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人物探究内容摘要:
中國歷史人物 石敬瑭 12 為李嗣源指點迷津 勸李嗣源順應時勢,在兵亂 時追求帝位 中國歷史人物 石敬瑭 13 兒皇帝 李嗣源的兒子李從珂做了後唐皇 帝(唐末帝)以後,石敬瑭不服 氣,導致二人關係破裂 李從珂派了幾萬人馬攻打石敬瑭 所在的晉陽城 中國歷史人物 石敬瑭 14 兒皇帝 晉陽危急,桑維翰給他出主意, 要他向 契丹 人討救兵 石敬瑭讓桑維翰草擬 文書給契丹 當時石敬瑭 45歲,耶律德光 34歲 中國歷史人物 石敬瑭 15 契丹 阿保機政權日益強大時,常 向南侵擾五代的北部邊境, 但常常遇到阻礙,所以尚不 能長驅直入 中國歷史人物 石敬瑭 16 契丹 阿保機建國不久,曾派使者 向後梁王朝稱臣,以求得冊 封,後梁冊封契丹為甥舅之 國 中國歷史人物 石敬瑭 17 契丹 居住在我國東北的少數民族, 西元907年,阿保機在統一 各部後,建立了政權 阿保機死後,耶律德光繼立, 改國號為遼 中國歷史人物 石敬瑭 18 給 契 丹 的 文 書 稱臣於契丹皇帝,並向契丹皇帝 行父子之禮 事情成功後割讓盧龍一道及雁門 關以北諸州的土地〈燕雲十六州〉 中國歷史人物。中国历史人物探究
相关推荐
,并改国号为 清。 顺治帝 迁都北京。 二、经济方面 隋唐:①粮食以 粟 和 稻 谷为主, ②饮茶之风到唐朝风靡全国。 ③农具改进:曲辕犁和筒车。 自 五代 起,我国南方农业水平开始超过北方。 宋朝: 占城稻 (越南)引进和推广。 元世祖恢复和发展农业和措施: ①禁止圈占农田作牧场; ② 设立专管农业的机构;③修治黄河。 16世纪, 福建 、 广东 引进美洲的 玉米 、 甘薯。 (一)农业
( 《 与韩刺史樾依书 》 )。 他把满腔愤气寄托在 《 聊斋志异 》 的创作中。 蒲松龄 20岁左右开始创作 《 聊斋 》 , 40岁左右基本完成,后不断增删,至死方止,萃一生心血而成。 “ 聊斋 ” 是他的书斋名, “ 志 ” 是记述的意思, “ 异 ”指奇异的故事,指在聊斋中记述奇异的故事,全书共491篇。 《 聊斋 》 收集了大量的民间神话传说,多以狐仙鬼怪、鱼精花妖为题材
正,必须以正合,以奇胜” 老子说“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 孔子的“仁”“义”“礼”“信”管理 “仁”:对职工仁爱,对顾客热忱;不忘回报社会; 不损人利己, 不污染环境 ;积极参加社会 公益事业,塑造企业“善“的形象。 “义”:先义后利,在不损害消费者和社会、国家利 益的前提下谋取正当的经济利益;树立良好 的企业形象。 (社会责任与利润取向) “礼”:礼貌待客,文明经商,遵循各种制度
改造 三大改造 考点 1953年 —— 1956年 对生产资料所有制进行变革。 即 —— 将生产资料私有制改造为社会主义公有制,使公有制经济占据绝对优势地位,为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奠定经济基础。 ; ; ; 农业 —— 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走合作化道路; 手工业 —— 建立手工业生产合作社,走合作化道路; 资本主义工商业(私营工商业) —— 利用、限制、改造、赎买、公私合营。 意义 时间 实质
何评价和区别这些战争的性质,是一个 重要的问题。 对于这些民族之间战争,要从我国是一个整 体的统一 多民族国家的立场出发,进行实事求是的评论。 总体上说,凡是进行分裂割据、破坏民族团结、违背人民 根本利益的战争,要视为非正义的战争。 而符合包括少数 民族在内的中华民族的利益,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顺应 国家统一发展趋势的战争,则是正义的战争。 如清朝讨伐 西北边疆的分裂势力
先生提出在香港實行「一國兩制」。 因為他知道香港十分繁榮安定,此制對將步向現代化的國家是必須的。 很多香港人更協助建設與幫助國家 ,就像之前的大地震一樣 ,可見港人是很願意奉獻自己去扶助國家。 此外 ,過去多年來 ,香港是海外與中國接觸的橋樑 ,這樣能令香港與內地建立更緊密的關係。 蔡曉嵐的感想 2) 了解到中國改革開放三十年的轉變後 ,我認為我應該更努力學習 ,知道更多國家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