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诗歌单元序言导读1、新诗与旧诗的辨别:内容与形式2、内容摘要:

中流,敲击船桨立下誓言:不清中原 不罢休。 见 《 晋书 祖逖传 》。 后因以 “ 击楫中流 ” 称颂收复失地报效国家的激烈壮怀和慷慨志节。 现在比喻立志奋发图强。 中流砥柱:中流,河流中央;砥柱,黄河三门峡东的石山。 就像屹立在黄河急流中的砥柱山一样。 比喻坚强而能起支柱作用的人或集体。 遏:遏制、遏止 —— 拜谒、和蔼、竭力 这首词写于 1925年。 1925年,是北伐战争开始的前一年,农民运动蓬勃开展。 毛泽东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运,建立了农民协会,创建了党支部,1925年 10月,毛泽东从韶山前往广州创办全国农民运动讲习所,途经长沙,重游橘子洲,面对绚丽的秋景,回忆往昔的岁月,写下了这首气势磅礴的词。 二 写 作 背 景 一、上阕内容构成: 三 诗歌赏析 具体介绍时令、地点。 关键词语:独立、寒秋 蕴含的意义: 旁证材料: 独坐敬亭山 —— 李白 独钓寒江雪 —— 柳宗元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 晏殊 描述眼前所见之景。 关键词语:看、红、染、争、击、翔 注意修饰限制词语:万、百、层、漫、遍、尽、透、长、浅、 蕴含的意义: 方法:①归纳画面本身的内容;②揭示它与主要人物或事件的内在联系。 表达心中所思。 关键词语:怅、问、谁 蕴含的意义: 上阕的抒情方式: 直接抒情: 借景抒情: 借写人记事抒情 : 文中人物角色的转换: 游人 —— 诗人 —— 哲人 —— 斗士 下阕的内容构成: 转换:转入对往昔革命战友和革命活动的回忆。 关键词语:携、百、峥嵘、稠 蕴含意义: 描述同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