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讲中华文明的起源、第2讲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第3讲内容摘要:
习陈胜、吴广的革命首创精神,从而确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增强承受挫折的能力。 3.通过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认识儒家思想的双重影响;体验历史上以人为本、善待生命、关注人类命运的人文精神,培养对古代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主流的认同感。 北师大版 4.通过 “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 ”的举措,体会汉武帝 “雄才大略 ”,认识 “创新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灵魂 ”,只有创新社会才能发展。 5.通过 “昌盛的秦汉文化 ”,认识国家统一,经济繁荣,是科技发展的根本保证。 今天,我们要以古人为榜样,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为中华民族的复兴作出贡献;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无愧于祖先,无愧于子孙。 7.观察 《 秦始皇陵兵马俑 》 图,感受 “秦王扫六合 ”的威武气势,激发我们开拓进取的雄心壮志,认识:它既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巧夺天工的艺术创造,也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 6.通过司马迁创作 《 史记 》 的历程,学习他砥砺意志、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秉笔直书、求真务实的治学精神;坚持 “以人为本 ”的人文主义精神;生为人杰,死重泰山的人生价值观。 北师大版 8.通过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淝水之战等经典战例,认识 “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 9.通过 “南方经济的发展 ”,认识:和平安定的社会环境是经济发展的必备条件;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充分合理地利用外来劳动力,能够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 北师大版 10.结合 《 西晋内迁各族分布图 》 、北魏孝文帝改革等,理解在长达数百年的冲突与交流中,各族人民生活方式、风俗习惯等方面,呈现出逐渐认同的趋势,认识中华民族的历史是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历史,确立民族平等,友好交往的意识。 11.通过 《 云冈石窟 》 图,认识:虽然统治者开凿石窟的目的是宣传迷信,但它们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辛勤劳动和智慧的结晶,浩大的工程、雄伟的气魄和优美的艺术形象,显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力量。 今天,我们应批判地继承这些古代优秀的文化遗产,树立正确的文物古迹观,养成自觉保护文物的良好习惯。 北师大版 应用示例 例 商鞅变法给秦国带来根本性的变化,为秦灭六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废除土地国有制,国家承认私人的土地所有权。 凡是努力从事农耕,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免除徭役,作为奖励。 禁止弃农经商。 凡是在战场上杀敌立功的人,赏给爵位或官职。 全国设 31县,由国君直接委派官吏去治理。 公布法律,实行连坐法。 材料二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 《 古风 》 北师大版 材料三 图 (a) 图 (b) 北师大版 (1)据材料一,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中,除改革土地制度、奖励军功、严明法令之外,还有哪两项对后世影响深远的措施。 (不得照抄材料原文 ) (2)材料二中李白所盛赞的 “ 秦王 ” 是谁。 (3)据材料三两幅图片所示,秦朝为巩固统一采取的两项重要措施是什么。 北师大版 [解析 ] 本题为图文材料题。 材料一主要叙述了商鞅变法对后世影响深远的措施;材料二、三主要讲述了秦始皇兼并六国和巩固统一国家的措施。 解答此类问题要具有技能迁移能力。 [答案 ] (1)重农抑商;推行县制。 (2)秦始皇 (嬴政 )。 (3)统一文字;统一货币。 北师大版 一、隋朝的统一与大运河 第 5讲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1.隋朝的统一 (1)________年, ________ 建立隋朝,年号开皇,他就是隋文帝。 (2)________年,隋朝灭陈朝,南北重归统一。 (3)意义:结束了分裂割据局面。 继秦汉之后,中国又一次实现了统一。 581 杨坚 589 北师大版 大运河开通 (605—610年;隋炀帝 ) (1)目的:加强南北交通,巩固统治。 (2)概况:以 ________为中心,北达________,南至 ________,自北向南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和江南河四段,全长两千多千米。 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 (3)意义:①大运河的开凿,体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伟大的创造力。 ②大运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它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文化交流与发展;持续发挥着贯通南北动脉的作用。 洛阳 涿郡 余杭 北师大版 [特别提示 ] 秦朝与隋朝的 相似 : ①都结束分裂,实现统一; ②都开创了新的政治制度并被后世所沿用; ③都修筑了一项闻名世界的伟大工程; ④都因暴政而被推翻,二世而亡。 北师大版 唐王朝的建立: 618年,李渊(唐高祖)建立唐朝,定都长安,统一全国。 唐太宗 ——“贞观之治 ” (1)原因 :①吸取隋朝灭亡教训;(客观原因) ②唐太宗选贤举能,知人善任,虚心纳谏。 (主观原因) (2)贞观新政: ①轻徭薄赋,减轻农民负担; ②完善三省六部制、科举制③在 《 隋律 》 的基础上,修订 《 唐律疏议 》 (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备的法典)④密切与少说民族的关系。 (3)作用 :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国力增强,被誉为 “贞观之治 ”。 二、唐太宗与贞观之治 北师大版 武则天 ——“贞观遗风 ” (1)________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措施:①重用酷吏,打破大族控制政局、垄断高官的局面;②改 《 贞观氏族志 》 为 《 姓氏录 》 ,规定凡五品以上的官员包括因军功升至五品的士兵都可以列入其中,以提高他们的政治地位;③大力发展科举制度,开创武举;④减轻农民负担,采取各种措施促进社会生产继续发展。 (2)表现:武则天统治时期,人口明显增长,边疆得到巩固和开拓,史称有 “贞观遗风 ”。 (3)影响:为唐朝全盛时期的到来奠定了基础。 人称 “ 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 武则天 三、气度恢弘的隆盛时代 北师大版 唐玄宗 ——“开元盛世 ” (1)措施:重用贤能,大力整顿吏治;改革军事、财政、漕运制度。 (2)表现:唐玄宗统治的前期,年号 “开元”,政局稳定,经济繁荣,被誉为 “开元盛世 ”。 [特别提示 ] 盛世局面 (贞观之治、开元盛世 )的相同点:①原因:统治者都调整统治政策;减轻农民负担;②表现:政治清明,社会稳定,经济恢复发展,人民生活有所改善;③启示:国家统一,社会稳定,是盛世局面出现的前提和基础。 社会经济繁荣 ( 1)农业:曲辕犁、筒车灌溉 ( 2)手工业: 邢窑的白瓷、越窑的青瓷、蜀锦、扬州铜镜、南昌瓷器、宣州纸笔、苏州丝织品 ( 3)人口:唐玄宗时,增至一千多万户。 四、昂扬进取的社会风貌 科举制度焕发的活力 创立 :隋朝(文帝)时创立,隋炀帝设进士科;唐朝时完善(武则天设武举) 定义 :通过分科考试选拔官吏。 科目: 明经和进士。 影响: 选拔优秀人才;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有利于唐诗的繁荣;带来了革新气象和创新精神;促进了世界文官制度的形成 废止 :清末( 1905年)废除。 衣食住行时尚 特点 :多民族性、融合性 表现 :饮茶风靡全国、骑马出行 博大宏放的精神风貌 原因 :国运鼎盛,政局安定;选官制度的创新为社会的发展注入了活力。 特点 :胡汉交融和中西贯通,展示了博大开放、海纳百川与充满活力的时代精神(与时俱进) 北师大版 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 ( 1)吐蕃:今藏族人祖先,住青藏高原一带;松赞干布基本完成统一,迁都逻些城,建布达拉宫。 ( 2)唐蕃友好往来: 唐太宗时,文成公主入藏嫁松赞干布。 唐中宗时,金城公主嫁给尺带珠丹。 “ 和同为一家 ”。 唐穆宗时,建 “ 甥舅会盟碑 ” (拉萨大昭寺门前) ( 3)作用:文成公主入藏促进了吐蕃经济文化的发展与进步,奠定了汉藏密切交往的基础。 五、“和同为一家” 点苍山会盟 六诏 :今云南洱海地区。 南诏首领皮逻阁统一六诏(彝族和白族的祖先),定都太和城(云南王) 会盟 : 794年,南诏王和唐朝使团在点苍山会盟,表示 “ 永无离贰 ” 意义 :对我国西南地区的开发做出了很大贡献。 《 步辇图 》 阎立本(唐) 描绘唐太宗接见松赞干布求婚使节的情景。 北师大版 1.遣唐使: 遣唐使把唐朝的典章制度、天文历法、书法艺术、建筑艺术以及生活习俗等带回本国,对日本的生产、生活与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2.鉴真东渡 :唐玄宗时,鉴真东渡日本弘扬佛法。 对中日经济文化交流作出了杰出贡献。 3.玄奘西行 :贞观初年,玄奘从长安出发,到天竺研习佛法。 著作《 ______________》。 玄奘是第一个系统地把天竺佛教、历史、地理、风土人情等记录下来并介绍到中国的人。 4.唐都长安 :当时国际性的贸易大都市。 大唐西域记 六、开放与交流 北师大版 七、重大发明与科技创新 赵州桥: 建造:隋朝著名工匠 ________ 设计建造。 评价:是世界上保存完好、最古老的一座单孔大石桥。 被誉为 “ 世界建桥史上的一个奇迹 ”。 开创了世界平拱桥建筑的先河。 “ 白痴长虹横水面,一弯新月出云霄 ” 李春 北师大版 八、璀璨的文学艺术 唐诗:唐朝是我国古代诗歌发展的黄金时代。 其中,影响最大、成就最高的诗人是 “ 诗仙” ________、 “ 诗圣 ” ________。 乐舞:相传有唐太宗的 《 秦王破阵乐 》 和唐玄宗的 《 霓裳羽衣舞 》。 民间公孙大娘的剑器舞天下无双。 石窟艺术:甘肃 __________________。 它所藏艺术珍品是中外文化交流的瑰宝。 唐三彩 唐朝的彩陶制品,一黄、绿、蓝、赭等为基本色。 在唐朝时已输出国外,是我国古代对外交流的历史见证。 李白 杜甫 敦煌莫高窟 北师大版 拓展升华 1.通过隋朝 “繁盛 ”的历史,认识隋朝大运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它的开通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勤劳智慧和伟大的创造力,值得我们骄傲。 感悟国家统一、社会安定,有利于经济的发展。 2.通过 “贞观之治 ”,认识唐太宗是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他的治国政策合乎潮流,顺乎民意;认识存百姓、爱民力有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 3.通过唐太宗、武则天和唐玄宗重用人才的史实,感悟 “用贤则昌,失贤则亡 ”的道理。 北师大版 4.通过曲辕犁、筒车的发明和使用以及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树立创新的科学态度。 5.通过文成公主入藏的史实,认识唐太宗开明的民族政策,赢得了少数民族的拥戴,促进了边疆地区的开发和进步,巩固和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感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是各民族人民长期开发、共同建设的结果,是各民族之间友好交融的结果;树立尊重异族文明的意识,培养待人宽容的豁达性格。 北师大版 6.通过唐朝对亚洲国家的影响,理解唐文化的世界意义,激发我们的民族自豪感,树立对外开放的意识。 通过鉴真东渡、玄奘西游的艰辛,感悟成功不是一蹴而就,追求理想的道路上难免遇到坎坷,要改变多舛的命运、生活的艰辛,需要执著的追求;学习他们顽强的毅力和不怕挫折的精神。 7.认识隋唐时期的科技成就,对世界文明发展所起的积极作用,体会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树立为中华民族崛起而读书的远大理想。 北师大版 8.比较李白与杜甫创作诗歌的艺术特色,体会诗歌艺术中的语言美、艺术美,感受他们热爱祖国、关心人民疾苦的情感,增强我们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对现实生活的关注。 用观察法,体会乐舞和敦煌莫高窟的艺术魅力,感受古代先人的伟大创造力,提高鉴赏和审美能力。 北师大版 应用示例 例 1 [2020怀化 ] 孙中山说过:现在各国的考试制度,差不多都是学英国的,穷流溯源,英国的考试制度,原来是从我们中国学过去的。 其历史依据是我国古代实行的 ( ) A.禅让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科举制 [解析 ] D 本题考查科举制度的影响。 我国隋唐时期的科举考试制度,影响到英国的文官选官制度。 北师大版 例 2 [2020 襄阳 ]【 梦回盛世大唐 】 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声望,。第1讲中华文明的起源、第2讲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第3讲
本资源仅提供20页预览,下载后可查看全文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相关推荐
第七章公共危机管理的决策机制
设立纵向指挥层面 其次,建立分级执行机制 准备阶段 ——实施阶段 ——总结阶段 计划、指挥、协调 第二节 公共危机决策概述 六、公共危机管理决策的环境和条件 决策环境: 法制环境的发展 社会参与机制的完善 不良环境: 时间紧迫 信息有限 人力资源紧缺 技术支持稀缺 第二节 公共危机决策的概述 七、公共危机管理决策的方法 危机事前决策法
秦王扫六合李白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
皇帝决断。 在地方上,推行 郡县制 ,分天下为 36郡,郡下设 县。 郡县制的推行,在我国历史上影响深远。 想一想 巩固统一的措施 统一货币 统一度量衡 统一文字 统一思想 统一货币 战国时期,各国货币差别很大,影响各地的经济交流。 秦灭六国后,规定在全国使用统一的圆形方孔钱。 统一度量衡 在统一货币的同时,秦始皇也统一了度量衡,对尺寸、升斗、斤两,都作出整齐划一的规定。
秦始皇-嬴政公元前259~前210
) 御史大夫 — 执掌奏章,负责 监察 起源于: 春秋战国 , 秦朝 确立,推向全国 材料一 王初并天下,自以为德兼三皇,功过五帝,乃更号曰 “ 皇帝 ” ,制曰: “ ……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 材料二 “ 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 ”。 材料三 秦代以前,玺并非最高统治者所专有。 春秋战国时,卿大夫及地方官吏的印章均可称玺。 至秦代,则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