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发展及法治环境建设汇报内容摘要:

)高端人才聚集工程。 制定了中关村高端领军人才聚集工程实施方案。 42名中关村企业人才入选中央“千人计划”, 69名中关村人才入选“北京海外人才聚集工程”。 中央组织部组织 14家中央企业在中关村集中建设“未来科技城”,其中神华集团的北京低碳清洁能源研究所已开工建设。 二、建设中关村示范区的近期工作情况 (八)税收政策。 财政部牵头,制订支持中关村示范区创新创业的 4条税收政策。 (九)发展规划。 国家发改委牵头,研究编制了 《 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发展规划纲要( 20202020年) 》 ,将于近期修改完善后报送国务院审批。 (十)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在核心区海淀园精简优化企业审批服务流程,初步实现了 12个部门 19项市级审批权限下放,部分审批业务办理时限缩减 50%以上。 三、现行 《 中关村科技园区条例 》 的实施情况 《 中关村科技园区条例 》 (以下简称“ 《 园区条例 》 ” )是市人大常委会 2020年 12月审议通过的地方性法规。 《 园区条例 》 是中关村在制度创新和法治环境建设方面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 园区条例 》 自 2020年 1月 1日实施以来,在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扶持中小企业创新创业,支持企业做强做大,促进中关村高新技术产业持续快速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现行 《 中关村科技园区条例 》 的实施情况 (一)先行先试的改革和制度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中关村的创新活力和生产力得到了明显解放 《 园区条例 》 遵循“法无明文禁止不为过”的市场经济法治原则,以保护创业者和投资者的合法权益为宗旨,在工商登记注册、科技成果投资入股、风险投资、竞业限制等方面做出了领先全国的创新性规定。 按照 《 园区条例 》 的规定,全国第一家不核定经营范围的企业、第一家有限合伙制风险投资机构、第一家高新技术成果占注册资本 100%的企业、第一家中国自然人与外商合资的企业,都出现在中关村。 三、现行 《 中关村科技园区条例 》 的实施情况 (二)政府管理和服务的水平有了新的提高,中关村的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 《 园区条例 》 第五章从政府信息公开、决策听证、规范收费和检查、受理投诉等方面,率先、专门对政府行为的规范做出了规定。 《 园区条例 》 实施后,市政府及有关部门按照 《 园区条例 》 的要求,短时间内就出台了一系列配套的规范性文件,保证了 《 园区条例 》 的及时、有效落实。 《 园区条例 》 实施以来,中关村每年新创办高新技术企业达到了3000家左右。 三、现行 《 中关村科技园区条例 》 的实施情况 (三)中关村自主创新成果不断涌现,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又好又快,圆满实现了市委市政府确定的中关村建设 “ 三年大变样、五年上台阶 ” 的目标 《 园区条例 》 设置了知识产权保护一节,对知识产权、商业秘密、竞业限制等做出了明确规定。 在 《 园区条例 》 的直接推动下,中关村研发出了中文搜索引擎、计算机芯片、集成电路制造重大装备、超级计算机、移动通讯国际标准和非典灭活疫苗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和新标准;一批技术解决方案在国家。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