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远程心脏监测网络体系构建设想内容摘要:

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个体诊所内。 每个监测终端免费配备网络心电图机 1台, 网络动态心电图仪一台,网络动态血压仪一台,网络血氧仪一台, 网络心电监护仪一台, 自备计算机、打印机和上网设施。 各级中心的人员组成及职责 (一)人员组成  三级诊断中心即全国专家会诊中心,由 15位专家组成(见前)。  二级诊断中心即省级诊断中心,由 4~6位省内专家组成  一级诊断中心即县级诊断中心,由 4~10位专业技术人员组成  实行心电图室、心内科和120联动。  (二)岗位职责 1. 监测终端,即监测站的岗位职责  ( 1)负责为病人佩带动态心电图,动态血压检测仪等机器。  ( 2)熟练掌握远程网络监测设备硬件及软件的使用方法,安全、正确地给病人佩带检测机器。  ( 3)负责网络检测设备,计算机的管理使用,定期维护、保养。 确保仪器设备处于良好的备用状态,发现故障时要及时向二级中心值班人员报告。  ( 4)爱护仪器设备,防止丢失、损坏、被盗。 发生人为损坏或丢失、被盗,按下列价格赔偿:网络动态心电图检测仪每台 3万元,心电图仪每台 1万元,动态血压检测仪每台 3万元,动态血氧仪每台 1万元。   ( 5)按当地收费标准收取监测诊断费。 参照标准:心电图 30元/人次,动态心电图 180/人次,动态血压仪 120元/人次,血氧监测 元/人次。 收费专账管理,每月 3日前向一级中心提交收费清单,按规定分成比例上交一级中心。 分成比例参照标准:公司方 20%,二、三级专家会诊费 5% .一级中心 35%。 终端监测站 40%  ( 6)努力学习心电诊疗技术,达到五会:即会正确为病人佩带检测仪,会上传检测仪数据,会下载一级中心发的报告,并正确打印,会阅读一级中心发来的报告,会正确向病人解释报告,并正确为病人实施治疗。  ( 7)积极开展工作,扩大会诊范围,提高工作效率,提升医疗质量,并提升检测数量,为人民的健康作出贡献。  2. 一级诊断中心岗位职责  ( 1)负责辖区内各监测站上传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动态血压、血氧等资料的诊断工作。 及时正确出具诊断报告,下传至监测站。  ( 2)报告下传的时间规定为(从接收下载时间开始计算):心电图 15分钟内(特殊需上级中心会诊病例除外),动态心电图24小时内,动态血压 30分钟内,血氧检测 15分钟内。  ( 3)努力学习心脏检测技术,提高诊疗水平。 熟练掌握软件的应用及维护,杜绝漏诊、误诊。 遇有疑难病例立即以短信形式请二级专家会诊中心值班专家会诊。  ( 4)爱护仪器设备,定期维护、保养,确保仪器设备处于良好的备用状态,发现故障时要及时向二级中心值班人员及网络管理员报告。  ( 5)值班人员坚持 24小时双开机(手机、计算机),不准出现空岗,脱岗现象。 不准出现延迟下载及下传现象,如有软件运行异常或其他问题不能按时出具诊断报告,应及时告知监测站,以免影响病人诊治。  3.二级会诊中心职责  ( 1)二级中心设在各省人民医院或医学院附属医院心电图室。 由各省心电诊断专家及心内科专家 4~6人组成。  ( 2)负责省(或区域)范围内一级中心上传的疑难病例,疑难心电图的会诊工作。 及时正确出具会诊报告。 从接到一级中心发来会诊短信算起,心电图 15分钟内,动态心电图 2小时内,动态血压 1小时内发出会诊报告。 当遇到疑难心电图或疑难病例需全国专家(三级中心)会诊时,应及时向全国 15位专家同时以短信形式的发出会诊邀请,并告知一级中心等候。  ( 3)努力学习业务技术,确保会诊报告正确,杜绝漏诊、误诊的现现发生。 熟练掌握会诊软件的使用,定期检查,确保会诊网络始终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  关键点及瓶颈 ( 一)实行二个结合 专家与厂家相结合 医疗机构与政府相结合 ( 二)抓好六个关键环节 监测终端医疗人员达到五会 一级中心心电图技术人员达到五能 一级中心配备一名合格的网管 二级中心的专家能解决疑难心电图的分析,抓好本省一级中心的培训。 三级中心积极负责,制定全国的规划,并抓好落实。 建立培训基地及培训网络 实施中的瓶颈与解决方法    、设备及通讯技术 效果预测 ,找专家难的问题;  问题 、心血管病例,为研究和总结我国心血管病病防治经验提供了大量资料。 呵护心脏 健康生活 学习班通知 第三十五期 全国心电图培训班 《全国第四届护士及基层医务人员心电图快速普及班》通知 _____医院院长、护理部主任、护士长:您们好。 心电图是临床各科应用最广泛的诊断技术,不仅心内科、心外科、急诊科、麻醉科、 ICU等各科医生必须掌握,而且护理、基层医疗机构的医务人员也必须会做、会看心电图,会心电监护,这样才能及时发现病人的病情变化,为及时救治病人提供可靠的信息。 从 1997年起,以全国著。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