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纪念19世纪一位在世界近代史上作出巨大贡献的沙皇,内容摘要:

—— 亚历山大二世 1857年 2月 探究 2:结合以下材料分析: 亚历山大二世进行改革的目的何在。 目的: 化解统治危机,增强国力,重振大国威望。 二、改革的内容 ——“二一九法令” () 探究 6:结合教材内容归纳: 改革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 政治、经济、组织 ) 政治上: 经济上: 组织上: 农奴在法律上成为自由人,地主不得买卖或干涉其生活。 ① 土地仍属地主所有,农民可赎买一块份地,但大小,肥瘠由地主决定,同时农民应承担的义务也由地主决定; ②份地须高价赎买,未付清赎金前,农民仍须给地主服劳役、交代役租。 强化村社对农民的管理(由村社负责农民份地赎金和赋税的缴纳,农民须得到村社的同意才能脱离村社) 思考:农民赎买份地需要哪些条件。 A、要交付赎金 B、承担各种义务 C、服从地主关于份地的决定 •首先现金支付赎金的 20%25% •余款在 49年内对政府逐步还本付息 •还清本息后才合法拥有土地 •付清赎金前,须服劳役,付代役租,不能随意离开赎地 探究 7:结合以下材料、改革内容和教材内容思考: 如何评价亚历山大二世的改革。 材料 1: 如果总的看一看 1861年俄国国家全部结构的改变,那就会承认这种改变是封建君主制向资产阶级君主制转变道路上的一步,这不仅从经济观点来看是正确的,而且从政治观点来看也是正确的。 —— 列宁 《 关于纪念日 》 材料 2: 1877~ 1878年欧俄部分的 9150万俄亩的私有土地中 ,有 7300万俄亩属于封建地主 ,占了 80%。 部分劳动力仍被束缚在封建经济活动中 ,依靠封建地租进行生产。 农民在改革中得到的土地,按 1861年的土地市价计算仅值 5亿多卢布 ,但到 1905年为止,农民共付出 20亿卢布赎金。 农民虽付出了高昂的赎金,但得到的土地比改革前少了 ,质量也更差了。 —— 《 世界史 》 材料 3: (这次改革)实际上是对农民进行残酷的掠夺 ,是对农民施行一系列的暴力和一连串的侮辱。 —— 列宁 材料 4:一切都翻了个,一切都刚刚开始 —— 列夫 .托尔斯泰《 复活 》 开篇。 三、评价 ◆ 性 质: 封建地主主持下的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 性质的改革运动。 ◆ 进步性 : ① 废除了农奴制,推动了俄国社会的发展; ② 农奴在法律上获得自由,扩大了俄国自由劳动 力的来源,有利于工业革命的发展; ③ 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促进了俄国农业乃至经 济的发展; ④ 促使了封建生产方式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过 渡转变; ◆ 局限性: ① 不彻底性:保留大量封建农奴制残余;农民很 大程度上仍被束缚在土地上; ② 掠夺性: “ 解放 ” 后的农奴被剥夺得一干二净; ③ 欺骗性:改革后农民土地比原来还少,不足以 维持生计,重新再受盘剥。 第 3课 农奴制改革与俄国的近代化 概念解读 —— 近代化 近代化是指从传统的以自然经济为主的农业宗法社会逐渐向商品经济发达的现代工业法制社会转型的过程。 具体来说包括下列主要内容: 经济领域:工业化、全球化 政治结构:民主化、法制化 社会结构:城市化、都市化 思想观念:理性化、科学化 俄国的近代化 指俄国由封建农奴制社会向资本主义工业社会的转型,启动于 1861年亚历山大二世的农奴制改革。 探究 1: 请同学们结合本课整体内容归纳: 农奴制改革对俄国近代化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探究 2 改革如何推动了俄国的经济近代化(表现和原因)。 经济近代化过程中还存在哪些局限性。 ◆ 经济近代化的表现: 封建经济解体,资本主义农业逐渐成为俄国农业的主要成分; 原因: ① 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 ,生产技术和生产结构的更新。 ② 农村社会分化加剧 (农民、富农、地主 ) 资本主义工业发展明显加快。 原因: ① 改革增加了自由劳动力,扩大了市场 ② 政府制定了扶植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的政策 ③两次工业革命的先后进行 局限性:( 1)总体水平仍远远落后于美国。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