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江苏20xx年考纲要求:1、郡国并行制内容摘要:
专制的措施有( ) ①西周实行分封制 ②西汉设置刺史 ③唐朝实行三省制 ④宋朝设立参知政事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2020年海南高考历史 4题)唐代确立三省六部制,三省长官均号称宰相,共同承担政务,其主要目的是 : A.提高行政效率 B.强化君主集权 C.分割宰相权力 D.利于集思广益 D D B ( 2020年山东文综历史, 10)唐初以三省长官为宰相。 高宗时,打破宰相任用资历限制,允许三省中四品以下官员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名义行宰相权,参预朝政。 其目的是( ) A. 重用人才,推行科举取士 B. 分割相权,加强君主专制 C. 分工协作,提高行政效率 D. 缓和矛盾,抑制朋党之争 ( 2020江苏 3题)某学者评唐朝三省制时指出:‚凡未加盖‘中书门下之印’,未经政事堂议决副署,而由皇帝直接发出的命令,在当时是被认为违制的,不能为下属机关所承认。 ‛这里所谓‚违制‛的论断,主要指皇帝背离了 A. 诏令须由政事堂议决的制度 B. 门下省执掌诏令草拟的职能 C. 中书省监察地方政务的惯例 D. 尚书省负责执行诏令的定制 B A 考点三、行省制度 元朝行省制度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 2020年高考江苏历史 3题)‚元起朔方,固已崇尚释教(佛教),及得西域,世祖以地广而险远, …… 思有以因其俗而柔其人,乃郡县土番之地,设官分职,而领之于帝师。 ‛这里的‚官‛隶属于 A.宣政院 B.中书省 C.理藩院 D.行中书省 ( 2020年海南高考 4题) 《 马可 波罗行纪 》 中记述,元朝时‚所有契丹人,即契丹省的居民,都被迫离开旧都而迁居新都‛。 这里的‚契丹省‛指的应当是 A.岭北行省 B.辽阳行省 C.甘肃行省 D.云南行省 ( 2020年上海高考历史 10题)元朝为加强中央对西藏和台湾的管理,分别设置了 A.中书省、伊犁将军 B.宣政院、中书省 C.伊犁将军、澎湖巡检司 D.宣政院、澎湖巡检司 ( 2020年高考全国文综 Ⅱ 卷 16题)最早由中央政府设置的管理西藏事务的机构是 ( ) A.安西都护府 B.宣政院 C.理藩院 D.乌斯藏都司 A B D B 真题演练 ( 2020年高考江苏单科 4题)右图为 (元朝疆域图 ),其中宣政院管辖的地区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 2020年江苏高考 4题)据 《 南台备要 》 记载:‚江浙省…… 调兵剿捕之际,行省官凡有轻重事务,若是一一咨禀,诚恐缓不及事。 …… (如今)凡有调遣军情重事及创动官钱,不须咨禀, …… 交他每(们)从便区处。 ‛这段材料可以反映出元代的江浙行省 A.与中央权力之争难以调和 B.获得了紧急事务处置权 C.行政长官不再由朝廷任命。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江苏20xx年考纲要求:1、郡国并行制
相关推荐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3. ( 2020年学业水平测试 2) 《 汉书,地理志 》 言:“秦并兼四海,以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故不立尺土之封,分天下为郡县。 ”材料表明秦朝采取的措施是 A.郡县制代替分封制 B.实行郡国并行制C.推行三公九卿制 D.推广行省制度 认识中国古代 中央集权制度 建立的 影响 ( 1)秦朝建立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彻底打破了传统的贵族分封制
国家长久计,其道何如。 ” 普曰: “ …… 此非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 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 语未毕,上曰: “ 卿勿复言,吾已喻矣。 ” 朱李石刘郭,梁唐晋汉周, 都来十四帝,播乱五十秋 问题 表现 解决措施 中央 君弱臣强 ①将领专横跋扈 ②将士结党营私 地方 藩镇太重 ③拥兵自重 ④独揽行政权 ⑤掌握地方财权 后遗症 问题
y modified food and bioagriculture (生物農業 ), renewable energy resources (再生能源資源 ) and separate waste collection (分類回收 ). • The project includes discussions, film screening, photo exhibitions, and
狀況,並作必要之協助。 (三 ) 方式 : 二、逐科加速 : 依據資賦優異學生個別學習成績優異之學科 (領域 ),將該教育階段之課程,以少於一般學生修業的時間,加速完成。 (一 ) 申請資格 : 1. 國小 : 該學科 (領域 ) 成績優異 ,且具高度學習能力之資賦優異學生。 2. 國高中 :該學科 (領域 ) 全學年 (期 )成績達同年級全部學生前百分之七
武帝等,均予以嚴厲之貶斥。 而對秦始皇、漢武帝、唐太宗等傑出君主,既有定其功,亦不掩其失,堪稱客觀,比亦欲給北宗君主作借鑑。 內容(三) 在政治方面,光認為國家之治與否,實關乎人才的選拔,強調「為治之要,莫善於用人」,反對用人唯親及門閥,對一切急進的政治改革不以為然及對商鞅變法,讚魯參蕭何之制,以為是君主治國應有之道。 內容(四) •通鑑對於戰爭特重描寫,他對每一戰役中
☆ 谈判环境(谈判过程中能对谈判产生影响的一切外部因素) (二)谈判的分类 1. 国际商务谈判与国内商务谈判(按谈判的国别范围划分) 2. 主场谈判与客场谈判(按谈判地点划分) 3. 商品贸易谈判与非商品贸易谈判(按谈判内容划分) 4. 公开谈判与秘密谈判(按谈判的透明度状况划分) (按谈判业务大小及参与人数划分) (按谈判时间长短划分) (按谈判的沟通方式划分) (按谈判的不同评价标准划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