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信息科技大学高频课设报告小功率调频发射机的设计与实现(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集电极电流发射极电流:集电极电压:发射极电压:基极电压: 计算 T2 的静态工作点 mAIIImAKVRVIVVVVVVVVVRRRVEQEQCQEQEQCCCQB E QBQEQCCBQ111012)108(10222222229892集电极电流:发射极电流:集电极电压:发射极电压:基极电压: 计算 T3 的静态工作点 mAIIImAVRRVIVVVVVVVVVRRRVEQEQCQEQEQCCCQB E QBQEQCCBQ1)3605(1413:12)(3333333331211123集电极电流:发射极电流集电极电压:发射极电压:基极电压: 4 计算电路振荡频率 f=? MH zCLf 12 1 12641   七、 工作原理 LC 振荡与调频电路:图 3 中产生频率 0f =5MHz 的高频振荡信号。 变容二极管线性调频,最大频偏 mf =10kHz。 发射机的频率稳定度由该级决定。 缓冲隔离级:将振荡级与功放级隔离,以减小功放级对振荡级的影响。 因为功放级输出信号较大,工作状态的变化(如谐振阻抗变化)会影响振荡器的频率稳定度,或波形失真或输出电压减小,为减小级间相互影响,通常在中间插入缓冲隔离级。 缓冲隔离级常采用射级跟随器电路。 为减少射极跟随器对前级振荡器的影响,通常要加耦合电容。 功率激励级:为末级功放提供激励功率。 如果发射功率不大 ,且震荡级的输出功率能够满足末级功放的输入要求,则功率输入激励级可以省去。 末级功放:将前级送来的信号进行功率放大,使负载(天线)上获得满足要求的发射功率。 如果要求整机效率较高,则应采用丙类功放;若整机效率要求不高,如 A < 50% ,波形失真要小,则可以采用甲类功放。 但是本题要求A > 50% ,故选丙类功放较好。 八、 调试过程 (1) 当连 接 完电路的第一级时,检查一下有没有短路之类的错误,然后测试电路有没有起 振 ,加上 调制信号后 看是否有频偏。 (2) 在连 接 完所有的电路,检查连线是否有短路,电路是否连接正确。 如果连接正确,则开始对第一级电路进行调试,测量第一级三极管静态工作点,观察第一级的输出波形。 (3) 接着对第二级电路进行调试,测量第二级三极管的静态工作点,并观察其输出波形。 (4) 接着对第三级电路进行调试,测量第三级三极管的静态工作点,并观察其输出波形。 对最后的耦合级进行调试 ,观察第四级加信号源前的波形。 (5) 通过调耦合级直至输出波形没有失真,观察输出波形。 九、 分析 测试变量 理论值 测试值 VBQ(T1) VEQ(T1) ICQ(T1) VBQ(T2) VEQ(T2) ICQ。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