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行政制度史课件第二章主讲:赵沛教授山东大学内容摘要:
的行政决策与执行制度 一 、 中枢行政决策与行政执行制度 两宋时期的中枢行政决策与执行制度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北宋前期 , 实行的是中晚唐以来的中书门下体制;自宋神宗元丰年间至南宋 , 实行的是省部制 , 包括北宋中后期的三省六部制和南宋的两省六部制。 (一)北宋前期的中书门下体制 下的中枢决策 三省六部九寺五监(虚职) 中书门下及其诸使: 枢密院决策体制 三司决策 宋代中央决策程序: • 尚书省六曹事,先由本曹检具条例商议决定,再关报省内有关曹司;无异议者,即赴尚书都省讨论,重要者集议,议定上中书省。 有关边防、禁军等事,上枢密院。 中书省、枢密院分别议论处置方案,面奏或进状得旨,即录送门下省;门下省审读详校,有异议则封驳缴奏,大带入状论列,小事缴状内改正,无舛误则录送尚书省施行。 ( 二)元丰改制后的三省一院决策体系 三省 ( 中书省 、 门下省 、 尚书省 ) 和一院 ( 枢密院 )。 中书省 、 门下省设在皇宫之内 , 参与中枢行政决策。 以尚书省六部统领中枢政务 , 撤销各种虚职 , 诸差遣使并入省台寺监。 三省长官合计四人 , 共同辅政 , 三省各司其职:中书草诏 、 门下审阅 、 尚书奉行。 起初 , 三省向皇帝分班奏事 ,后改为三省共同听旨 、 共议政务的运作方式。 尚书省六部事 , 先由本部商议 , 再报省内有关部司;无异议者 , 即付尚书省讨论 , 重要事务 , 需集议 , 议定上中书省。 政务信息: , 各类政务文书经进奏院汇总 , 由门下省上报皇帝 , 皇帝诏令则通过门下省分发各地方政府及诸部司。 二、地方行政决策与行政执行制度 (一)虚三级制 地方政体的决策机制: • 路:路的行政机构主要有三个系统,安抚使司、转运使司和提举常平司,依次简称帅司、漕司和仓司。 三司各有所职,互不统属,路不是一个完整的行政区,没有统一的行政首长,甚至不存在统一的行政地域范围,只有按事权划分的各个行政系统。 分权之彻底、制衡之严密,历代所未尝见。 • 府、州和通判决策系统 • 县制 (二)差遣使决策体制。中国行政制度史课件第二章主讲:赵沛教授山东大学
相关推荐
司法当局的审判惯例称为 “ 廷行事 ” ,同样具有法律效力。 □当事人不服判决的,可要求再审,称为 “ 乞鞫 ”。 □汉律有 “ 鞫狱 ” 和 “ 断狱 ” ,即对被告人进行审讯和判决。 第三节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司法制度 一 .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立法机构 ( 一 ) 三国 ( 曹魏 ) 时期的立法机构 ( 二 ) 两晋时期的立法机构。 ( 三 ) 北魏的立法机构 ( 四 ) 北齐的立法机构 二
貌 • 3.人物传记要塑造生动的人物形象 • 4.人物传记要体现鲜明的文学风格 • 关于他的姓氏,有一天,大约在他 30岁左右,他公开宣布,说他的姓名并非巴尔扎克 奥瑙利,而是德 巴尔扎克 奥瑙利。 他更宣称:他一直持有这个高贵门第的一切特权与名分。 事实上,他的父亲不过只在开玩笑时吹过一次牛,而且是在最亲近的家族圈内,说自己可能和古代骑士德 昂特拉格 巴尔扎克的家族沾一点远亲
,完成专业资料的归纳整理、学术论文的写作等。 1. 具备查询经济信息,初步分析我国现行经济状况的能力。 2. 具备根据现实经济状况,归纳判断我国货币政策变化方向的能力。 3. 具备分析货币政策变化对现实经济影响情况的能力。 4. 具备通过查询各国货币政策变化,比较分析各国货币政策效用不同点的能力。 5. 具备计算机操作能力,具备使用网络搜索工具,进行资料检索,完成货币政策研究类专业论文的能力。
》 ( CSPD) 知识仓库 《 中国法律知识仓库 》 ( CLKD) 《 国家科技成果数据库 》 ( SNAD) 《 中国医院知识仓库 》 (CHKD) 《 国内外标准数据库 》 ( SCSD、 SOSD) 《 中国农业知识仓库 》 (CAKD) 《 国学宝典数据库 》 ( GXBD) 《 中国建筑知识仓库 》 (CUAD) 《 哈佛商业评论数据库 》 ( HBRD) 《 中国城市规划知识仓库
重帖经、墨义。 • 帖经:先试帖经并略问大义; • 墨义:笔答经义,考疏与注(各 5题) • 选试: 常科登第后,由吏部考试,城址为选试,只有通过选试方能正式任官。 • 投卷: 唐代科举考试的变通制度。 • 殿试和武举。 第五节、两宋时期的人事 行政制度 一、 官员选任制度 以进士一科取士的基本格局 宋代进士分为三等:一等称作进士及等;二等称作进士出身;三等赐同进士出身。 三年一次的州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