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中国古代代史岳麓版1-24课复习提纲内容摘要:

钟鼓之乐 ” ,湖北随州出土的编钟 第 11课 百家争鸣 一、孔子创立儒家学派: ⒈孔子: 孔子名丘,春秋晚期鲁国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⒉孔子的主要主张: 人们要相互爱护,反对暴政。 儒家思想的核心是 “ 仁 ”。 孔子的思想在中国和世界思想史上享有重要地位。 ⒊孔子在文化方面的贡献: 整理 《 诗经 》 ,编订 《 春秋 》。 ⒋孔子的弟子根据他的言行,编成 《 论语 》 一书。 二、百家争鸣:(战国时期,社会发生急剧变化) ⒈儒家学派的代表孟子 —— 他认为 “ 民贵君轻 ” ,主张实行 “ 仁政 ” ,反对兼并战争。 ⒉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墨子 —— 他要求人们互爱互利,反对不义战争,选举贤能,提倡节俭,反对浪费。 ⒊道家学派的代表庄子 —— 他鄙夷权贵,痛恨社会不公平的现象, 认为人不能战胜自然,采取乐天安命的态度。 ⒋法家代表人物韩非 —— 他认为历史是向前发展的,主张改革、君主集权和以法治国。 ⒌战国时期军事家孙膑 —— 著有 《 孙膑兵法 》 ,强调战前一定要做好准备,论述了以寡击众、以少胜多的作战方法。 四、百家争鸣的思想 儒家学派 —— 创始人是孔子,他是春秋时期的人。 他在思想、教育、文化上的贡献: ① 思想 —— 他提出 “ 仁 ” 的学说,主张 “ 爱人 ” , “ 为政以德”。 他的学说被后来的封建统治者所利用,成为统治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② 教育 —— A:兴办私学,广收门徒 B:他要求学生按时复习学过的知识, “ 温故知新 ” C:学习的态度要老实 D:温故而知新 ③ 文化 —— 他编订了 《 诗经 》 、 《 尚书 》 、 《 春秋 》 ; 儒家学派 —— 战国时期:是孟子,他反对战争,提出 “ 春秋无义战 ” ,主张 “ 民贵君轻 ” 的思想,实行 “ 仁政 ”。 反对过分捕捞鱼鳖,要按时令进山伐树,这样自然资源才能再利用。 这反映了他的可持续发展观。 道家学派 —— 创始人是老子,是春秋时期的人,著有 《 道德经 》 老子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并且对立的双方能够相互转化。 “ 祸兮,福之所依;福兮,祸之所伏 ”。 具有朴素辨证的思想。 墨家学派 —— 创始人是墨子,主张 “ 兼爱 ”“ 非攻 ”。 法家 —— 代表人是战国的韩非,主张改革,提倡法治;主张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著作是 《 韩非子 》。 例:材料 “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 三人行,必有我师 ” 1)该材料是谁说的。 2)是什么学派的创始人。 3)他在政治上主张什么。 有何影响。 4)在文化上有何贡献。 例:材料: “ 我那坚硬的牙齿早就掉了,可我那柔软的舌头却还在。 ” ( 1)体现了谁的主张。 是什么意思。 体现了什么思想。 ( 2)这种思想在现实社会生活中是否有用。 如果你认为有用,能否举一个实例加以说明。 答:我认为有用。 如:在解放战争中,装备人数上超过解放军的国民党军队最终是被打败了 答:是孔子 答:是儒家 答:他提出 “ 仁 ” 的学说,主张 “ 爱人 ” , “ 为政以德 ”。 他的学说被后来的封建统治者所利用,成为统治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答:编订了 《 诗经 》 、 《 尚书 》 、 《 春秋 》 答:体现了老子主张。 意思是坚硬的东西未必结实,柔可以克刚,体现了他朴素辩证的思想。 第 12课 历史文物的仿制活动 第三单元 统一国家的建立 第 13课 六王毕四海一 一、 秦的统一: ⒈时间地点: :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创立特点: ①最高统治者称皇帝,皇帝总揽一切大权。 ②中央政府设置丞相、御史大夫、太尉等官职。 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的政事,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太尉管理军事。 ③在地方,接受李斯的建议,把全国划分为 36郡,郡下设县。 郡县制度为后来的封建王朝长期沿用。 公元前 221年, 秦王嬴政建立秦朝,定都咸阳。 秦王嬴政灭掉六国 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的分裂割据,开创了中国历史上大一统的局面。 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 二、秦巩固统一的措施: ⑴政治方面 : 创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在我国沿用了两千多年,对中国历史产生深远的影响。 ①自称皇帝;②在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③在地方推行郡县制。 ⑵经济文化方面 :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 修筑驰道,统一车轨。 对于促进各地经济文化交流和维护国家统一有极为重要的影响。 在全国统一使用圆形方孔铜钱,把小篆作为全国统一的文字,后来使用更为简单的隶书。 ⑶思想方面 : “ 焚书坑儒 ” 摧残了文化,制约了人们的思想。 (给我国古代思想文化造成了巨大损失)。 为加强思想控制,秦始皇接受李斯的建议。 焚书坑儒给我国古代文化造成极大损失,控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 ⑷军事方面 :派蒙恬北击匈奴,收复河套, 修筑万里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抵御匈奴。 派人开凿了灵渠,沟通了湘水和离水,把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连接起来。 北筑长城、开发南疆(统一岭南,修筑灵渠) ,秦朝疆域广大,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 措施 影响 政治 创立专制主义中央集 权制度 在我国沿用了两千多年 , 对中国历史 产生深远的影响 经济 统一货币、度量衡 对于促进各地的经济文化交流和维护 国家统一有极为重要的影响 文化 统一文字 焚书坑儒 摧残了文化 , 制约了人们的思想 军事 北筑长城、开发南疆 秦朝疆域广大 , 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 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 附:巩固统一的措施一览表: 三、秦朝巩固统一加强统治的措施在我国历史上的重要作用 1)结束了春秋以来诸侯混战的局面,开创了统一的新局面。 自秦统一后,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虽然有的时期出现了割据状态,但统一始终是历史的主流。 2) 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国家,其专制集权统治制度,在我国沿袭了两千多年,影响十分深远。 3)秦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对我国以后经济、文化的发展和维护国家统一,有极为重要的影响。 4)修筑了著名的万里长城和灵渠等古代工程,巩固祖国的边疆。 例:秦朝哪些措施对后世产生了影响。 答: 秦灭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最高统治者称皇帝,皇帝总揽一切大权 全国推行郡县制; 统一了货币、度量衡和文字。 修筑了长城; 开凿了灵渠。 例:材料 “ 分天下为三十六郡,置守、蔚、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统一法度、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 ” ( 1)上述引文是谁实施的。 主要采取了哪些措施。 四、评价秦始皇: : ①秦始皇是对中国历史作出过巨大贡献、产生过巨大影响的封建皇帝。 他顺应历史发展潮流,灭六国统一了中国,结束了长期以来诸侯割据的局面,有利于人民生活安定和社会生产,符合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②他建立了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对我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③统一了全国的度量衡、货币、文字,促进了各地的经济文化交流,巩固了国家的统一;④通过统一战争,扩大了疆域,使秦朝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 答:是秦始皇实施的,主要措施有:实行郡县制,统一了度量衡、文字、货币。 ( 2)实施以上措施的目的和作用是什么。 答:目的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作用是:。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