区无煤炭资源,工业发展落后,农村经济以农业为主,农民人均收入 4225 元低于全县农民人均收入 4380 元。 通过建设该项目,进一步改善农业基础条件,提高科技水平,大幅度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经 济效益,对发展农村经济和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重要意义。 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 1)社会经济条件及基础设施好 近年来县域经济发展迅速,财政收入连年大幅增长, 20xx 年全县生产总值完成 亿元,同比增长 %;限额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 34 亿元 ,同比增长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 13802元,同比增长 %;农民人均纯收入完成 4380 元,同比增长 %;财政总收入完成 亿元,同比增长 %,坚实的财政收入,完全可以确保配套资金的足额到位,具备实施农业综合开发的社会经济条件;电力 、交通、市场等基础设施完善,可以满足项目建设对外部环境的需求。 从社会经济条件分析,项目具有可行性。 ( 2)领导重视,服务体系完善 古县县委、县政府对农业综合开发工作高度重视,由县长挂帅,成立了农业综合开发领导组,并设立了办事机构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明确县财政为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提供财力支持,实行倾斜政策,办事机构具体负责有关事宜。 为保证农业综合开发项目顺利实施,农业综合开发服务体系的建设与农业综合开发工程同时起步,现已形成县、乡、村三级服务网络,县有中心,乡有站,村有网点和人员,乡镇配备有专职科技副乡(镇)长,村委设立专职科技副村长,形成了支持农业综合开发的良好氛围,具备实施本项目的组织能力和管理能力,可以保证项目建设和运行对组织管理的需求。 ( 3)项目区劳动力资源丰富,群众基础好,农民积极性高 项目区劳动力资源充沛,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相对较高,可以满足项目建设和运行对劳动力的需求;项目区的农民对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改变农业生产环境、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有迫切愿望,希望实施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民意调查支持率达 100%,具有广泛的社情民意基础。 ( 4)技术基础好 县农业局、水利局、林业局、农机局技术力量强,有丰富的承 担项目的经验和能力。 农业局近几年完成了优良品种引进、地膜覆盖、平衡施肥、立体间作种植等新技术的推广。 县水利局完成各类水利设施建设共 2059 处,大大提高了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改善了生态环境,促进了工农业生产的快速发展,其中: 人字闸 85 处,机电灌站37 处,机电井 28 眼,自流渠 76 处,旱井 500 眼,发展灌溉面积 万亩,治理水土流失 面积 万亩。 县林业局完成了封山育林 万亩,种草 万亩。 以上工程为下一步实施农业综合开发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第四章 水资源评价及供需平衡分析 古县农业综合开发区地处古县中东部的洪安涧河南支中上游,涧河南支在出口处的岳阳镇的五马村,与涧河北支汇合,进入洪安涧河。 涧河南支溯流而上,在石壁乡五马岭村的紫沙自然村分成两大支,主流支为旧县河,发源于永乐乡的草峪岭,另一支流石壁河,发源于石壁乡的牛儿岭。 古县农业综合开发区位于旧县河和石壁河流域内,涉及古县石壁乡的 6 个行政村 3653 人,土地总 面积 85169 亩,合计 平方公里。 由于项目区水文水资源资料欠缺,水资源条件鉴定区域按项目区所在的涧河南支考虑,以下所称项目区均指涧河南支。 此次水资源分析的主要依据是《临汾市第二次水资源评价总报告》。 项目区水资源概况 项目区位于涧河南支的中上游,流域水资源总量为 3770 万立方米,其中河川径流量 2210 万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 2534 万立方米,重复水量 884 万立方米。 水资源总量当频率 P=50%时,为 3464 万立方米, P=75%时,为 2836 万立方米。 水资源总量模数为 792 万立方米 /平方公里。 水 资源鉴定区域,按项目区所在的涧河南支考虑,涧河南支位于古县县城南部,流域涉及石壁乡、旧县镇、永乐乡、岳阳镇等 4 个乡镇的 36 个行政村,总人口 24157 人,总土地面积 476 平方公里。 其中 20xx20xx 年规划项目区涉及石壁乡的石壁、上治、高庄、三合、贾村、左村等 6 个行政村,总土地面积 平方公里。 