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78-4零件图上技术要求的注写内容摘要:
图解规律 孔公差带与轴公差带之下 间 隙 配 合 过 盈 配 合 标准公差是国家标准规定的确定 公差带大小 的任一公差。 标准公差数值表(摘自 GB/T - 1998) 基本尺寸 mm 标 准 公 差 等 级 IT01 IT0 IT1 IT2 IT3 IT4 IT5 IT6 IT7 IT8 IT9 IT9 IT11 IT12 IT13 IT14 IT15 IT16 IT17 IT18 大于 至 μm mm — 3 2 3 4 6 9 14 25 40 60 1 3 6 1 4 5 8 12 18 30 48 75 6 9 1 4 6 9 15 22 36 58 90 9 18 2 3 5 8 11 18 27 43 70 19 18 30 1 4 6 9 13 21 33 52 84 130 30 50 1 4 7 11 16 25 39 62 90 160 1 50 80 2 3 5 8 13 19 30 46 74 120 190 3 80 120 1 4 6 9 15 22 35 54 87 140 220 120 180 2 5 8 12 18 25 40 63 90 160 250 1 4 180 250 2 3 7 9 14 20 29 46 72 115 185 290 250 315 4 6 8 12 16 23 32 52 81 130 29 320 315 400 3 5 7 9 13 18 25 36 57 89 140 230 360 400 500 4 6 8 9 15 20 27 40 63 97 155 250 400 4 注 : 基本尺寸小于或等于 1mm时 , 无 IT14至 IT18。 标准公差值 小 大 低 高 精度 IT01 IT0 IT1 … IT18 标准公 差规律 大 小 尺寸段 在同一公差等级下 标准公差值 小 大 标准公差 (IT) 标准公差与基本偏差 标准公差与基本偏差 标准公差 (IT) 标准公差是国家标准规定的确定 公差带大小 的任一公差。 标准公 差规律 低 高 精度 IT01 IT0 IT1 … IT18 标准公差值 小 大 大 小 尺寸段 在同一公差等级下 标准公差值 小 大 基本偏差 在极限与配合制中, 确定公差带相对零线位置的极限偏差称为基本偏差。 它可以是上偏差或下偏差,一般为靠近零线的那个偏差。 +基本尺寸+0轴公差带ei孔公差带esEIES0EFB+EI0基本偏差基本尺寸CCDDEAFGF G HJSJKM NR S TU VYXPESZCZBZ ZA零线(a ) 孔的基本偏差示意图k mnrp ts uv x yzaz eizbzcef基本尺寸ab基本偏差0+零线escdcde(b) 轴 的基本偏差示意图fgf hgjsj 配合制 相互配合的零件组成的一种制度称为配合制。 国 家标准规定了两种配合制 基孔制配合 和 基轴制配合。 基孔制配合 基本偏差为一定的孔的公差带,与不同基本 偏差的轴的公差带形成各种配合的一种制度。 基本尺寸轴间隙配合轴过渡配合轴 轴轴孔“H”过盈配合轴 轴基准孔 基本偏差为 H,下偏差为 0。 基准孔公差带 配合制 基轴制配合 基本偏差为一定的轴的公差带,与不同基 本偏差的孔的公差带形成各种配合的一种制度。 基准轴 基本偏差代号为 H(上偏差为0,下偏差为负值)。 基准轴公差带 过盈配合基本尺寸间隙配合 过渡配合轴“h” 优先与常用的孔公差带( GB/T1801- 1999 ) K4K5K6K7K8Js4H4B12B10B11A12A10A11A9 B9H12 Js12C12H13 Js13G5G6G7G8F8E8D8C8D10C10C11 D11C9 D9E10F9E9D7F6F7E7Js8H8 J8H10H11H9Js10Js11Js9J6J7H6H7H5Js6Js7Js5H2H3H1Js2Js3Js1M4T6T7T8R8N8M8 P8 S8P9N9P5P6P7N6M6M7 N7M5 N5R6 S6R7 S7R5 S5U8 V8 X8 Y8 Z8X6X7U6 V6U7 V7Z6Y6Y7 Z7常用公差带 优先选用公差带 一般用途的公差带 k4k5k6k7k8b10b11b12b13a11a13a12b9a9a10d7g8d11c11c12d9c9c10 d10c8 d8e9 f9e10f8e8h11h13h12js 13js 12。1678-4零件图上技术要求的注写
相关推荐
像 管 中放 Ⅱ AGC 放大 AGC 检波 抗干扰 电路 延迟 AGC放大 工作原理 —— 天线接收的信号经高放、变频、中放后进行检波,取出视频信号 →预视放对视频信号进行放大后 →分别输送到下一级视频放大和抗干扰电路去除干扰 →再经 AGC检波、放大电路取出 AGC电压 uAGC( 输入信号强, uAGC大;输入信号弱, uAGC小) →uAGC除控制中放增益外,还经延迟放大控制高放增益 (
主视图按 形状特征和加工位置 原则,将轴线水平放置。 一般用两个视图,主视图采用全剖,左视图表示其外形和孔分布情况。 其他小结构用局部放大图 和 简化画法。 盘盖类零件由径向尺寸和轴向尺寸,径向基准主要是轴线,轴向基准是与其他零件接触的端面。 配合表面和轴向定位端面,表面粗糙度、尺寸精度要求较严,端面和轴线之间常有垂直度或端面圆跳动等形位公差要求。 二、 盘盖类零件 A 其余手 轮HT1
位的尺 寸,应参考其配合的零件的相关尺寸, 或参考有关的技术资料予以确定。 零件间相配合结构的基本尺寸必须一 致,并应精确测量,查阅有关手册,给 出恰当的尺寸偏差。 零件上的非配合尺寸,如果测得为小 数,应圆整为整数标出。 二、零件测绘的注意事项 零件上的截交线和相贯线,不能机械地照实 物绘制。 因为它们常常由于制造上的缺陷而 被歪曲。 画图时要分析弄清它们是怎样形成 的
角轮廓接触 铸造圆角 过渡线 过渡线 : ( 2)两等直径圆柱相交 切点附近断开 铸造圆角 ( 3)平面与平面、平面与曲面过渡线画法 A 过渡圆弧与 A处 圆角弯向一致 ( 4)圆柱与肋板组合时过渡线的画法 从这点开始有曲线 相交 相交 相切 相切 倒角和圆角 为了去掉锐边、毛刺和便于装配,在轴和孔的端部一般都加工成倒角;为了避免因应力集中而产生裂纹,在轴肩处加工成圆角的过渡形式
0 0 1 . 4 3 1 0 . 3 4 3 . 6 8 2 1 . 6 5 2 . 3 3 3 232 . 3 3 11z 0,G ( z )1 系统是稳定的得并代入 R(s) G(s) C(s) T 0111 . 3 6 8 )111 ) (11( 11z 0)(410 . 3 6 8 )1 ) ( z(z 0)41(41)41 ) ((zG ( 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