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fid安全议题内容摘要:

性,及主動標籤不被察覺的電波發送個人資訊、時間及區域等資訊  暴露消費者的資訊,甚至侵犯消費者其他私領域行為,諸如行程、地點等。  未妥善處理物品上的 RFID,舉凡衣服、食品、汽車甚至垃圾等,都會不經意透露出個人相關資訊。 RFID侵害隱私權。  目前發展之 RFID技術,對於個人的私密物品與採購等一般消費情形的隱私權,已足以讓大眾產生疑慮。  未來更可能使用在證照或身分證件等方面,資料曝光的危險性相形更高。  隨之而來如駭客或是政府的監視,也都影響到每一個人民的權益。 RFID vs. 隱私權  RFID記載之資料是否足使特定人的個人資料有揭露的危險。  根據 RFID蒐集而得之資訊是否需當事人同意。  第三人有無利用或攔截 RFID下載資料之權利。 是否需取得當事人同意。  RFID記載之資料屬於何人所有。 當事人有無自行刪除 RFID記載資料之權利。 RFID記載之資料是否足使特定人的個人資料有揭露的危險。 RFID記載之資料如包含姓名、電話、地址、身分證字號及出生年月日等, 均應屬於特定人之個人資料。 幾個問題 下列資訊是否屬於個人資料 ?  就診紀錄、病史及使用藥物資訊  消費記錄與消費 地點 – 產品離開消費場所或進入私人場域時, RFID是否可以持續追蹤並定位 ?  使用紀錄  關於消費者購買產品時之購物品牌、種類、金額、購買地點及日期是否屬於特定人之個人資料 ? – 該資訊通常無法足資識別該個人之資料,但經蒐集整理分析後,可能歸納出個人購物特性及習慣,此類尚有爭議  麻州大學( University of Massachusetts)、 RSA 信息安全公司以及 Innealta公司的研究結果  研究人員收集了美國三大付費協會和幾家大的信用卡公司發行的 20多種信用卡,使用一個經過修改的商業用 RFID掃瞄器進行測試,他們發現大多數的信用卡會洩露名字、卡號和有效期限的資料。  Visa公司的發言人表示,該公司的非觸碰式信用卡網路採用加密技術核對每項交易,可以防範一些詐欺案件的發生。 但是,這不能保護信用卡的用戶名和卡號被盜。 新式 (RFID)信用卡會洩密個人資訊 文章轉自  使用 RFID的信用卡中,有的可以看到存儲信用卡資料的微晶片,但有的看不到。 Visa公司的「非觸碰式」信用卡有個標識:在卡的正面或反面有四條垂直的波狀條紋。  最好是給你的信用卡公司打電話,你可以要求一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