流域现有水利工程供水量、现状需水量及供需平衡情况 供水工程现状 据 20xx 年统计资料,项目区有效灌溉面积 10110 亩,工程大都建于六、七十年代,至今已运行三、四十年,由于原来部分工程设计不合 理,加之设备老化,管理不够,很多已不能正常运行,目前实际灌溉面积仅有 3910 亩。 分设施达到情况为:自流渠道(管道)工程11 处,有效灌溉面积 2080 亩,固定渠道(管道)长 公里,其中:防渗渠道和低压输水管道长 公里,占渠道总长的 80%;排灌站工程 10 处,有效灌溉面积 1830 亩,装机 11 台, 187 千瓦。 乡镇所在地、农村生活及其它用水,大都建设了供水设备,当频率 P=50%与 75%时,均可保证供水需求,只有当 P=95%时,农村部分饮水工程发生困难。 现状需水量 综合需水量 ( 1)农业灌溉需水量 项目区现有保浇面积 3910 亩,根据多年灌溉实践及有关灌溉工程渠系利用系数,按不同保证率、不同引水方式的灌溉面积,计算出现条件下,综合灌溉定额。 当 P=50%时,综合灌水定额为 立方米 /亩, P=75%时为 立方米 /亩。 据此计算,农业灌溉需水量,当 P=50%时为 万立方米,当 P=75%时为 万立方米。 ( 2)农村、乡镇企业需水量 由于农村生活及人畜饮水保证率要求较高,利用 P=95%,故对这部分需水仍保持 20xx 年实际供水量标准。 据调查与测算,农村生活用水及 乡镇企业总需水量 万立方米,其中人民生活用水 万立方米,大小牲畜用水 万立方米。 乡镇企业用水 万立方米。 ( 3)综合需水量 当 P=50%时,综合用水量为 万立方米 当 P=75%时,综合用水量为 万立方米 现有水利工程可供水量 可供水量是指在现状供水工程运行条件下,不同保证率的来水要求提供的水量。 ( 1)农业灌溉可供水量 ① 自流灌溉工程可供水量 灌溉期间所能引用的平均流量,当 P=50%时为 立方米 /秒;P=75%时为 立方米 /秒, 据此计算可供水量: 当 P=50%时为 万立方米 当 P=75%时为 万立方米 ② 排灌工程可供水量 当 P=50%时为 万立方米 当 P=75%时为 万立方米 ③ 农业灌溉总可供水量 当 P=50%时为 万立方米 当 P=75%时为 万立方米 ( 2)农村、乡镇企业可供水量 用于乡镇企业、农村生活的水利工程可供水量按 20xx 年需水量 万立方米。 ( 3)综合可供水量 当 P=50%时为 万立方米 当 P=75%时为 万立方米 表 41 现状水利工程供需 水平衡情况表 单位:万立方米 保证率 可供水量 需水量 缺水量 水资源总量 利用率 50% 7 0 3464 % 75% 4 0 2836 % 以上分析说明,该县现状供水能力较差,水资源利用率较低,不能满足项目区乡镇企业、农业灌溉和农村生活用水需求。 项目区设计水平年( P=50%、 75%)可供水量、需水量预测及供需平衡分析 本分析、计算按 20xx 年工业产值、农田灌溉面积、人口及牲畜发展情况等进行。 发展规划指标 20xx 年 ,项目区水浇地面积 12910 亩,比 20xx 年净增 9000 亩,人口将达到 15553 人,平均增长 ‰ ,大牲畜达到 10277 头,小牲畜达到 25350 头。 20xx 年,工业及乡镇企业总产值将达到 5305万元。 需水量预测 ( 1)农业灌溉需水预测 20xx 年农用灌溉将选用经济灌溉制度,水利取得更高的灌溉效益,根据《节水灌溉技术标准选编》要求,经过计算灌溉水利用系数应为 ,根据农作物不同种植比例计算出灌溉毛用水定额 P=50%时, m 毛为 立方米,需水量为 万立方米; P=75%时 , m 毛为 立方米,需水量为 万立方米。 ( 2)工业需水预测 20xx 年,工业及乡镇企业总产值将达到 5305 万元,根据临汾市第二次水资源评价总报告,全市万元产值取水量均值 立方米 /万元计算,工业及乡镇企业总需水量 万立方米。 ( 3)农村生活需水量预测 20xx 年,人口达到 24879 人,大牲畜达到 9777 头,小牲畜达到 24350 头。 用水标准:农民生活用水标准由现状 20 公斤 /人 .日提高到 40 公斤 /人 .日,大牲畜由现状 28 公斤 /头 .日,提高到 30 公斤 /头 .日,小牲畜由现状 10 公斤 /头 .日提高到 12 公斤 /头 .日。 经计算,农村人口生活用水为 万立方米,大牲畜用水为 万立方米,小牲畜用水为 万立方米,总需水量为 万立方米。 ( 4)总需水量 20xx 年总需水量 P=50%时为 万立方米 P=75%时为 万立方米 而 20xx 年可供水量 P=50%时为 万立方米 P=75%时为 万立方米 由此可见, 20xx 年可供水量已远远不能满足 20xx 年及其以后的需水要求,建设供水工程势在必行。 可供水量预测 ( 1)农业 灌溉工程可供水量 以现有各种农业灌溉工程可提供水量为基础, P=50%时,供水能力为 万立方米; P=75%时,供水能力为 万立方米,并将 20xx—20xx 年规划兴建的工程设计供水量计入供水量。 20xx—20xx 年共建设排灌站工程 8 处,自流渠引水工程 3 处,工程完工后新增水地 9000 亩,项目区水地面积达到 12910 亩。 ① 排灌站工程可供水量 经测算,当 P=50%时,可供水量为 万立方米 当 P=75%时,可供水量为 万立方米 ② 自流渠引水工程可供水量 经测算,当 P=50%时, 可供水量为 万立方米 当 P=75%时,可供水量为 万立方米 农业灌溉工程总可供水量为 当 P=50%时为 万立方米 当 P=75。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