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①学业测试专题复习内容摘要:
行省制 9.《 全球通史 》 载:公元前 127年时,皇帝下了一道法令,规定嫡长子只能继承封地的一半,余下的封地给其他子弟,于是,封地不断缩小,其重要性不断下降。 据此判断,当时地方行政制度是 A. 分封制 B. 郡县制 C. 郡国并行制 C 10.“它排除了丞相个人专断,相权过大威胁皇权而出现的政治危机,而且增强了决策施政的程序性和合理性,提高了行政效率。 ”材料中的“它”指 B 11.“洪武皇帝 …… 希望牢牢将权力抓在自己手中,并试图独自处理国家大事。 但是这样的工作负担被证明是无法承担的,他于是召集一些忠诚的中级官员组成了一个特别的政府部门 ……” 材料中“中级官员”的主要职责是 A.行使军权 B.审核政令 C.协理奏章 D.跪受笔录 C ,自己也构思了几个穿越故事。 下列故事说法不正确的是 A.回到秦朝当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 B.回到唐朝任门下省官员,负责审议 C.回到宋朝当个枢密使,掌管财政大权 D.回到汉朝替汉武帝出谋划策解决王国问题 13.“正统(明英宗年号)十年,始命内阁与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堂上官、六科掌印官会议,遂为例 ……。 ”( [清 ]王士禛 《 池北偶谈 》 )出现这一现象的制度性原因是 A.确立三公制 B.建立三省制 C.废除丞相制 D.设立军机处 C C 14.秦始皇、唐太宗、明成祖、雍正帝穿越到2020年谈政治:秦始皇说:“我首创了一套沿用2020多年的政治体制,功劳盖世。 ”唐太宗说:“可是留下了丞相篡权的后遗症,不如我三分相权,相互监督,确保我的独尊地位。 ”明成祖站起来说:“得了吧,我废除丞相,设立内阁,才感到大权在握的踏实。 ”雍正帝说:“都别自吹了,只有我才真正实现了皇帝们皇位世袭、权力至上的梦想。 ”他们的言论 A.都符合史实 B.只有明成祖的说法与史实不符 C.有两位皇帝的言论与史实不符 D.都与史实不符 C 15. 《 后汉书 》 记载:“(东汉)阳嘉元年,太学新成,诏试明经者补弟子,增甲乙之科,员各十人。 除京师及郡国耆儒年六十以上为郎、舍人、诸王国郎者百三十八人。 ”材料表明东汉察举制 A.采用了考试的方法 B.察举对象有年龄限制 C.选拔注重门第世家 D.比隋唐科举制更完善 A 16 .由地方长官在辖区内随时考察、选取人才并推荐给上级或中央,经过试用考核再任命官职。 符合这一任用官员办法的是 A.宗法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 B 17. 2020年 5月,网易新闻解读栏目评价我国古代某制度:“重视公开考试、平等竞争、择优录取,为社会底层提供了上升通道,对国家政权正常进行是重要的支持。 ”这一制度应该是指 A.三公九卿制 B.郡国并行制度 C.科举制 D.郡县长官由皇帝任命 C 1材料一 周亚夫,汉文、景之世名将。 周勃次子,因兄胜之杀人被处死,故得嗣爵,封为条侯。 文帝后元六年(前 158) ,匈奴大举侵扰上郡、云中,京城长安告警。 周亚夫以河内太守被任为将军,驻屯细柳。 因治军谨严有方,不久迁中尉,负责京城治安。 汉景帝刘启即位后,任亚夫为车骑将军。 前 154年,吴楚七国发动叛乱,周亚夫以太尉率军平叛。 五年后,周亚夫迁为丞相 ,很受景帝器重。 不久 ,因不同意废栗太子 ,又在王皇后兄王信和匈奴降王徐卢五人封侯等政事上与景帝旨意相左,加以梁孝王的挑拨和诬陷 ,受到景帝猜忌 , 中元三年(前 147)被免除丞相职务。 景帝后元元年(前 143) ,周亚夫子私买工官尚方甲。必修①学业测试专题复习
相关推荐
但不少还罗列了 “ 闭关锁国 、 戊戌变法 、 实业救国 ” 等非 19世纪中期的史实。 ( 4)在 材料二 中的全球化第四个阶段,请回答哪些主要因素推动全球化向纵深发展。 ( 6 分) ( 4) 第三次科技革命 ( 交通运输技术 、 信息技术迅猛发展 ) ; 跨国公司和各种国际组织的推动; 两极格局的瓦解也为经济全球化扫清障碍;绝大多数国家实行市场经济体制。 ( 三点 6分 ) 一
4 瑞典 8 25 67 土耳其 100 英格蘭 100 蘇格蘭 17 71 13 美國 8 83 8 會員國 中央 州 省 /區域 次區域 地方 學校 其他國家 阿根廷 100 智利 100 中國大陸 25 印度 100 印尼 58 42 蘇丹 67 33 馬來西亞 100 巴拉圭 100 菲律賓 50 33 17 泰國 67 33 烏拉圭 100 資料來源:經濟開發暨合作組織( OECD)
说: “ 朕皇考曰伯庸。 ” 但自秦始皇有了这一规定后, “ 朕 ” 便成了皇帝独用的自称代词,其他任何人均不得再用了。 —— 白寿彝 《 中国通史 第四卷 》 变革一: “ 始皇帝 ” 三、说教学过程 金印紫绶,掌丞天子,助理万机。 文官之长。 金印紫绶,掌武士,武官之长。 不常设。 银印青绶,掌副丞相。 掌图藉章奏,监察百官。 变革二:“决于上” 九卿 (注:九为虚数) 命令直达 三
辛亥革(旧民高潮) 新民主主义革命(五四开端) 《 天朝田亩制度 》《 资政新篇 》 (最早资本主义方案) 五四、中共诞生、大革命( 标志、新三民主义 )、土地革命( 19271937)、抗日战争( 19371945)、解放战争( 19461949) 兴中会、同盟会、中华民国、 《 临时约法 》 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三民主义、民族工业 发展、社会习俗变革 2020年小高考如何复习 师生高度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